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好老师 | 罗海玲:师者如兰,香远益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罗海玲教授,现为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畜牧学会养羊学分会副理事长、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30多年来,一直从事绵山羊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奖励8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先后数十次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言,8次获学术优秀论文,获得授权专利十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并为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点项目、地方重点项目等课题的主要完成人。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女科技工作者服务奖”、“中国畜牧行业先进工作者”、 “中国农业大学教学特等奖”等荣誉。
立德树人,一线教学的力行者
截至2021年,罗海玲教授已经在一线教学岗位工作十八年之久。十八年的时间没有让这个喜爱教学的人感到枯燥乏味,反而更好打磨了她作为教师的“一片冰心”。在教学工作中,她始终认真负责,满怀热忱,承担本科生及研究生4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独立讲授本科生必修课《羊生产学》,并主讲《家畜生态学》及实验课《畜产品生产与质量评定》以及研究生课程《营养与繁殖》。在教学过程中,兢兢业业,无论科研任务有多繁重,始终坚持课前认真备课,一遍又一遍梳理课件,模拟课堂,力求让学生们获取最新畜牧领域的最前沿科学知识,力争通过自己的课堂“绘画”出畜牧产业的精彩画卷。无论是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认真从每一堂课入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分析与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教学内容熟烂于心,脱口而出,深入浅出,声情并茂,形象生动。教学效果获得学生和督导组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并获教学特等奖。2020年度,在学生满意度评分中,罗海玲教授的学生评分在全校排前30%,其中《羊生产学》课程更是在本院排前28.8%, 在全校排前20%,出版教材《羊生产学》。学生们都说罗老师的课程讲解清楚,生动形象,逻辑明确,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课堂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兴趣,愿意主动学习,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很享受,能启发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仅在教学上发光发热,罗老师还主动承担学生科研训练、大创等多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辅导工作,同时担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迄今为止,共指导5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数人获得学校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研究生在国际会议上还获得过“青年科学家奖”和优秀论文奖。指导的35名本科生中有多人获得优秀毕业生。在2020年度,指导博士生(王波)和本科生(范玥)均获得校级优秀毕业生,罗海玲教授也获得了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奖”。
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成果,使她的课程在学生中备受欢迎,作为一线教学的力行者,教书育人的光彩在她的身上充分体现。不断思索和创新教学模式,承担了多项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改项目。师者授业解惑,育人为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严谨求实,科研征程的领航者
长期的科研生涯,让罗海玲教授将严谨、求实这两点牢牢镌刻在自己的基因里。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坚持和不断探索是科研成功的必备法宝,做科学研究需要的是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精神,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求实也始终是罗海玲团队的主旋律。在绵山羊研究领域,罗老师坚持稳扎稳打,耐得住寂寞,以追求真理为第一要义。在羊营养与饲料、肉品评定及质量控制、羊营养与动物繁殖交叉等方面,特别是在较难的研究领域--肉质机理领域,砥砺深耕,笃定前行,有关羊肉品质及营养调控的成果使其成为该领域领航。
罗海玲教授不仅仅只是一名严师,更是学生科研路上的领航人。她常常说“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以国家需求为己任”,脚踏实地,科学问题源于产业实践,细致耐心,与学生反复沟通,认真引导学生明确每一个试验的目的,考虑试验中每一个环节的安排,琢磨每一个指标的意义。在学生试验遇到困难的时候,一方面如春风般的抚慰与关切,分享自己科研路上所遇到的坎坷挫折以及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让学生重获信心,坚定决心。而另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提供多元化帮助,让学生走出困境,化茧成蝶。以罗海玲教授为核心的团队在她的带领下,以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为切入点,多角度开展深入研究,形成突出研究特色。不断强化科技引领性、系统性、整体性创新,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奖励8项,获得授权专利10项,且转化2项。2020年度除了担任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外,在研项目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项目、国家重点研发、省校合作重点、农业农村部课题等,以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15篇,完成专利转化1项,出版专著《羊肉品质与营养调控》(主编),《羔羊早期断奶与高效育肥技术》(副主编)。
心怀家国,脱贫攻坚的耕耘者
罗海玲教授并不仅仅只是一名教师,还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作为一名畜牧领域的专家和国家留学回国人员杰出代表,身体力行,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在承担并完成繁重的科研及教书育人重任的本职工作,同时投入极大的热情,抽出宝贵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利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深入老少边穷地区,足迹遍布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云南、贵州、四川以及江西、河北、安徽、湖北、辽宁、黑龙江等20余省市区的农区、牧区、山区,进行科学普及和技术传授等社会服务活动,为最基层的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涉农企业及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出谋划策,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共培训数千人,对促进各地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因而获得了第二届“女科技工作者服务奖”。2020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全球共同经历着新冠疫情,但我们更加感受到制度的优越,党的强有力领导和人民高度拥护和配合,共同度过了艰难岁月,感恩在心。她及时为有关部门提交疫情调研报告,指导疫情期间畜牧产业生产恢复。在青海、内蒙、山东等地的国家级贫困县,培训和指导相关人员约600人次,促进“一县一业”(肉羊)建设和乡村振兴建设,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耕耘在祖国的大地上。
对待教学兢兢业业,对待科研严谨求实,低调做人,默默耕耘。18年的岁月中,罗海玲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高校教师应有的精神风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师者如兰,香远益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立德树人好老师 | 罗海玲:师者如兰,香远益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相关推荐
- 人才强校 | 李平兰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发表论文
- 中国农业大学·钱江源乡村振兴研究院在浙江开化揭牌成立
- 涿州教学实验场场长段刘伟赴涿拜访市委书记姚运涛、市长蔡炜华
- “苏研杯”第三届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举行
- 国家留学基金委调研我校服务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工作
- “工”祝新春 福满工院——工学院多样活动伴师生共度佳节
- 同心战“疫”|信电学院蓝天:战疫情,宅家不“宅”学
- 人才强校|马曦教授课题组发表关于抗菌肽设计优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 我校涿州教学实验场举办第二期河北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班
- 校学术委员会对2020年度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进行评议
- “个十百千万”结合特色优势 聚力首都乡村振兴(中)
- 杜太生调研实验室管理处工作
- 资环学院党委线上召开视频学习及党委扩大会议
- 学党史、擎党旗、跟党走丨动科学院动物遗传育种系教职工党支部党员之家论坛在行动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讨会召开
- 23位国际专家 13位院士 齐聚中国农大研讨农业绿色发展
- 我校获批两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总书记寄语,农大青年这样学 ——中国农业大学学子迎接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综述
- 大观视线 | 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走进石羊河实验站(二)
- 宁秋娅带队参加对口支援西藏农牧学院年度工作会议
新闻公告
- 新理念、新体系、新办法——学校奖学金改革解读 10-26
- 2021年动物环境与福利化养殖国际研讨会隆重开幕 10-23
- 我校举办2022届秋季首场大型毕业生招聘会 10-22
- 动物医学院开展116周年校庆系列校友活动 10-22
- 广西连续第十年定向我校选调优秀毕业生 10-22
- 首期“石榴大讲堂”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研讨会召开 10-22
- 理学院举办《明理讲堂》系列报告加强教职工理论武装 10-22
高考招生
- 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2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3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