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都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中欧课例研究对话”国际研讨会在初等教育学院成功举办

2018-11-23 0 新闻公告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新闻网

  11月21日,初等教育学院主办了“中欧课例研究对话”国际研讨会,来自荷兰、丹麦、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20余位国际学者参与了本次研讨。初等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润杰、教育教研室邓艳红教授、音乐教研室欧璐莎副教授,以及我校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师生共计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初等教育学院教育教研室魏戈博士主持。

  研讨会伊始,初等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润杰代表学院对与会代表致以诚挚的欢迎,并向国际学者介绍了初等教育学院的基本情况。接着,参加会议的中外研究团队分别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由此拉开了本次研讨会的序幕。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资深教授Wouter van Joolingen作了题为Developing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in Biology Education through Lesson Study的报告。报告首先从当前中学生物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谈起,重点介绍了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而实施的两个课例研究项目,讨论了研究中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荷兰课例研究协会主席、温德斯海姆应用科技大学Sui Lin Goei教授报告的题目为Lesson Study as a Vehicle for Teachers in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ing Bullying Situations。报告首先介绍了荷兰课例研究的现状,然后结合荷兰的社会安全与校园欺凌课程,就课例研究的方法与流程等做了详细的介绍。

  来自格罗宁根大学的Siebrich de Vries教授作了题为Lesson Study research in North Netherlands: in schools and teacher education的汇报,报告从荷兰社会文化情景中课例研究的有效性、学校中可持续的课例研究和教师教育中的课例研究等方面展开讲解,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的课例研究方法。

  此外,来自特温特大学的Tom Coenen教授立足欧洲课程理论传统,分享了课例研究方法在欧洲的发展;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Julie Farch教授对其持续三年的一个研究项目做了介绍,引发了听众的热烈讨论。

  除了国际学者的精彩发言,我校课程教学领域的研究者也呈现了自己的研究。我校教师教育学院的王倩副教授采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呈现了中学语文专题学习的教学实验以及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得过程。初等教育学院魏戈博士对我国公开课、同课异构和师徒制三种课例研究的形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了三种不同课例研究形式的优势和局限。来自北京大学的李树玲博士从活动理论的视角介绍了当前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变革。

       本届“中欧课例研究对话”国际研讨会,是初等教育学院不断走向国际化的标志。基于本次会议,初等教育学院教师与欧洲研究团队开展了良好的互动,并将在未来开展有关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跨国比较研究。

 

 

(供稿:魏戈)

(值班编辑:扈晓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欧课例研究对话”国际研讨会在初等教育学院成功举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