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都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良乡校区基础学部“通识大讲堂”举办“《诗经》与‘诗教’”主题讲座

2018-10-22 0 新闻公告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新闻网

  10月18日晚,良乡校区基础学部在综合楼1222教室举办“通识大讲堂”讲座,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赵敏俐教授以“《诗经》与‘诗教’”为主题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基础学部教学副主任田至美及教学办公室的老师与200多名学生一起聆听了报告。

  赵敏俐教授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学术积累,分析了《诗经》与“诗教”的关系,指出“诗教”是以《诗经》为主的教育,并阐述了《诗经》的内容与“诗教”的意义。

  赵老师以“孔子论诗教子”为引,借孔子对《诗经》的高度评价以及对《诗经》教化作用的肯定,说明《诗经》是孔子重要的思想源泉,并阐明了《诗经》包罗万象的特点。由此引发出几个问题:孔子为什么如此看重《诗经》?为什么不学诗就“无以言”?为什么《诗经》有如此多的功用?通过《诗经》的学习能使人变得“温柔敦厚”吗?“诗教”在中国古代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诗教"?赵老师讲到,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认识《诗经》继而认识“诗教”,引起了同学们对《诗经》与“诗教”的浓厚兴趣。

  经过对《诗经》的初步介绍后,赵老师从《诗经》与《唐诗三百首》、《当代新诗选》的区别讲起,引出《诗经》特有的实际功能,让同学们了解《诗经》在周代时对民风、时政、祭祀、娱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赵老师通过讲解《诗经》的分类与内涵,引用朱熹等名士之言纠正了先前对“风”“雅”“颂”的片面理解,并结合现代生活,生动地阐释了《诗经》的现代意义。他认为《诗经》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自身的伟大,其内容极其丰富且严肃高尚,包容的地域广泛,是精心结撰的艺术。赵老师以《关雎》、《小雅·蓼莪》为例,通过句句释义,梳理诗中人的复杂情感,分析诗句的语言结构、逻辑层次和用词,并介绍诗的文化背景,加深同学们对诗句的理解。

  最后,赵老师通过解读周人的“诗乐观”,揭示了“寓教于乐”的艺术本质,再现了周人富有高雅情趣的日常生活。他认为,诗教首先是艺术的教育,其次是情感的教育,第三是文化的教育,在了解了诗教在古代的核心要义后才能明白传承诗教的当代意义。

  讲座结束后,田至美老师进行了总结,希望同学们通过对诗歌的解读学到做人的道理,提升生命品质;通过努力学习,做一个温柔敦厚、高尚文明的人。

 

 

 

(供稿:谢迎姣)

(值班编辑:扈晓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良乡校区基础学部“通识大讲堂”举办“《诗经》与‘诗教’”主题讲座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