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体人与冬奥丨他们是学校教师,也是冬奥志愿者
北京体育大学派出冬奥一线工作服务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志愿者、表演人员、科研人员、赛时实习生、场馆赛事媒体运行人员等约1000多人。北体人用青春和激情践行青年服务国家的伟大使命,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辅导员、团总支书记丰华文,冰上运动学院教师林孟,管理学院辅导员石阳君就是其中的一员。
丰华文:参与冬奥 服务冬奥
丰华文: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辅导员
除了国家速滑馆的志愿者身份,丰华文还是驻地的带队教师,在闭环内组织学生活动,开展思政教育。北京体育大学高度重视志愿者的选拔工作,在去年春节后开始志愿者招募活动,其中一个服务领域是媒体运行,这和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专业正好对口,因此整个学院差不多900名学生中有500多人报名。经过学校的几次筛选以及冬奥组委的笔试和面试,最终学院有50人左右成为各场馆的媒体运行专业志愿者,“算上其他领域的,我们学校总共有近500名志愿者学生。学校从关心志愿者的角度出发,选派了一些学工口的老师一起进入闭环,这样也可以有照应。我一直想参与冬奥、服务冬奥,所以也报名了。
媒体运行岗位覆盖三个区域——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体育馆和冬奥村,“主要服务对象是国内外媒体,因此学生还需要比较强的英语能力。”“整个赛场媒体运行领域的功能区分为六个——记者工作间、新闻发布厅、媒体看台席、混合采访区、摄影服务、转播服务。我和学生志愿者需要和场馆的主管、经理保持沟通,解决各类突发问题。”这几天的志愿者服务过程中,丰华文和他的学生们得到了国外媒体的好评——他们的理念是从细节做起。比如说混合采访区,这里是运动员比赛完经过的第一个区域。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各国媒体可以一起采访运动员,但现在混合区必须用挡板分成三个区域。“感觉就像迷宫,一共有三道,媒体在最外面运动员在最里面。举着话筒或者录音笔不容易收集声音,这时候我们的志愿者就会拿一个盘子托着,然后把话筒放在盘子里面朝向运动员的方向,这样声音就会大一点,这个国家速滑馆特有的服务让众多国内外媒体点赞。”
丰华文和同学们在一起
在闭环内开展思政教育志愿者们每天就是两点一线,赛场和驻地。“在驻地的工作比较琐碎,除了协调每天的核酸检测、用车,还要和学生多一些沟通,他们之前应该都没有经历过这样50多天的封闭生活,通过深度辅导可以疏导一些负面情绪。”丰华文和他的学生们是在1月22日进入闭环的,因为恰逢春节,驻地还举办了写对联等和春节有关的活动。此外,丰华文还在闭环内开展了一次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线上聆听了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世阳教授的党课,受到志愿者们的一致好评,纷纷表示深刻领会了举办冬奥会对国家的重要意义。丰华文从小喜爱围棋,初一时就是业余五段、国家二级运动员,“我也喜欢乒乓球和足球、篮球,我们学校是北体大,除了志愿者之外,还有很多运动员、裁判员参加冬奥会。另外。总共近500名志愿者的人数在北京的高校中也是排名靠前的。”丰华文说:“作为北京体育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带队参加冬奥会对我非常有意义,我和志愿者学生们不仅在现场感受竞技体育的拼搏精神,更是用实际行动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丰华文在闭环和志愿者学生们一起过春节
林孟:赛场巾帼 幕后英雄
林孟,2012年短道速滑世界杯3000米接力总冠军,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学生,中国冰上运动学院教师
林孟的职务是2022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运动员服务主管,主要协助竞赛核心团队完成竞赛组织运动员服务类所有的对接、协调和运动员服务团队的赛前培训及管理筹备工作。在赛场中的运动员区域包括:各个国家运动员的更衣室、休息室以及运动员做准备活动的热身区,这三个区域赛前赛后的检查、疫情防护、指引、答疑、补充物资等和各类突发情况做好一切准备和服务,保障运动队需求和解决困难。
林孟(第二排右三)和北体师生在首都体育馆前
完成短道速滑运动员到赛事工作人员的角色转换的林孟这样说道:“能够参与冬奥会是一名专业运动员的终极梦想,无论是运动员、教练员,还是目前所做的服务运动员的工作,我都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豪。由于自己是专业出身,对运动员在整个区域的情况和比赛中的需求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比较了解。我们一直想着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要充分一些,在每日的工作总结中不断地找不足,再更新,寻找问题,并积极解决。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保障运动员能够在整个备赛区一切顺利和能够在北京的冬奥场馆中有一个很好的参赛体验。在这过程中我们有机会向世界各国的参赛国家展现中国新青年的形象,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更重要的是作为东道主我们要让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有回家的感觉,用实际行动去传递给每一名运动员最好的精神面貌和积极的正能量。做到自己领域中的“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
