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成功举办“首届中葡翻译与传播高端论坛”
(通讯员 郭平安 李丹晖 任佳怡 张意林 颜巧容)7月10日,由我校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主办的“首届中葡翻译与传播高端论坛”顺利召开。本届论坛特邀学界和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到会共同研讨国际传播新形势下葡语翻译与传播的新机遇、新问题与新挑战,并就建立中译葡研讨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
出席本届论坛的特邀发言嘉宾有:中国翻译协会副秘书长杨平博士、葡语翻译界资深专家陈笃庆大使、喻慧娟译审、王成安教授,葡语国际传播业界代表新华社对外部葡文编辑室主任刘国斌、人民网葡文版主编鲁扬,葡语翻译教学领域知名学者、全国翻译资格葡萄牙语考试专家委员会成员李长森教授、徐亦行教授、韩丽丽副教授以及《习近平治国理政》系列图书巴西籍审稿专家施若杰。来自二十余所葡语高校的师生代表在线参加了此次会议。
论坛由葡萄牙语专业教师颜巧容、高静然和李丹晖共同主持,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文春英、党委副书记刘宏欣、副院长李烨辉、欧洲语系主任谢飞、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洪丽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聆听了专家、学者的发言。
学院领导与现场特邀发言嘉宾合影
文春英院长致辞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文春英教授在欢迎辞中介绍了外院葡萄牙语专业的发展历程以及近年来外院在中国特色话语多语种外译与传播的实践与研究成果。她表示,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将发挥非通用语、影视译制、翻译等专业特色优势,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和课程建设方面发力,以一流专业支撑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助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她希望利用论坛举办之机,构建中葡翻译与传播学术共同体,形成合力,做好翻译实践与研究及国际传播工作。
译协副秘书长杨平发言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副秘书长杨平博士在发言中对外院在中国特色话语多语种外译领域的实践以及未来发展思路表示赞赏并对在座专家为《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国关键词》等翻译项目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她认为此次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鼓励建立中译葡研讨机制。 此外,杨平副秘书长发表了《中国政治话语的翻译与国际传播——实践与思考》的主旨发言,介绍了多年来组织中国翻译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大翻译项目及翻译人物所设计政治话语翻译与传播的工作实践,重点讨论了中国政治话语文本的特点、翻译的基本原则要求,并就如何做好政治话语国际传播提出认识和思考。
王成安教授发言
商务部援外司前副司长、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前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讲座教授、65级葡萄牙语专业校友王成安教授在题为《新时代葡语国家国别研究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报告中指出,系统、全面和深入了解葡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为当前“葡萄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要掌握好葡萄牙语,通过口语和文字准确的表达,翻译好外交、学术和文学作品,向葡语国家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加强我国传播能力建设更是中国传媒大学师生责无旁贷的重要使命。
澳门理工学院李长森教授发言
全国翻译资格考试葡萄牙语专家委员会委员、澳门理工学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讲座教授、65级葡萄牙语专业校友李长森在题为《中葡翻译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回顾与展望》主旨报告中,回顾了中葡翻译历史,并根据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对中葡翻译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新华社刘国斌主任发言
新华社对外部葡语室主任刘国斌发表了题为《浅谈新闻翻译的原则与方法》的主旨报告,介绍了新闻翻译的特殊性,他认为新闻翻译应该以“真、快、简”为原则和目标,并通过增添、删减、重组、概括、合并等方法使之更加符合外国媒体和受众的要求。
人民网葡文部鲁扬主编发言
人民网葡文部主编、中国传媒大学葡语专业学业导师、01级校友鲁扬发表了题为《中国话语网络传播的机遇与挑战-以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民网的对外传播为例》的主旨报告,他介绍了人民网葡文版“疫情”与“抗议合作”两大主题的对外传播实践。他认为,对外主题报道应该多种媒介平台积极引导正面宣传;面对涉疫反华言论,应该主动出击,开展舆论斗争;围绕重要事件应该搭建专题,重点策划。
韩丽丽校长发言
澳门理工学院语言及翻译学校校长韩丽丽副教授在题为《葡萄牙语全国翻译资格考试与葡语翻译人才培养》主旨报告中介绍了首次葡萄牙语全国翻译资格考试的筹备及开展情况。她指出,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准)考试为葡萄牙语翻译人才培养订立了国家级标准,为中葡口笔译双语互译能力和水准的评价与认定定位导航,加速了葡语翻译人才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扩大融通中外话语体系以及国际传播影响力的建设。
