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院85级校友采访:莘莘学子心 浓浓母校情
2019年10月26日上午,已经毕业30多年的85级建工校友们重返母校,相约建工馆,重温校园岁月,共叙同窗情谊。土木工程学院新闻中心的小记者们趁此对部分校友进行了采访,聆听了他们的青春岁月,感受了校友们的重大情怀。
校友张军友是当年建工8班的班长,张军友说,自己每年都会回校看看,在校园里边走会边回忆起当年的学习生涯的。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校园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学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自己也见证了学院这几年综合实力的上升,作为重大土木人感到非常的骄傲自豪。
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涯,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张军友对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提出了真挚的建议:“大学是学习的象牙塔,校友表示学弟学妹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努力奋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同时学习知识也应该应用到实践中来,学弟学妹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寒暑假去相应岗位上实习,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最佳方法。”
采访最后,张校友再次对学院发展做了美好祝愿,希望每一批校友能在以后百年校庆甚至更远的校庆时再次回到母校,同时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在大学度过有意义的时光,共同努力,让土木学院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
作为85级建工校友之一,郑学选先生凭借着努力奋进的精神和丰富的专业学识,担任中建总公司党委副书记。郑学选谈到,这次重返学校,发现学校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学校里的建筑只认识几个老楼,但回到了母校,又想起了读书时候的青葱岁月。
郑学选回忆道,在上学期间,对他影响最深的就是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当年学院的思想特别的开放,老师们对每一位学生都非常关爱,使学生能自由的发展成长。本科四年我不止是学习了专业知识,还学到了怎么样更好地去适应工作。”郑学选提到,在当年分配工作时,同学们都分配到了满意的工作,就业都很契合整个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他表示,学院一直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所开设的专业和课程、教授的方式、教导的知识,都非常适合当时要改革开放的热潮。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校友。
在采访最后,郑学选对师弟师妹们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同学们要好好学习,“人生很长,该学习的时候还是要学习。”郑学选感叹道,根据他在中建多年的招生经验,其实用人单位第一点看的一定是学习成绩。二是要学会做人。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同学。三是要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但郑学选提醒道,这个一定是从属的,要在不影响学习成绩的情况下进行。
赵先生是85级公用与民用建筑专业的毕业生,谈到他的学生时期,赵先生表示自己当时的成绩比较一般,排名不靠前但是也没有挂过科,在班上不算是特别活跃的分子。
毕业后的他,被分配到了成都市一个燃气部门,负责一些传送站相关建筑的设计工作。他表示,在工作期间,他用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可见在校期间学习的重要性。赵先生在工作岗位坚守了30年,从“初来乍到”到“轻车熟路”,专业素养不断得到了提高,为成都市的燃气发展提供的重要的力量。从个人的切身体会出发,赵先生建议在校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学习好专业知识,因为牢固的专业知识才能让自己在工作中做到尽职、尽责;其次要多进行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同时也要尽量多学习一些专业以外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像赵先生这样的校友还有很多,他们从学校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技能后踏入社会,为祖国的建设默默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着重庆大学“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
在建工馆咖啡厅里,正在聚会叙旧的校友们接受了群访,展现了他们的同窗情谊。
校友们都表示,这次返校活动实际上在两年前就开始准备了,因为同学分散在国内外,集体重返母校其实经过了长期的沟通和准备才能顺利进行。当被问到为什么这么执着地要回母校看看时,校友田玉峰回答说,不论是在思想、生活方面还是知识、技术方面,他们在校时都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和关爱。正因如此同学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田玉峰表示,同学们都对母校感情很深,组织这次活动是想表达对母校的热爱,重温同学间的友情。
谈到当初的校园生活,校友们都深有感触,纷纷回忆起当初老师对生病学子的帮助、实操课上的经历、还有30年前重大的一屋一舍……对当年的学校生活,大家都非常怀念。同时大部分校友都表示,当年大学生活很简单,但却令人非常难忘。姚先生说:“我们那个时候科技没有现在发达,娱乐设施不多,我们每天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校友任学斌也表示,当时的生活是比较单调的,基本上是上课、吃饭、打球和锻炼,生活比较有规律。当时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脑,大家就经常参加各种学生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在这简单的校园生活中,大家又有着各自的难忘经历。校友于阳回忆道,自己最难忘的就是当时在学院舞蹈队的经历,当时是马卫东老师教他们舞蹈,她也在舞蹈队里收获了许多友谊。当年在学校晚会表演后引起了轰动,后面还去参加了重庆市的比赛得到了一等奖。校友曾辉说,自己回忆起当时的读书时光,就是每天都和于阳形影不离,这段友谊就是自己最难忘的记忆。当时学校教授他们的知识,她也印象深刻,并且将建筑的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了自己的工作中去,还创始了希希服饰有限公司。
