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路上 | 寻访木雕栖息地——安恬村
下乡小分队:造型学院壁画系第三工作室二三年级
下乡地点:浙江东阳
带队教师:李洋 朱景华
作者:赵晶 孙文
寻访木雕栖息地——安恬村
东阳初见
人间四月,一路向南,高铁窗外的绿色层次越发丰富,空气也慢慢湿润,色彩斑斓的小房子点缀在延绵如歌的山丘间。经过六小时的车程,我们辗转义乌,来到此行的目的地,地处江浙腹地的东阳。
东阳属于浙江金华,自汉代建县制,金华古称“婺”,东阳则素有“婺之望县”的美称,可谓人杰地灵。“东阳木雕”始于唐,盛于明清,已有千余年历史,且此地名人众多,有名宦舒元舆、乔行简、张国维等。东阳西隅,八华山巅上的八华书院,呈“八卦”地形,为元朝许谦授业之地,明清两代便出过进士、举人有十余人,且多手握兵权。另有卢宅,有卢氏自宋代定居于此,四世恩荣,世代而居,卢宅出门可见一座山,因形似笔架,故名“笔架山”。而东阳西南有“画水镇”,穿过龙型的横锦峡谷,便是东阳的“歌山画水”之景了。
此次壁画系第三工作室二三年级的下乡考察与以往不同,选择走入民间,以考察东阳木雕为主要课题。“看石窟壁画与雕塑、参观博物馆,是我们过去考察的主线,西北一线保留了中国早期的艺术,我们去过敦煌六次,也沿丝绸之路,一路到洛阳,中间经过山西、陕西多次。但我们觉得在石窟、庙堂、博物馆之外,正宗的民间手工艺蕴藏了传统文化的精髓,特别值得近距离接触、探究。”多年来走西线的李洋老师今年做出了新的选择,他与朱景华老师事先也作了一番功课,加上朱景华老师作为内行的“本地攻略”,让考察的同学们着实看了不少 “宝贝”。
歌山画水
卢宅外景
考察现场
卢宅内部
卢宅内部
卢宅内部
与传统手艺来一次“零距离”触摸
安恬村考察现场
“在东阳本地流传着一句话——‘手艺要爬身’,”当地百姓祖祖辈辈都讲,手艺要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朱景华老师是本地人,受祖父辈的影响,也学得一身的手艺。他曾经是东阳木雕工艺美校第四届的学生,“学木雕手艺要学七年,我当年住的老房子就在数百年历史的卢宅,回来发现这里变成了光滑滑的硬路面,这种历史的‘折叠’,让人有些说不出的感觉。”
走出课堂的同学们,十分珍惜这次能与这些濒危的“老物件”对话的机会。蒙泽同学发现虽然很多建筑已被列入保护名单,但是它们中的大部分还是都处于无人看管,无人保护的状态,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木雕作品丢失,希望这次考察能够记录下它们的现状。翟苑延同学非常关注本土的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在高速发展的江浙地区,农村只剩下老人与小孩,他们守护着这个老地方。这里的一门一窗一柱,不是因时代变迁腐朽的死物,而是通往他们心灵深处的桥梁。”
这一次与真正传统手艺的零距离触摸,能让同学们投入其中,探个究竟。
卢宅内部斗栱
神态各异的动物造型
安恬:木雕的“栖息地”
上安恬村已有九百余年历史。北宋崇宁四年,由马氏安恬派系始祖马乔岳从松山迁居兜鍪山(今上安恬之双山)繁衍生息。村子因地处山水萦绕之境,似世外桃源,故村名安恬。
村子里有几处古宅,懋德堂、达德堂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集纳了清代晚期的木雕技艺,每一个斗栱的造型都令人叫绝。懋德堂位于村西,拱梁上方有“群狮戏绣球”双面镂空雕,东西各有5只狮子,穹隆中间精饰龙凤,正中有“蟠龙戏珠”纹样的木雕。达德堂位于村南,有明间五架梁,有镂空雕狮子、人物牛腿,狮鹿牛腿。同学们站在椅子上尽可能去拍到牛腿的细节之处,先把这些难得的素材留在相机里。
在村落中有一座明晚期的古建民居,已几近坍塌,但其中有少见的明代古建中的两层斗栱,我们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想凑上去看个仔细。
上安恬村写生教学现场
上安恬村写生教学现场
上安恬村写生教学现场
“到了这里,同学们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李洋老师感慨。这些精雕细刻、匠心独运的木雕、古建吸引了同学们,穿越其间,仿佛能听到油灯下木雕师傅嚓嚓的雕刻声。
村子里清代的建筑居多,透过这些建筑能感受到,即便在晚清的社会动乱时期,这个地方的生活也是宁静的。
与上安恬村相邻的是史家庄以及古渊头村文英草堂,这两处古建是呈现民国初期的木雕。民国时期古民居建筑中的木雕风格开始由古老的“雕花体”转向“画工体”,由此再发展到现代东阳木雕。朱景华老师带着同学们从明代、清代一直到看到民国时期,仿佛细读一部东阳木雕史。
史家庄写生教学现场
古渊头村北,千年香樟树下有一户人家,名“文英草堂”,我们与同学们一起奢侈地享受了一顿“麦角”。
解密木雕“基因”:传统与当代的思维转换课
“我们用一种什么方式把传统‘转译’出来,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性。同学们可以从任何一个感兴趣的视角抓主题。比如说我们昨天去的宅子里面,木雕中刻有许许多造型各异的动物,大概数了数,可能有几十种。”李洋老师建议同学们,不要简单地把表象写生一遍就完了,也许工匠在做的时候,想的就是活的动物,他就力图创造一个活的动物,那在画的时候,就要用活体生命的眼光去画它,“这样出来的东西马上就不一样了。”现场讲授的思维转换让同学们有了更直接的感受。