林孟在工作中
从凌晨起床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让林孟担心志愿者们吃不消。但是,工作过程中,每次让大家轮换休息一下的时候,学生们都很坚定地说没有问题。带头拼、加油干的精神,让整个团队更有凝聚力。在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服务的过程中,林孟和志愿者们互相交流学习,既收获了友谊,又在问题中积累更多的经验。“能够为国家大事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这是一种荣誉和使命,作为一名冰雪人、北体人,这更是我在工作中最大的动力。北京冬奥会,我们时刻准备贡献更多北体力量!”林孟说。
石阳君:让党旗团旗高高飘扬在冬奥一线
2022年1月23日,石阳君与63位志愿者一同出征进驻服务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国家体育馆志愿者驻地,开启了76天全新的闭环生活。
在国家体育馆,石阳君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管理工作第一位。从出发登车、引导就餐、核酸检测、返程接车、查房问候、疫情防控、安全提醒、家校联络等全流程环节努力为志愿者们做好保障服务,到精神鼓励、心理疏导、健康监测、学业关注、物资激励、生活保障、后勤协调等全方位细节为志愿者们主动排忧解难。
石阳君在驻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通过唱一首冬奥歌曲、写一封家书、递交一封特殊的入党申请书、每天一次工作汇总、每周一次集体谈话“五个一”党团活动,让党旗团旗高高飘扬冬奥服务第一线。
石阳君春节前夕为志愿者们悄悄备下“惊喜”:家长的信
“迎接志愿者安全返回驻地是我每一天最快乐的时刻,每天与分赴场馆的志愿者们分享他们服务冬奥的收获和快乐,同时也被他们虽然疲惫但始终激情高涨的奉献精神深深震撼。”石阳君谈到,尽管工作强度高、时间长、压力大,但是同学们没有抱怨,没有牢骚,始终冲锋在前、担当作为,用专业技能、热情服务在服务冬奥场馆的工作中历练、成长与进步,为北京冬奥会展示北体形象、贡献北体力量。
作为我校北京赛区临时党支部副书记、临时团支部书记,石阳君表示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殷殷嘱托,带头拼,加油干,组织好、引领好、教育好驻地志愿者,高质量服务好冬奥会,通过日常一幕幕“思政微课”汇聚成冬奥“大思政课”,让北体思政工作的优势和特色在服务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志愿者工作中发扬光大。
石阳君和学生在一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北体人与冬奥丨他们是学校教师,也是冬奥志愿者
相关推荐
- 新突破!北体学子朱亚明男子三级跳远摘银
- 《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Ⅲ》“奥运+春节”主题内容发布
- “北体战队”使命在肩为国而战
- 北京体育大学荣获“北京市先进教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
- 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参加北京体育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思政课建设专题学习
- 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习骅一行来我校调研指导工作
- 军民融合谱新篇,我校科研团队助力军运会备战
- 我校召开校领导班子务虚会专题研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 我校组织开展迎接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系列活动
- 2019自闭症谱系障碍运动干预国际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 向“体育”出发 ——北体青年骨干人才培训营五组一周培训纪实
- 两银一铜!“北体战队”奥运第三日战绩
- 国际志愿者日|燃情冰雪 志愿相约——我校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校内专项培训顺利开展
-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传递体育正能量——北体大举办全球体育院校专家学者研讨会
- 新华社北京分社副社长李斌一行来校访问
- 9秒98!我校博士苏炳添创赛季亚洲最佳成绩
- 东京残奥会 | 北体学子再获7金4银!
- 北体开讲“冰雪场上思政课”
- 毕业典礼丨百年征程历风浪,万里神州用脚量。拥抱伟大时代,走向广阔未来!
新闻公告
- 北京体育大学从严从紧部署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03-16
- 使命在肩 中国冰上运动学院与冰雪未来双向奔赴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各地分专业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