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跨媒介传播”学术圆桌对谈——中国影视热点问题之观察思考
4月15日,文学院文化产业系、创意产业与传媒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场“艺术跨媒介传播”学术圆桌对谈在文科楼603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对谈邀请到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杨洪涛,《光明日报》影视评论版副主编、主任记者李蕾,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夏三位专家学者,对谈活动由文学院文化产业系副教授徐海龙主持,2019级文产管理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参加本次活动。
作为本次对谈的主讲人,杨洪涛的题目是“中国影视热点问题之观察思考”。他认为,今年春节档电影具有喜剧、视觉和情感三个卖点,表示重大题材将是中国电视剧产业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重中之重。此外,中国抗疫壮举也为影视创作界提供了“时代报告剧”这样一个新的纪实剧形式。关于网络自制剧,杨洪涛概括了其所具有的颠覆式、碎片化、浅阅读、强情节、融媒体、类型化、交互式和指向性八个特点。
周夏认为,从《战狼2》的热映到《你好,李焕英》的超高口碑,这反映了国内电影生态圈处于刚柔并济的良性循环之中。女性的诉求在电影荧幕中表现得更为先锋,一批年轻女性导演正在积极发声。
李蕾指出,创作需要基于大时代背景,不能只是闭门造车,要与建党百年、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背景相结合。《觉醒年代》就是建党百年的献礼片;《你好,李焕英》《送你一朵小红花》《我的姐姐》则是后疫情时代观众们回归家庭、珍惜家人的一种情感折射。认为目前业界已出现了一种叫“话题剧”的新类型。
会后,同学们积极发言,交流心得体会。通过此次活动,大家对当下影视现状以及背后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都有了更多的认识。徐海龙总结指出,影视作品的发展需“打破”两点,一是打破文化圈层,二是打破媒介屏幕,而媒介反过来又会建构和形成新的文化圈层。
“艺术跨媒介传播”是首都师范大学创意产业与传媒文化研究中心在2021年开始举办的一个系列学术活动,主要形式是三名学者对谈、一名学者主持的四人圆桌会议形式,话题集中关注当今戏剧、影视、出版等文化产业在媒介深度融合环境下的跨媒介创作方式和传播形态,以及运营和宣发模式的变革,属于文化产业、艺术学理论和新媒体传播学的前沿交叉研究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艺术跨媒介传播”学术圆桌对谈——中国影视热点问题之观察思考
相关推荐
- 学前教育学院召开北京市示范性托育机构评选市级评估员培训会
- “师者匠心”新媒体工作室举办辅导员网络思政主题讲座
- 西日本大学生友好访华团访问我校
- 物理系党委理论中心组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专题学习
- 后勤集团举办第五届职工岗位技能大赛之三——绿化岗位技能竞赛
- 回望40年沧桑巨变 展望“中国梦”壮美前景——国际文化学院教师党支部参观“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 【战疫情】携手抗疫情 关爱暖医心
- 【战疫情】物理系党委召开线上党委扩大会议
- 后勤党委组织职工学习我校“攀登计划”
- 【党史学习教育】学史力行,以行践知 ——首都师范大学与石河子大学两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首场党史学习教育交流活动
- 语测中心召开普通话水平测试质量监控工作研讨会
- 教育学院举办首届博士后校友论坛
- 蔡雯老师到良乡基础学部“通识大讲堂”讲授诗词格律与写作
- 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组召开政务信息直报工作会议
- 【党史学习教育】化学系党委组织教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我校本科生在北京市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竞赛中荣获佳绩
- 初等教育学院召开亚洲文化嘉年华表彰大会
- 【党史学习教育】物理系党委组织教师党员赴红色背篓精神传承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 【战疫情】教师教育学院党委召开线上党委会
- 【党史学习教育】化学系组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暨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
新闻公告
- 顾明远为我校“双优云桥”团队助力“攀登计划”题词 03-15
- 我校入选“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 03-11
- 我校特聘教授钟宁当选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03-11
- 教育学院党委举办组织生活会专题培训 03-11
- 学校召开第六届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季筹备工作会 03-10
- 科德学院召开2021年度党支部实际述职评议考核会 03-10
高考招生
- 首都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首都师范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首都师范大学2017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5
- 首都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首都师范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外语保送生招生简章 08-05
-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