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都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技术、媒介与人文:跨学科研究范式多元转型”学术研讨会召开

2020-12-08 0 新闻公告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新闻网

  我校文学院与我校跨文化跨媒介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技术、媒介与人文:跨学科研究范式多元转型”学术研讨会落幕。会议体现了教育部倡导的”新文科”定位,突出了学科交叉与跨界的特质,来自文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新闻传播、文化传播、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电影、艺术、人文研究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技术与媒介,特别是新的人工智能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路径与范式带来的巨大挑战与影响 。

  大会由我校跨文化跨媒介研究中心主任易晓明主持。我校社科处处长王德胜致辞,他强调了会议的重要性,并对未来跨学科研究提出寄望。文学院院长马自力在致辞中对比了中西人文主义的差异,指出人文学科研究面临技术介入所引发的冲击。

  与会者多为跨学科研究领域颇有见地的专家学者,大家围绕四大方面进行交流发言:一是人工智能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格局、人的本质、大学人文教育传统、文艺创作的挑战。还有学者提出人文知识能够融合与助推智能技术发展;二是技术、媒介、数字人文如何带来各个知识领域的范型转换,包括哲学研究范式、人类学研究范型、文学研究范型、电影研究范型、中外文化交流范型等,以及范型转换对审美、阅读的新影响;三是对理论家媒介思想或媒介理论家理论,以及对哲学家技术思想及其实物应用的研究;四是对新媒介环境生成的新的人工智能文艺形态的敏锐认知,有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新理论范式的构想。

  本次会议特设学生发言专场,12位博士硕士发言,6位教授进行点评指导,为学生论文把脉,扩展学生思路。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会议代表们不顾辛苦,在夜场的学生专场,继续点评指导学生发言,这种奉献精神与对学生们的关爱值得称道。

  在新书发布环节,人民出版社副编审冯瑶、王德胜与作者易晓明共同发布《文化现代主义——平面化技术社会与新文学形态》一书,本书是从技术、媒介、工业体制社会认知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研究成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技术、媒介与人文:跨学科研究范式多元转型”学术研讨会召开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