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都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德国汉堡大学Gordon Mitchell教授应邀来初等教育学院进行学术讲座

2019-07-09 0 新闻公告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新闻网

  7月2日下午,德国汉堡大学Gordon Mitchell教授应邀来初等教育学院做《生命取向视角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术讲座。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刘慧教授、张志坤副教授、欧璐莎副教授、李敏副教授、傅添博士、钟晓琳博士、魏戈博士,各院系博士生、研究生以及国际小学期工作坊学员共计40余人参与了本次讲座,本次讲座到场的还有德国汉堡大学王怡博士、高等教育出版社小学教育分社社长肖冬民老师。刘慧教授担任主持,张志坤副教授担任翻译。

  首先,Mitchell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他们正在进行的工作坊项目,提出“知识是创造的”观点,所有学生在学校里应成为整个知识创造的组成部分,而不是被动地去吸收知识;接下来,教授谈到“学生为中心“的话题,引发师生们再次对“如何看待孩子”这一问题的思考;然后,教授提到艺术学校模式,其重点是在具有较高社会冲突的环境中追踪创造性艺术的潜力,艺术成为了一种参与者审视冲突和审视自己的手段,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研究、展览和反思;最后,教授介绍了两把椅子理论,他认为教育就像是摆两把椅子,老师自己坐一把,学生坐一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学习任务,他们之间是共同的学习者,要互相帮助,而非互相代替,学习是一个创造智慧的过程。

  互动环节中,与会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刘慧教授提出如何理解生命取向以及是否用艺术形式更能体现生命教育需要的问题,魏戈博士提出工作坊引领者的素质架构问题,均引发现场激烈讨论,Mitchell教授也给予回应,他谈到,在工作坊中,参与者分别来自存在冲突的各个国家,其所选取的“和平教育”主题能够引发生命思考,类似于这样比较敏感的话题用艺术表现更好,因为艺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可以创造出一个相对安全的学习空间。与会者们的踊跃提问与积极对话将本次学术讲座的气氛推向高潮。 

  整整两个小时的中德学术对话,碰撞出了有关生命与教育问题的许多新见解,Mitchell教授分享的小故事、工作坊案例以及两把椅子理论,激发了与会者对生命与教育的深入思考。讲座结束后,与会者合影留念,期待中德将继续就生命取向的教育议题开展更加深入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德国汉堡大学Gordon Mitchell教授应邀来初等教育学院进行学术讲座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