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都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艺术跨媒介传播”学术圆桌对谈——中国影视热点问题之观察思考

2021-04-25 0 新闻公告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新闻网

  4月15日,文学院文化产业系、创意产业与传媒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场“艺术跨媒介传播”学术圆桌对谈在文科楼603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对谈邀请到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杨洪涛,《光明日报》影视评论版副主编、主任记者李蕾,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夏三位专家学者,对谈活动由文学院文化产业系副教授徐海龙主持,2019级文产管理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参加本次活动。

  作为本次对谈的主讲人,杨洪涛的题目是“中国影视热点问题之观察思考”。他认为,今年春节档电影具有喜剧、视觉和情感三个卖点,表示重大题材将是中国电视剧产业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重中之重。此外,中国抗疫壮举也为影视创作界提供了“时代报告剧”这样一个新的纪实剧形式。关于网络自制剧,杨洪涛概括了其所具有的颠覆式、碎片化、浅阅读、强情节、融媒体、类型化、交互式和指向性八个特点。

  周夏认为,从《战狼2》的热映到《你好,李焕英》的超高口碑,这反映了国内电影生态圈处于刚柔并济的良性循环之中。女性的诉求在电影荧幕中表现得更为先锋,一批年轻女性导演正在积极发声。

  李蕾指出,创作需要基于大时代背景,不能只是闭门造车,要与建党百年、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背景相结合。《觉醒年代》就是建党百年的献礼片;《你好,李焕英》《送你一朵小红花》《我的姐姐》则是后疫情时代观众们回归家庭、珍惜家人的一种情感折射。认为目前业界已出现了一种叫“话题剧”的新类型。

  会后,同学们积极发言,交流心得体会。通过此次活动,大家对当下影视现状以及背后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都有了更多的认识。徐海龙总结指出,影视作品的发展需“打破”两点,一是打破文化圈层,二是打破媒介屏幕,而媒介反过来又会建构和形成新的文化圈层。

  “艺术跨媒介传播”是首都师范大学创意产业与传媒文化研究中心在2021年开始举办的一个系列学术活动,主要形式是三名学者对谈、一名学者主持的四人圆桌会议形式,话题集中关注当今戏剧、影视、出版等文化产业在媒介深度融合环境下的跨媒介创作方式和传播形态,以及运营和宣发模式的变革,属于文化产业、艺术学理论和新媒体传播学的前沿交叉研究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艺术跨媒介传播”学术圆桌对谈——中国影视热点问题之观察思考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