陈笃庆大使发言
曾任中国驻莫桑比克共和国、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巴西联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陈笃庆先生在题为《浅谈外交翻译及对外交流中的体会》主旨报告中指出,翻译是沟通的桥梁,它在对外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外交翻译除了要做到信、达、雅以外,还具有政治性强的特点和高度的敏感性。对外交流不仅要有较好的中外文水平,它还要求具有广博的知识,熟悉本国和对象国的国情,尽量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甚至贴近对方思维的方式去表达,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徐亦行教授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葡萄牙语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徐亦行教授发表了题为《多人合译之利弊——从<习近平用典>葡译工作谈起》的主旨报告。她在发言种介绍了《习近平用典》翻译项目的实施过程。她认为多人合译可以集众人之智慧、集众人所长,但同时也需要译者之间不断磨合,树立合作意识,最终达到良好的翻译效果。
喻慧娟译审发言
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葡萄牙语部主任、译审、中国传媒大学讲座教授、65级葡萄牙语专业校友喻慧娟女士发表了题为《政治话语翻译的中葡文思维转换》的主旨报告。报告中,她用丰富生动的翻译实例展示了政治话语翻译实践中转换中葡文思维,寻求最佳表达的重要性。她认为新科技条件下,译者需多积累、多思考,发挥翻译的主体作用。
施若杰副教授发言
浙江外国语大学外籍副教授、《习近平治国理政》1-3册审稿专家José Medeiros da Silva(施若杰)在题为《政治文本翻译的审校过程》主旨报告中指出,做好审校工作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预先了解历史和文化因素,把握背景知识。二是在审校者和译者之间建立一种透明的、积极的互动,对基本概念的翻译达成共识。
颜巧容老师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葡萄牙语专业负责人颜巧容博士发表题为《从国际传播的视角看术语译名规范与统一》的主旨报告。报告中,她从国际传播新形势、翻译与传播的关系、术语译名翻译常见问题、术语译名翻译策略四个方面,探讨政治、外交、历史、文化等领域术语译名多元统一的重要性。
此次论坛的举办得到了葡语翻译与传播业界、学界的广泛支持,与会者表示,希望各界增加横向交流,通过举办研讨会和培训,提升中葡翻译能力,打通“译”和“传”,提升国际传播力。
(编辑:陈艺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成功举办“首届中葡翻译与传播高端论坛”
- 上一篇:经济与管理学院师生赴百度总部参观考察
- 下一篇:中国传媒大学教材建设中心成立
相关推荐
- 科右前旗政府旗长李振林来我校调研交流
- 我校专家助力国家乡村振兴舆论引导工作
- 广告学院启动“寻迹百年 学史立人”党史学习月活动
- 我校四项课题获2021年度北京高校思政研究课题立项
- 廖祥忠校长、王晓红教授入选中央宣传部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 “主播带你光盘”特别直播活动邀请李立宏老师一起“光盘”
- 海南国际学院直属党支部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中国传媒大学召开2020年警示教育大会
- “大创”项目经验分享讲座成功举办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上报的文化舆情受到市委领导批示
- 广告学院学生荣获云南亚洲象文旅IP征集活动优秀奖
- “白岩松专项基金”捐赠签约仪式顺利举办
- 阿根廷国家广播电视台摄制组来访我校
-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召开 2020 年度首次线上工作会议
- 我校开展暑假前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
- 经济与管理学院举办“双师”课堂圆桌论坛
- 艺术研究院召开主题班会增强防控意识
- 2019环球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在京成功举办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开展2020级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 传播研究院各党、团支部开展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
新闻公告
- 雄安集团公共服务公司到文化产业管理学院调研交流 03-17
- 学生公寓服务中心举办2022年春季职工培训会 03-17
-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崔建民局长来我校调研交流 03-16
- 宣传部党支部赴密云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03-14
- 机关党委书记张海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讲授专题党课 03-14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团队赴兴安盟科右前旗对接工作 03-14
- 我校召开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推进会 03-14
- 伊丽媛献唱《人民江山》用歌声传递两会精神 03-14
- ?图书馆召开意见征集会 推进“中传学者文库”建设 03-13
高考招生
- 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