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都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蔡雯为良乡基础学部“通识大讲堂”作讲座

2019-12-02 0 新闻公告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新闻网

11月27日晚,良乡校区基础学部“通识大讲堂”在综合楼1304教室举行。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优秀主讲教师蔡雯以“诗词格律与诗词写作”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关于诗词的思想盛宴。讲座由良乡校区基础学部教学办公室兰侨成老师主持,300余名大一同学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蔡雯老师以八句律诗和四句绝句两种近体诗为例,从押韵、平仄和对仗三个方面引出关于近体诗格律的论述。蔡老师提到,唐以前的人按口语押韵,唐以后的人按韵书押韵,而现在的近体诗押《平水韵》。一首诗不仅应该讲究押韵,而且应该讲究平仄。蔡雯老师强调,“叶平韵”“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粘对”以及“忌三平尾、忌孤平”是平仄的四个规则,正如《笠翁对韵》中“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所描述的一样,诗词需要对仗,律诗的颔联与颈联需要对仗,词需要按词谱对仗。同学们只有多读多写,才能掌握对仗的基本方法。

紧接着,蔡雯老师通过赏析《登高》,为同学们进一步阐述了诗词格律的相关知识。蔡雯老师指出,浑融的境界和出神入化的技巧是杜甫对七律体裁的第三大创新。《登高》这一题目从风俗上看是指农历九月初九登高的传统,但在文化上看却指升至高处所引发的心理传统,全诗写出人生八重悲哀,外在描绘出“老瘦穷愁”的诗人形象,内在却将“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完美托出,可谓意境浑融、情调悲壮、句句皆律、字字皆律。

最后,蔡雯老师以区分文体的不同审美特质为着眼点,为同学们讲述了诗词创作的方法。蔡雯老师指出,诗词创作主要有“脱胎换骨”和“点铁成金”两种方法,其中“不易其意而造其语”“窃入其意而形容之”是“脱胎换骨法”;“取古人之陈言入与翰墨”是“点铁成金法”。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意境开阔是诗的特点,余韵悠长是词的特点,词中声与情的关系也有不同词牌与不同韵部之分,诗词写作需要大家在广泛的阅读当中去进行体会,在诗词创作前可以多去涉猎一些相关的论文,以求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境界。

讲座结束后,兰侨成老师总结道,蔡雯老师对诗词格律和诗词创作的讲解非常生动,这次讲座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诗词学习中能有所收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蔡雯为良乡基础学部“通识大讲堂”作讲座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