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飞扬 温暖弥长
11月6日,校运会已经进展到第二天,各比赛项目如期举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女子3000米长跑和男子5000米长跑分别在当天上午和下午举行。为此次长跑比赛认真做准备的,不仅有来自各学院信心十足的选手们,还有蓄势待发的志愿陪跑团成员。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长跑比赛凝聚着满满的感动,最终顺利落下帷幕。
陪跑者:举旗陪跑传递温暖
简单地拉伸后,跑道旁的马雅静凝神屏息,等待着裁判的枪声响起。与比赛选手不同的是,她没有站在赛道场上,身上也没有号码牌。她举着印有学院名称的红色旗帜,枪声一响,便同跑道上的队员一同飞奔出去,用接力的方式陪伴参赛队员跑完全程。像马雅静这样的同学在佑铭体育场上并非个例,他们有个响亮的名字——陪跑团成员。
“一开始我只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去尝试一番,但当别的成员把旗帜交到我的手上,身旁是气喘吁吁的比赛选手时,我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来自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的学生马雅静说道,“在参与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陪跑不同于简单的绕圈跑步,手中的旗帜承载的是整个学部的精神,体现着我们对彼此的信任与鼓励,对困难的不言弃。”
浩浩荡荡的陪跑队伍中,身着汉服的唐语谦高举文学院的旗帜奔跑在选手旁。当问到为什么要穿着汉服陪跑时,她笑着说道:“身穿这身古色古香的衣服更能体现文学院学生的书生意气,虽然这身衣服不方便运动,但是身为学院的一份子,我想用这种方式为学院加油。”
在男子5000m第一组比赛中,由于计数错误,选手罗梓轩在误以为自己已完成比赛后被通知还剩下一圈未完成。顶着巨大的身体和精神压力,他不得不继续完成比赛。在完成最后400m的过程中,陪跑团成员的数目由一个增加到五六个,大家围绕在他身旁疏导他的情绪,陪着他一起完成冲刺。
“那一刻,我们没有再去计较为什么计数错误,没有去关心成绩的好坏,我们只知道我们应该和他一起完成比赛。” 马雅静回忆道,“这就是一种凝聚力吧,在操场上我们代表的不再是个人,而是整个学院。这样的想法把我们连接在一起,所以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心中的念头只有一个,就是给予他加油鼓励,让他能够坚持下去,让他这场比赛不留下遗憾。”
组织者:统筹协调凝聚温暖
在陪跑团成员的设置上,每个学院负责人都为自己的长跑选手安排了陪跑成员,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了不同的调整。有的学院在运动场设置了四个接力点,每一百米就换人;有的学院则采取了每圈轮换的方式,安排人员在固定的地方接力。
在进行男子5000m比赛检录之前, 2020级生命科学学院的夏凡就已早早安排好了陪跑人员,并反复交代了接旗换旗的地点和时间,保证在选手在比赛全程都有人陪伴。作为生命科学学院本次陪跑活动的组织者,他多次确认比赛时间,仔细考虑每一位成员的身体素质,尽全力为陪跑活动保驾护航。
为了避免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组织者常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为避免接错旗帜,公共管理学院全体陪跑成员都穿着印有“公管青协”字样的橙色服装。面对着旗杆突然断裂的状况,信息管理学院陪跑团组织者为了不影响选手的比赛,当机立断,呼吁大家将旗帜举高,并临时增加参与人员数量,最终顺利完成陪跑任务。
在问到参与组织陪跑活动的收获时,心理学院负责人漆梦婷表示:“这次经历提升了我的沟通交流和统筹安排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真切感受到了心理学院的凝聚力,这让我十分自豪与感动。”
参赛选手:驱散疲惫感受温暖
“我跑到一半双腿发麻,全身无力。但看到陪跑的同学举旗奔跑,听到他们给我呐喊助威,我就完全不愿意放弃。”选手马瑞研跑完了3000米全程,对陪跑的同学表示了感谢,“自己一个人跑会觉得孤独,幸好有那么多同学陪着我,让我觉得很温暖,这样我才能坚持下来。”
来自教育学院的选手林良超平时就爱好长跑,希望在赛场上挑战自我,为学院争得荣誉。对他来说,即使有时候跑道旁的院旗看得不是那么清楚,但是“一偏头旗就在”的安心感很是让他感动。“说实话,我并不能清楚地叫出每一个为我陪跑的同学的名字。”谈及此,林良超感到有些遗憾,“但是我知道这是教育学院的同学在支持我,我知道他们一定在我身旁,这给了我温暖和力量。”
来自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的姜夏不仅是陪跑活动组织者,也是一名长跑选手。冲过终点线之后,他热烈拥抱了陪跑的同学:“当我看到身边举着旗帜,同我一起奔跑的伙伴时,我突然充满了斗志——我想要为学部争得荣誉。”除此之外,他认为此次的陪跑活动完美地贯彻了团结拼搏的体育精神,向整个学校展示了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的温暖与活力。他坦言:“陪跑的同学们不仅带给我满满的温暖,也一直激励着我前进,给予我坚持的动力。”
- 上一篇:华师校运会 记录最美的人
- 下一篇:恽代英菁英学校六期学员班开班
相关推荐
- 体院女子组“4×100”开跑 2019级勇夺冠军
- 凝聚校友力量 学校走访校友、校董企业
- 海内外学子讲述抗疫经历 跨城共建两高校共克时艰
-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召开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
- 饮食服务中心:以培促学 以学促效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 我校联合主办2021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论坛
- 我校学子创作百幅数字媒体作品致敬建党百年
- 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实习实践基地揭牌
- 守初心担使命 我校辅导员育人故事分享会举办
- 我校获“2021年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学生中华文化知识大赛”决赛优异奖
- 致全校女教职工的一封信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创新中心召开启动研讨会
- 校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赴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精神
- 外国语学院校友会为海外师生捐赠防疫物资
- 校领导调研我校本科招生录取工作
- 我校国际学生在“汉字缘”2021国际故事大会决赛中荣获一等奖
- 我校新增4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 校出版社五种图书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 我校“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专家宣讲团赴应城宣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十四届博士生论坛召开
新闻公告
- 教育部网站推介我校探索推进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 03-16
- 校党委第六轮巡察情况反馈完成 03-16
- 校领导带队赴培训中心考察调研 03-15
- 学校开展新任分党委副书记专题培训 03-11
高考招生
- 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本专科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