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红医人在行动(十六)
附属第一医院篇:与时间赛跑——重症病房的一次抢救纪实
2月20日10:16分,前方(协和西院13楼东病房)突然传来紧急消息:2床患者突发气胸,血氧饱和度降到86%!
情况十分紧急,病房内栾正刚教授紧急评估患者病情并组织急会诊;另一边,在中国医大一院第三批医疗队的驻地,领队王振宁教授立即调动全体队员部署抢救方案:鉴于西院的胸外科闭式引流手术要在手术室进行,这个患者现在是呼吸机辅助通气,没有时间拉到手术室,马上召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娜医生、刘璠教授、胸外科李文雅医生、介入病房牛猛医生紧急集合,“我们要在床旁实施闭式引流,相信我们全能的队伍一定能救他!”带着书记的嘱托,多学科团队顾不得刚战斗完的一身疲惫,重返病房投入战斗。
与死神的博弈就是在与时间赛跑,在“救火队员”还没有到达现场的时候,病房内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耿峰医生根据多学科会诊意见,马上在床边为患者进行了紧急处置,用50ml注射器准确穿刺,抽出了200ml患者胸腔内的气体,患者的血氧立竿见影的上升了!93%!95%!为后续的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1时,多学科团队一行人穿戴好防护用具进入病房。一切准备就绪后,术者胸外科李文雅,助手胸外科张松、介入病房牛猛,消毒,切口,置管,引流......原来简单的手术,在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面屏,还有三层手套之后,每一步都分外艰难!
11时37分,看到引流管顺利排出气体,患者血氧上升到98%!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为了这简单的一个数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术后,超声科刘艳君立即为患者进行床旁超声检查,右肺可见大量弥漫B线,引流管到位,气胸明显改善!
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介入病房和超声科的几位医生,实现了我们的誓言——不放弃一个病人!中国医大一院多学科团队完美配合,成功的把这名77岁的新冠肺炎患者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每一个岁月静好,都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13楼东的重症病房内看似平静的每一刻,都是因为有他们——中国医大一院医疗队全体队员的日夜守护!用专业的技能和细心的呵护时刻践行着“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红医精神!
附属盛京医院篇:@发热患者,不要慌张,线上问诊看这里!
“发热”一词,在平时没有什么太特殊,但疫情期间,体温的小波动都成了大家牵肠挂肚的一件事。孩子发烧,不敢去医院就诊,害怕隐形的交叉感染,急坏了一家人;伤风感冒体温上升,内心的焦虑和担忧比发热更让人难受……发热,成为了大家心中最容易不安的词。
那么,发热就一定是受感染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人的发热有许多种情况,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辨别原因。有人要问了:“现阶段,我该怎么看诊最安全呢?”
附属盛京医院互联网医院专门推出发热门诊在线看诊,一旦出现发热情况,大家不必慌张,微信搜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点击诊疗服务,选择发热门诊,进行免费的在线咨询!线上有我们的专家医生,为您辨别发热原因,为您的居家健康提供保障。
下面,请仔细观看,手把手教您线上就诊流程哇!
免费咨询流程
1.进入微信小程序
2.初次使用,需要绑定就诊人
3. 手机注册
4.输入就诊人信息
5.选择咨询类别(发热门诊或专科门诊)
6.选择咨询医生
7.选择咨询类别(目前全是免费)
8.填写患者基本信息
9.病情描述+希望获得的帮助内容
10.填写完成,等待医生回复
11.返回后,怎么找到我的咨询记录?
在主页面右下角选择“我的”
12.选择咨询记录
13.从咨询记录里能看到所有记录
14.还可以选择专科门诊咨询
15.选择咨询医生
16.或者按照科室查询
以上就是盛京互联网医院发热咨询的全流程啦,有需要的患者朋友可以进行关注收藏,现阶段咨询都是免费的!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附属第四医院篇:辽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成功治愈平均年龄89岁的仨闺蜜
3月2日,辽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的首批治愈患者是平均年龄89岁的福利院“闺蜜”,三位李奶奶带着辽宁医疗队全体队员的祝福,携手走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区。
三位老人均来自一个特殊的大家庭,武昌区社会福利院。2月23日,福利院内实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93岁的李芳(化名)、88岁的李千(化名)与87岁的李梅(化名)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月24日,三姐妹同时由方舱转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号楼病区。负责该病区的医护人员是辽宁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辽宁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由来自省内24家医院的170名医护人员组成,其中包括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85名队员。此次辽宁医疗队领队、中国医大四院党委书记金元哲,是一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心血管内科权威专家。队员中共有医生24名,护理人员61名。其中高级职称9人,护士长10人,均为来自心血管内科、内分泌代谢内科、血液内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疗精干力量。
针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中国医大四院医疗队充分发挥大学临床附属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的专业技术、责任担当和综合实力,面对复杂病情开展多学科合作,精准施策。
三位奶奶均患有高血压3级(极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基础病,身体机能条件差。面对该类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的高龄患者,医疗队员利用多年来的丰富经验对症救治及护理,对各种可能的情况进行预判:为了预防这三位高龄患者形成下肢静脉血栓,附属第四医院护理团队用上了在全国比赛都获奖的独门护理技术——《VTE(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
李芳老人是出院三人中年龄最大的。93岁的她在医院期间病情相对稳定,但经常情绪低落,独自落泪,食欲不振。由于精神状态不佳,她的血压一直居高不下。医疗队队员王琦主任医师及当班医生得知情况后,立即和病人交流。护理水平不仅体现在成熟技术手段的运用上,而是蕴藏在生活照顾的细心暖心里——彼此之间听不太懂两地的方言,医护人员就用写字、手势等方式积极沟通,稳定她紧张的情绪。同时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并且叮嘱护士密切观测血压状况。
在医务人员的安慰及药物的疗效下,老人的血压终于降下来了,脸上也出现了笑容。老人出院时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改善,体能也有所恢复,符合出院标准。
其他两位患者与李芳老人基本相似。在院期间,医护人员在基本救治与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更是给与了老年患者精神上的关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一线的医护人员不仅用精湛的医术帮助患者解除了躯体上的疾病,也用温暖的抚慰与心理疏导驱散了处在疫情中心患者的不安与无助。
“奶奶,今天您就出院啦!祝您身体健康!”3月2日上午,三位老人在辽宁队支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务人员的护送下,走出了医院的大门。医疗队的真诚付出也获得发自心底的感谢,“希望你们都能平平安安的,我们回家了,你们也要早点回家!
