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首届交通文化节暨智能技术成果展举行
丰富多样的公路交通主题图片、形态各异的路桥与汽车模型、伴随工作人员手势而跳起酷炫街舞的机器人阵列、坐着大巴在环形跑道上体验飞驰的感觉……在11月7日至8日举行的长安大学首届交通文化节暨智能技术成果展上,现场嘉宾和师生通过观看实物、视频演示、人工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交通文化和公路交通黑科技的魅力。
11月7日上午,长安大学首届交通文化节暨智能技术成果展开幕式在交通馆举行。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万振江,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贾强,我校党委书记陈志坚、校长沙爱民、副校长贺拴海、王建伟,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博物馆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副校长贺拴海主持。
长安大学首届交通文化节暨智能技术成果展现场
万振江高度评价了长安大学多年来为全省交通事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他希望长安大学紧密围绕陕西交通高质量发展需求,以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视角系统深入地开展交通文化研究和传播工作,夯实交通强国建设文化沃土,充分彰显人才培养鲜明特色,持续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为陕西交通运输体系融合发展和人民满意交通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万振江讲话
贾强表示,长期以来,省文物局和长安大学在古建筑测绘、建筑遗产保护、博物馆公众服务、科研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了持续深入的合作,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服务教学、服务社会、传承交通文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希望博物馆在服务好教学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教育活动,服务社会大众,为建设陕西文化强省贡献力量。
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贾强讲话
沙爱民在致辞中表示,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这一系列重要论断和战略部署,为我们秉持创新驱动理念、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学校将以本次文化节暨成果展为契机,着力将公路交通博物馆打造成为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进一步促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为推动学校学科发展,服务交通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校长沙爱民讲话
陈志坚宣布本届交通文化节暨智能技术成果展开幕。
校党委书记陈志坚宣布开幕
本届交通文化节暨智能技术成果展以“交通改变世界、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围绕公路交通、汽车文化、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智能检测等方面内容,集中宣传和展示学校交通文化建设成就和师生在公路交通、智能控制等领域的突出研究成果。此次活动也是长安大学7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
本次活动主要依托长安大学交通博物馆举行,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展区。室内展区为交通馆一层、二层;室外展区为交通馆外广场,分为汽车文化展区及智能装备展区两个展区。
室内展区的一层主要展示了公路交通发展历史、交通文化脉络,以及学校依托专业特色在公路交通领域取得的创新研究成果。实物展示、文献资料、高仿真模型、图片信息以及视频信息等多种展示方式的综合运用,让参观者对道路、桥梁、隧道技术的历史演变、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了全面而生动的了解。二层的汽车展厅分为前汽车时代、汽车百年、中国汽车、汽车技术、汽车文化和未来汽车六个展区,基于汽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展示了一系列高仿真车辆模型和汽车实物、汽车发动机模型、解剖的吊装车等,充分体现了汽车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在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作为此次活动室内展区的主要场地,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于2011年建成开放,紧密围绕公路交通特色学科专业,以丰富的藏品和模型、图文并茂的展板、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一体的科普动画视频,建立起了一套全方位的“公路交通”展示系统,系统展现了公路交通的基础建设、公路交通运输工具的技术发展以及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智能控制与发展等公路交通领域的相关知识。这里不仅记录着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学科建设的历史记忆,更是中国公路交通事业建设发展的缩影。公路交通博物馆先后成为首批“全国高校博物馆联盟成员”、首批“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交通强国教育基地,并于2017年加入国家博物馆管理序列,填补了陕西省公路交通领域博物馆的空白。
不同于室内展区的沉静内敛,在室外展区,参观者体验到的是生动直观的科技创新魅力。
在汽车文化展区,一块块展板生动全面地展示了世界汽车及中国汽车的发展历史;在现场,参观者还可以看到多辆红旗系列轿车及大众系列轿车,通过资料和实物的比照,充分感受到汽车制造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汽车产业发展的突飞猛进。
智能装备展区分为创新技术展区、专用检测车展区、车联网展区、学生成果展区、科技成果展板区、研究生创新成果展板区等,集中展示了学校师生研发的系列无人驾驶车、多功能道路综合检测车、科研平台车等智能技术研究成果,以及各类型机器人、赛车等学生创新成果。