校友任学斌表示,自己读大学前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当时来学校就读是自己第一次离开家乡去往别的地方生活,也是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独立生活,经历了很多第一次。来到学校后,也见识了很多重庆风土人情,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整个大学的经历对他来说都是非常激动和难忘的。
校友田玉峰表示,大学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之一是在学生会的工作,他们在老师带领下首创第一届“冬之声”晚会。据他称,虽然现在活动本身形式、内涵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凝聚同学、团结向上、振奋精神的核心理念没有改变。此外,他还提到学校的老师,教学水平很高,治学态度很严谨,有的老师的神态动作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很多课程到现在都印象深刻。
校友陈先生则兴致勃勃地回忆道,那年他们举行了第一届“咏敢者”冬泳比赛,自己是其中的参与者,并且成功的坚持到了最后。当时每天晚饭后都会播放的新闻联播,算是他们当时比较喜欢的节目了,也为当时忙碌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对时间有所感慨,重庆大学也在这三十年间经历了飞速发展。在与记者的交谈中,校友们都提到了自己眼中校园的变化和学院的进步。陈先生幽默的说:“刚刚我一下车的时候看见门上写着重庆大学,还以为我走错了。一进门看见学校真的变了很多,当年的食堂,澡堂,第五宿舍都已经不在了,那时学校还有一个露天电影院,是我们平常最爱去的地方。”校友田玉峰表示,看到了学校巨大变化,听到学校教育科研方面新成就,了解到学校未来的发展思路,感受到学校影响力,替学校的发展感到高兴和自豪。
校友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为学弟学妹们提出了非常宝贵的建议,希望同学们珍惜良好的学习机会,利用学校良好学习资源,在尚好的年纪里有所收获;希望同学们学会自立自强,锻炼自己,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希望同学们与时俱进,紧密跟进时代,利用好时代资源,不断成长,不断前行。
最后,校友们表达了自己的期望:重大土木是建筑老八所的传承,希望学弟学妹们将这份荣耀传承下去,也祝福学院将来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土木工程学院85级校友采访:莘莘学子心 浓浓母校情
相关推荐
- 图书馆毕业季“书香留影”活动拉开帷幕
- 重庆市委宣讲团成员、重庆大学马院院长张邦辉赴重庆各地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党委组织教职工开展2021年第2次政治理论学习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
- 重庆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列席土木学院领导班子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
- 学校负责制作的百集大型节目《旗帜·中国青年说》两集内容全面上线
-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重庆大学校赛暨第二届重庆大学制造节”举办
- 重庆大学开展高层建筑消防疏散演练活动
- 重庆大学与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举行战略合作授牌仪式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组织教职工赴贵州习水参观学习
- 重庆大学关工委主办“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的有效方法”儿童节特别讲座活动
- 自助·助人·互助 我们一起成长
- 机械工程学院召开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落实近期工作
- 重庆大学举办2019“敬颂冬绥”文艺汇演
- 电气工程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召开学习研讨会
- 重庆大学“继往开来”实践团开展“讲好老兵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暑期社会实践
- 建筑城规学院开展“回望重庆工业百年历程”党建活动
- 重大学子“微瑞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西南赛区竞赛获佳绩
- 管科学院:人勤春来早 线上教学忙
- 重庆大学“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党史巡讲首场开启
新闻公告
- 党旗飘扬 书写重大战“疫”新答卷 03-16
- 自动化学院感知控制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 03-15
- 经管学子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03-15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来校交流座谈 03-15
- 保卫处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进社区”活动 03-14
-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进行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 03-14
高考招生
- 重庆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重庆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重庆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重庆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重庆大学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重庆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重庆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重庆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重庆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重庆大学2007年本科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