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019大学校长论坛发布沙爱民校长署名文章
12月13日,人民网与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人民网2019大学校长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本届论坛以“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为主题,邀请60余位大学书记、校长,持续聚焦改革热点、集思广益、共谋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合力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之路,助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论坛发布沙爱民校长署名文章《坚守初心和使命 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全文如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育人是大学的初心和使命,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一流的人才队伍。近年来,长安大学坚持党管人才,大力实施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打造一支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学校党委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成立高层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委书记、校长双组长制,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建立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高层次人才的制度,设立独立运行的高层次人才工作机构,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和服务保障工作。强化校院联动,理顺校院两级职能,扩大学院自主用人权,使学院在培养人、引进人、使用人、留住人上有责有权有资源,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落实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将人才工作成效作为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坚持引育并举,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两大抓手之一,是实现“双一流”建设变轨超车的关键引擎。围绕学校战略布局和学科建设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出台了《长安大学关于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制度,构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全链条政策体系。依托国家、省部委重大人才计划,加大院士、长江学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持续实施“长安学者”人才支持计划,构建了四类岗位三个层级的人才支持体系,形成了与各级各类人才计划相互衔接的高层次人才支持体系。推进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水平人才自主培育计划,对具有冲击国家级人才称号潜力的后备对象进行重点培养、跟踪管理和政策倾斜,积极探索通过破格晋升等超常规措施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涌现出了以学校本土培养的第一个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建兵为代表的一批自主培育的高层次人才。从薪酬绩效、科研支持经费、职称直接认定、博导资格认定、工作用房与住房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支持保障力度,促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三是培养青年英才,筑牢人才发展高地。优秀的青年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学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科学制定学校的青年人才培养规划,真正把青年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通过举办“青年长安学者论坛”,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多渠道扩大宣传,加大高层次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青年专门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访学计划”“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提升计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有重点、分步骤培养学科骨干和优秀后备人才,打造青年人才“蓄水池”。坚持合同管理、分类综合评价,全面修订完善各系列职称评审办法,积极扭转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评价导向。重点培育、大胆使用青年英才,为青年拔尖人才建立破格晋升或直接认定教授、副教授职务绿色通道,直接认定导师资格,支持自主组建创新团队,多举措助力青年学者在校成长发展。
四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健全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全面实施目标责任管理与绩效考核,强化二级单位分类考核,进一步完善以学科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和国际化为抓手、以教学和科研为基础的专项考核体系,形成全面考核和突出重点岗位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制。构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的人事管理制度,稳步推进学科责任教授制度和专业责任教授制度,构建行政外部推动与学科专业内生发展双轮驱动的学科专业建设责任体系;推行分类管理,改革固定用人制度,建立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逐步实现全员合同管理,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长效的分配激励机制。逐步加大奖励性绩效所占收入比例,将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知识、技术、成果转化中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直接挂钩,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的激励功能。
五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和首要任务,在人才引进、人才选聘、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等过程中把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注重师德师风考量,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严格按照“六个要”的标准,配齐建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单列“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教师职称。严格落实思政课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专项经费。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行业特色,大力推进《交通强国》、《地学人与国土文化》、《绿色发展与人居环境》等行业思政课程建设,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健全教师荣誉表彰体系,组织开展“长安大学师德标兵”、“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最满意教师”、“长安大学最佳辅导员”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链接:http://edu.people.com.cn/GB/n1/2020/0108/c431020-31540071.html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人民网2019大学校长论坛发布沙爱民校长署名文章
相关推荐
- 经管学院“多措并举助力复工复产 精准施策聚焦乾县民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 一隅方寸亦有天地——建工学院师生抗疫生活纪实
- 资源学院“聚力脱贫战略 决胜小康之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 高速公路路衍经济研究平台建设专题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 资源学院举办教学改革与菁英培养研讨会
- 交通运输及智能装备创新建设平台项目主体封顶仪式举行
-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新工科教?学研究项目
- 【众志成城战“疫”情】九封书信凝聚长大人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 学校2020年度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纳新工作顺利完成
- 2021年港澳台生入学适应性系列讲座第四讲举办
- 机械学院“走进西凤集团 感受企业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 致全校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一封信
- 后勤管理处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
- 长安大学第二届MBA/MEM/MPAcc创业大赛决赛成功举行
- “筑”力抗——建筑学院齐心共助长大抗疫
- 抗击疫情 用心守护 离退休队伍在行动
- 请党和人民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考验我! ——公路学院517份思想汇报背后的决心与感动
- 后勤管理处强化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十条铁律”
- 学校召开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填报与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作会议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学院各党支部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志愿服务活动
新闻公告
- 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第六期)举行 03-14
- 九三学社长安大学委员会获得多项表彰 03-14
- 我校2022年第一次实验室工作例会召开 03-11
- 学校召开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安排部署会议 03-11
- 我校召开第四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03-10
- 国际教育学院与湖南传媒召开交流座谈会 03-10
高考招生
- 长安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长安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