中国医科大学塔城医院篇:中国医科大学塔城医院托里援建工作纪实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任务,中国医科大学塔城医院(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对口支援托里县工作组全体成员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积极参加抗击疫情的一线战斗,目前已连续奋战30余天。
一、主动请缨,到最危险的地方,做迎难而上的逆行者
根据托里县委、人民政府统一安排,确定托里县人民医院附属传染病医院,作为托里县专门用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隔离病区,集中收治全县所有的发热、肺部感染的疑似病人。由托里县人民医院牵头,组建医疗救治专家团队,具体负责并指导全县新冠肺炎的诊疗工作,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迅速健全完善托里县人民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分级诊疗流程及标准。
由于此次疫情的特殊性,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原有硬件设置、设备配备、医疗护理流程、感染控制、患者管理等细节均需迅速完善。魏萍副院长主动领受医院党委安排的工作任务,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了面向全院职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员大培训,从疫情概述、医务人员防护、患者管理、清洁和消毒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强化和指导。眼科胡春梅主治医师、口腔科崔霞主治医师、放射科吴慧技师、信息科科员米尔等4名其他成员均第一时间主动对接援建科室负责人,积极领受相应任务,迅速承担起疫情防控的相关具体工作。
1月22日全员大培训结束后,魏萍立即以副院长的身份带领由托里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丁振宇主任等3名医生、4名护士组成的第一梯队,义务反顾地进入隔离病区封闭值守,具体负责对收治住院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医学观察病人进行诊治,安抚病人情绪。
二、选择担当,做最平凡的工作,做从容不迫的先行者。
作为托里县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和隔离病区蹲点负责的医院领导,魏萍副院长与病区8名医务人员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全身心扑到防治工作中,同时根据上级和县委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安排,不断优化完善隔离病区防护和处置措施。隔离病区的每一个诊治和护理流程,魏萍副院长都会给予关注。特别是针对一些有技术难度的护理操作,魏萍副院长往往会亲自操作,并做好传帮带工作。为病人采集医学检测标本,特别是咽拭子标本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工作,随时有被感染的危险,每次为病人采集标本时,魏萍副院长总是争着第一个上前采集,把危险留给自己。
胡春梅主治医师、崔霞主治医师和吴慧技师在服从托里县人民医院疫情防控统一调遣的同时,能够积极主动服务就诊的发热、肺部感染的疑似病人,认真及时给予准确回应。信息科科员米尔先后完成20余件各类设备的调试、组装等工作,保障视频会议系统随时能够与上级医院和县委政府、卫健委畅通联系。
魏萍等5名同志在疫情防控的战斗中,均能够做到“到最危险的地方,做最平凡的工作”,以实际行动秉承中国医科大学塔城医院“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埋头苦干”的红医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不忘从医初心,坚守医者仁心”的从医诺言!
目前中国医科大学塔城医院援建托里医疗工作组5名成员工作状态稳定,身体健康良好。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第一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四临床学院
中国医科大学塔城医院
编辑:党委宣传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红医人在行动(十六)
相关推荐
- 从“小许书记”到“老伙计”
- 党委书记朱京海视察第二临床学院
- 基础医学院组织开展 “这就是抗疫曙光—新冠疫苗”主题讲座
- 我校护理学院承办2016年沈阳市百万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工程超级技工电视大赛之护士实操初赛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红医人在行动(二十九)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张爱华教授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
- "新长征 再出发"中国医科大学大型义诊活动专题报道之一:一堂别开生面的专题党课
- 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沈阳市科技创新平台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
- 学校举办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会
- 关于转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 中国医科大学举行庆祝建校90周年大会
- 闻德亮校长赴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与曹雪涛院校长商讨深度合作事宜
- 闻德亮校长聘任第三届学生校长助理并向学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我校1982级(68期)校友举办毕业30周年纪念大会
- 我校召开第七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
- 关于开展2020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在线课程项目的通知
- 我校各临床教学基地开展春节慰问活动
- 学校举行第二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与塔城籍学生结亲仪式
- 药学院党委组织编写《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
- 我校皮肤科医生闪耀国际皮肤科学会
新闻公告
- 学校首日全面线上授课顺利开展 03-15
- 党委书记宫福清带队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03-15
- 扎实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全力守护师生健康安全 03-15
- 抗疫安心 | 面对反复的疫情,心理中心与你相伴! 03-15
- 致中国医科大学全体同学的一封信 03-15
高考招生
- 中国医科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本专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本专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