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联大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总书记的讲话在联大师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总书记胸怀战略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指明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任务与方向。联大师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贡献力量。
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孔军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宣传部门和宣传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提升国际化水平、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指出了明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积极调动学校的各方力量,用好各种载体和平台,通过孔子课堂、国际会议、学术研讨、人文交流、新闻宣传等多种方式和渠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扩大我们的“朋友圈”。同时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知识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的国际传播意识,努力做好国家形象的“代言人”,不断增强中国国情、中国理念、中国道路的说服力和认可度。
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梁怡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讲话站在时代和历史发展潮头,寓意深远,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布置的战略任务。既赓续了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又从哲学的高度推出“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的话语和叙事方式。既着重强调了深厚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下的彰显,也强调了学理支撑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作用,也是讲话的鲜明特点。讲话要求重视发挥专家学者对讲好中国故事的学术支撑作用,建设有国际视野、多学科背景人才队伍。最后强调了各级党委加强组织领导的时代责任。讲话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全面、前瞻、指导性强。
新闻与传播学科带头人杭孝平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从我的角度来讲,有三个层面的理解。首先,从一名普通教师身份来讲,在课堂上要告诉学生们要培养国际传播意识和能力,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展现中国精神;其次,从新闻学学科带头人来讲,要组织力量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学术研讨;再次,从教学管理干部角度,要积极参加关于国际传播知识培训,主动做国际传播工作,形成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尊严形象的良好氛围,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听清我们中国的声音,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认同。
新闻与传播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杜剑峰教授
国际传播中颇具吸引力和传播力的题材是“异国情调”。在西方世界,中国几乎就是“神秘古老东方文化”的代表,瓷器、丝绸、武术、书法、兵马俑、紫禁城、万里长城等中国符号为人所知,李安的《卧虎藏龙》等作品一定程度上就是满足了西方对东方中国的集体想象。这是基于国际传播对象心理的良好基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可以厚重悠久的中华文明作为底色,巧妙地融入中国文明进步的现代亮色,向世界展示融通古今的完整中国文化画卷,用文化的力量塑造国家形象。
新闻与传播系党支部书记周春霞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闻传播从业者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基层的国际传播意识和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指明了方向。在国际传播中,“要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 为我们指出了国际传播研究的中心任务、理论视角。从 “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段话里,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习总书记的讲话处处传递着中国文化与中国智慧。作为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我们会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为国家培养具有较高国际传播素养的从业者。
新闻与传播系主任李彦冰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讲话,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原则、路径和方法。尤其把“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这一问题明确提了出来。时值建党百年之际,在今天国际风雨激荡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重新回顾党的奋斗历史,总结并传播好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以提升中国政治影响力正当其时。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的宣传阐释需要面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故事;需要面向世界阐述清楚中国共产党引领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措施;需要面向世界阐释清楚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国家建设的关系。当然所有这些理性的阐释都需要充分运用当代的融媒体技术做创造性的转化做形象化的传播。
新闻与传播系副主任金韶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掌握国际传播规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传播艺术,推进中国故事和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电影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向国际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电影事业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国家形象、提升文化自信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19年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走向世界改变全球电影市场被好莱坞垄断的格局的希望,极大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这也是我国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实力,取得瞩目的科技成就的体现。中国科幻电影可以挖掘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现代科技尤其是前沿科技成果,通过文化科技的充分融合,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核心价值引领、科技创新支撑的中国式科幻。区别于西方科幻电影的末世思想,中国科幻电影体现出了保护地球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用科技和文化启迪人类社会美好未来的价值观。
新闻与传播系副主任刘文红博士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国际传播的讲话既有理论建构,又注重实践操作的可行性。他提出,要注重把握好基调,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把握好基调,是国际传播的原则,就是要充分看到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报道时要以主流价值观为导向,但同时不回避问题,以发展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正确认识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是国际传播者的态度,要不卑不亢,要有开阔的视野,不要闭门造车,在了解国外公众对中国的认知,针对性地进行新闻报道。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国际传播的有效策略,就是要善用宏观主题微观表达的传播方式,通过个体故事的真实讲述,关照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国外公众形成共鸣,消除其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新闻与传播2020级研究生韩晓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使我认识到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要做到消除文化偏见、树立文化自信,将形象“自塑”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近几年,体现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电视剧纷纷走出国门,部分国家的人们在电视剧可以中找到共通的文化记忆,消除文化隔阂,为拥有不同文明的人们打造共通的意义空间。同时,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也存在高低语境切换的问题,那么大量的非语言符号产生的优质视频内容避免了由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文化折扣,并且从个体角度传播也会避免宏达叙事所带来的居高临下的语态及意识形态色彩。
新闻与传播2020级研究生刘振宇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使我深刻认识到,做好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也是时代赋予新青年的重要责任。新时代青年不但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与传承者,更是中国形象的重要塑造者。我们肩负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应当永怀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前行,在党的领导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青年声音,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
新闻与传播2020级研究生乔谦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使我认识到,作为新闻传播学子在对外传播方面,要立志做敢于发声的青年。作为一名青年学生要坚定四个自信。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增长率率先实现由负转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些都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越性。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百年前的中国,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何种场合,我们都要很自信的表明我们中国人的身份,大声地说出我们的立场,勇敢地对那些侵犯中国主权和尊严的人说不,做一个敢于发声的中国青年。
新闻与传播2020级研究生褚婉宏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使我认识到受众研究的重要性。我们应根据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以及习惯等因素,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和方案,并且将过去那种大而统的“泛”传播方式转变为分门别类的“窄”传播,注重满足国际受众的信息需求,提高对外传播的针对性,从而有效影响西方公众意见。在国际传播中,我们应认识网络媒体开放性的特征,重视海外受众的反馈。我们应当建立和完善信息收集渠道和应急反应机制,使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保持畅通,并建立受众反馈评价机制,及时掌握传播效果及反馈,从而不断改进对外传播策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北联大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相关推荐
- 用理论力量助推抗疫攻坚 北京联合大学思政课教师积极发声
- 重温“3.18”:北京联合大学专议思政课建设
- 开幕式上的联大学子让世界动容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第十一次集体学习
- 学校召开6月份组织工作例会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集中学习
- 冬奥里的联大人|乔晶,与学生同行
- 北京联大召开第三批校内巡察动员培训会
- 北京联大召开2020年度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会
- 国际著名金融学家、校友丁大卫教授回母校与教师代表座谈
- 北联大离退休工作包揽“双先”表彰四个奖项
- 后勤保障中心:从党史汲取力量,提升服务育人本领
- 韩宪洲书记出席商务学院“课程思政”素养提升交流研讨会
- 学报编辑部召开新时代高校文科学报创新发展研讨会
- 北京联大“北京自贸区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 北京联大教师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 春节前校领导李学伟、周志成慰问留校师生
- 校党委书记楚国清拜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仇保兴
- 北京市教委一级巡视员黄侃及专家莅临应用文理学院指导工作
- 点赞我校“两优一先”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汲取榜样力量(第六期)
新闻公告
- 校领导班子研究疫情防控工作 03-11
- 春风送温暖 慰问暖人心 03-10
- 我校首批冬奥会服务生胜利凯旋 03-09
- 致全校女教职工的慰问信 03-08
- 我们看到了!你们做到了! 03-07
- 开幕式上的联大学子让世界动容 03-04
- 第124棒!张博文真棒! 03-03
- 冬奥里的联大人|乔晶,与学生同行 03-02
- 我校冬奥志愿者收获一大波感谢信 02-28
高考招生
- 北京联合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联合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联合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联合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联合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联合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联合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联合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联合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联合大学2006年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