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校园新风尚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地融入到民族的血脉中,成为激励人们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道德力量。
然而,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上一度弥漫着一股奢靡之风、攀比之气,大操大办、大吃大喝,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尤其是“舌尖上的浪费”更是触目惊心。习近平总书记就此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要求狠刹浪费之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舌尖上的浪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校园之中,据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近日所作调查显示,在北苑餐厅就餐的1255人次的调查统计样本中,13.9%的同学表示用餐有“少量剩余”,5%的同学表示用餐剩余量“偏多”,其中每餐剩余量在10-30%的同学占比达到18%。
调查中存在用餐剩余行为的同学比例虽然不高,但若作总量换算,依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警示我们,减少、杜绝餐饮浪费不是一件小事,意义重大,既刻不容缓,又任重道远。
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一粒粮食、一棵蔬菜从田间地头到餐桌,需要人们付出很多的精力、汗水,我们没有理由浪费,也不应该浪费。从大的方面看,我们国家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迈入相对富裕的阶段,吃饭不成问题,但是从粮食需求看,总体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两不愁”问题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完全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确保种植面积、提高产量的同时,要千方百计搞好节约,避免浪费,把粮食安全始终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
从小的方面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对粮食的珍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人们辛勤种植出来的,珍惜粮食就是尊重劳动,就是爱惜民力,浪费粮食就是对劳动的不敬,对民力的漠视。我们有些人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了大吃大喝,习惯了剩饭剩菜,不懂得劳动的艰辛,不晓得饥饿的滋味,久而久之,对剩饭剩菜司空见怪,对“舌尖上的浪费”习以为常,这种行为现象是非常有害的,这种观念习惯必须改变。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习惯了大手大脚,习惯了挥霍浪费,不仅不能理解节俭的含义,也难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生活观,而这种优裕的生活一旦出现变化,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生存困境,其危害不言而喻。节俭需要养成,节约更离不开自律,我们要从日常饮食消费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珍惜每一棵蔬菜,杜绝浪费,远离奢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生活观,以实际行动践行“光盘行动”。
避免浪费也需要措施保障。个体千差万别,饮食习惯、饭量大小各不相同,传统制式的餐饮供给方式难以适应个性化的饮食需求,难免造成浪费。可喜的是,我校餐厅进行了饭菜供给方式的细分,比如在原有的花卷、包子等自制主食的基础上,新增制作小份主食;新购1/4 打饭勺,将原来的一份菜(两勺)改为新购的打饭勺4勺,可1/4 份出售,按勺销售;拉面分为小碗、中碗、大碗销售;饺子由原来的按两销售改为按个销售等等。销售方式的进一步细分满足了不同饭量同学的需求,有效避免了剩饭剩菜现象。
避免浪费还离不开监督规范。饮食消费作为个体行为,不应该受到外界干扰,但是饮食浪费则是社会问题,必须接受社会的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采取针对性措施,鼓励节约,整治浪费。有效管用的监督管理措施既能起到激励引导作用,又能震慑浪费奢靡行为,为倡导节约、反对浪费提供了保障。
在这方面,学校也推出了系列举措,如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表现纳入师德师风、学生综合素质和食堂评价体系,作为师生个人、集体评奖评优和食堂考核的重要参考。对工作出色、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学校将予以表扬和宣传,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对存在严重浪费现象的严肃处理。通过建立落实奖惩制度、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推动学校餐饮节约工作长期持续有效开展。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每一名师生都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自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坚持从我做起,从每一顿饭开始,珍惜每一粒粮食,开展“光盘行动”,杜绝浪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树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校园新风尚
相关推荐
-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荣获北京市学校美育科研论文征集二等奖
-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赴香山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
- 王达品副书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讲思政课
- 人文学院研究生语言系党支部、汉教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国家安全教育主题知识竞赛
- 我校共建巴西南大河州联邦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庆新春·迎冬奥”活动
- 人文学院全体学生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与陈宝生部长讲话精神
- 我校组织完成朝阳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工作
- 人事处“四度”并举 全面落实防疫部署
-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专题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我校持续引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圆满完成“云整理”工作
- 离退休人员党委开展“读百年党史 守传媒初心”春季读书周活动
-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青春话冬奥,一起向未来”主题活动
- 信通学院组织开展“奉献青春·共同战疫”线上主题班会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讲座交流会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
- 第四届媒体融合实践教学创新国际交流会议在昆明举行
- 中国传媒大学召开2020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申报与建设在线培训会
- 董关鹏教授当选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
- “大创”项目申报专题系列讲座第一期顺利举行
新闻公告
- 雄安集团公共服务公司到文化产业管理学院调研交流 03-17
- 学生公寓服务中心举办2022年春季职工培训会 03-17
-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崔建民局长来我校调研交流 03-16
- 宣传部党支部赴密云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03-14
- 机关党委书记张海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讲授专题党课 03-14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团队赴兴安盟科右前旗对接工作 03-14
- 我校召开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推进会 03-14
- 伊丽媛献唱《人民江山》用歌声传递两会精神 03-14
- ?图书馆召开意见征集会 推进“中传学者文库”建设 03-13
高考招生
- 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