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长安大学依托专业特色和优势,构建形成了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主体,以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相关学科为支撑,辐射交通基础设施建养、交通地质与环境、交通能源与材料、未来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大交通”学科体系,被誉为公路交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科技创新的“金名片”,产出了大量科技创新成果,为国家建设和公路交通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此次展出的多功能道路综合检测车、自动驾驶汽车、基于VR的隧道智能巡检平台、驾驶行为信息融合与特征提取集成测试平台等科技成果就是学校科技创新成果的代表。
在优秀教师团队的带领和指导下,长安大学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同样有声有色、亮点不断。在活动现场,一个展示台上的几十台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正中央的擂台上,两个黑色机器人正在激烈比试,四周排列整齐的白色机器人伴随着工作人员的手势,有节奏地跳起了街舞,可爱的模样令人忍俊不禁。这是由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学生研发的擂台比武机器人、舞蹈机器人。该学院自2011年组织学生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以来,共获一等奖43项、二等奖33项,获奖项目覆盖机器人武术擂台、机器人旅游、机器人舞蹈、服务机器人等4个大项9个小项,成为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
在展区旁边的道路上,一辆辆由学生自主研发的赛车缓缓驶过,引来现场参观者的围观。这些赛车作品来自长安大学FSAE赛车队。赛车队由60名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组成,队内成员来自汽车学院、机械学院、电控学院等多个学院研制了燃油赛车、纯电动赛车、巴哈越野车等三类赛车,连续十年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车队成为相关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重要平台,先后培养出百余名富有实践经验的毕业大学生,为企业提供了大量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
长安大学CHD机器人队自主设计制造了功能多样、结构新颖的全向移动小车,这些全向移动小车有的能够自动识别目标、精确射击,可以快速穿越复杂地形,可用于复杂地形的巡逻与侦查等较为危险的场景;有的装有可夹取与翻转的机械臂,具有拖拽救援与补给功能,可以应用于危险物品拆除等危险性较大的行动,也可应用于物流运输中物件托运、物品捡取放置,以及具有视觉辅助功能的自动巡逻车等方面,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中央及省、市各大媒体对本次活动情况进行了采访报道。
(审稿:郗波 网络编辑:韩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长安大学首届交通文化节暨智能技术成果展举行
相关推荐
- 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安大学合作协议签约暨捐赠仪式举行
- 辅导员沙龙第十五期顺利举行 研讨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工作的开展方法
- 民建长安大学基层委员会作品获中央统战部“脱贫攻坚 奋斗有我”随手拍大赛三等奖
- 水环学院举行新进教师入职仪式
- 陕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来校调研座谈
- 学校召开庆祝2021年教师节暨教师代表座谈会
- 离退休工作处举办“敬老暖重阳 漫步欢乐行”活动
- 【学院战“疫”快报】信息学院师生同心战疫情 切实保障“停课不停教、不停学”
- 国家留学基金委“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宣讲会顺利召开
- 长安大学跨汽车试验场人行天桥设计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举行
- 我校教师受邀参加第十三届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年会
- 校党委第四轮巡察(常规巡察和巡察整改督查)完成进驻
- 多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燃气安全使用专项检查
- 我校学子在陕西高校第五届大学生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竞赛中获一等奖
- 基建处党支部开展“学习百年党史 汲取奋进力量”主题党日活动
- 资源学院召开第二届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委员和青年教师代表座谈会
-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个到位”做好首批学生返校以及管理服务工作
- 开拓工作思路 创新服务举措 —— 离退休处为老同志搭建新型服务和学习平台
- 我校获批2020年度“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教研究分会召开 我校4项成果获奖
新闻公告
- 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第六期)举行 03-14
- 九三学社长安大学委员会获得多项表彰 03-14
- 我校2022年第一次实验室工作例会召开 03-11
- 学校召开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安排部署会议 03-11
- 我校召开第四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03-10
- 国际教育学院与湖南传媒召开交流座谈会 03-10
高考招生
- 长安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长安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长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