“这种木雕的装饰里,我就感觉到了所谓的‘meme’,就是‘文化基因’的存在,你能感觉到这种东西都是活着的。如果你沿着卢宅那条街走,会看到它还在制造,再造这些新的建筑构件,有可能独立使用,也可能是修复之用。” 安恬村的一个“牛腿”造型给他带来了创作的灵感。
同学们也由“牛腿”的基因打开了思维。程笑冉同学提取出某些牛腿造型并用线描勾勒出来,翟苑延同学与丁思予同学在讨论中互相激发出了灵感,翟苑延同学熬夜写出方案,丁思予同学则将讨论后的方案画出来,她将牛腿造型中的动物提取到画面的前景,用红色来表现它们是被封印住的生命,在这样的一个历史空间中,与当代人的生活形成一种呼应。讲起自己的想法,丁思予同学兴奋地当场就跳起舞来。与木雕的对话让同学们脑洞大开,有的同学将每日的见闻做成表情包,有的则以“旅行绘本”的形式记录整个行程。
傍晚时下起小雨,雨滴落在村边的小池塘,倒影里的老房子仿佛在这一刻活过来了。从地里收工的老人们端了饭碗坐在门口,打量着这些好奇的造访者。这些让陌生人好奇的珍贵“老物件”,到底能与老人们相守多久呢?
宣传部 徐新立/编
2018年5月7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写生路上 | 寻访木雕栖息地——安恬村
- 上一篇:写生路上| 我的下乡
- 下一篇:写生路上丨烟花三月扬州行
相关推荐
- 器像万千:“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教学研究展”亮相陶溪川
- 精彩“云”课 | 素描教学基础/叶南 · 造型学院基础部/公开课
- 中央美院国际预科举行新学年开学典礼
- 院长听课丨记者连线主课教师畅谈网课成长记
- 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到我校交流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
- 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来中央美院调研
- “档案学派—徐悲鸿年谱编撰的观念与方法”讲座开讲
- “师严道尊”与“意义的回归”双展同时启幕 艺术家们齐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
- 设计学院党总支开展新学期首次主题党课学习暨迎接建党百年工作部署动员会
- 兴调研 阔视野丨艺术与科技之旅:行政教辅部门第二党总支赴百度公司调研
- 北京市艺术体育院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交流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 中央美术学院第十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圆满落幕
- 学政策、促业务:行政教辅部门第二党总支开展集中学习
- 油画系名师讲堂丨靳尚谊先生谈油画
- 我校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本科育人团队获评2021年“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 你能get到出题点吗丨中央美院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考试试题解析
- 精彩“云”课|隐藏的结构——透视浅说 / 党小雨·造型学院基础部
-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第三届版画双年展暨学术论坛举办
- 中央美术学院融媒体系统、学习强国号启动丨2021年新闻宣传工作会召开
-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附中“思政大讲堂”开讲
新闻公告
- 喜报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中央美院获佳绩 10-14
- 鸽之舞:胡西丹·克里木作品展亮相索卡艺术中心 10-13
- 雕塑系张伟教授获第十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10-13
- “润泽无声——戴泽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10-01
- 发布丨中央美术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09-30
高考招生
- 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本科招生信息(非简章) 08-05
- 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音乐学院2008年本科招生简章 08-05
- 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本科招生信息 08-05
- 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本科招生信息 08-05
- 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各地分专业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