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白寿彝先生与多卷本《中国通史》的编纂 ——纪念白寿彝先生主编《中国通史》(第一版)出版二十周年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史学界人才辈出、成果丰硕,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北师大历史学科在百余年的历史发展中,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者如李大钊、钱玄同、张星烺、杨秀峰、楚图南、陈垣、侯外庐、白寿彝、赵光贤等先生在此辛勤耕耘过,推出一大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他一生著述颇丰,学术研究涉及中国交通史、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民族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史学史、中国通史和史学理论等诸多领域,尤其重视中国通史和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白寿彝先生担任主编的多卷本大型通史——《中国通史》被海内外学术界誉为20世纪中国史学的压轴之作,为推动中国通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一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全部出版,距今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中国通史》全书共12卷22册,约1400万字,有22位分卷主编、近500人参与撰写,是迄今参与编纂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记述了自远古时代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是20世纪几代史学家在通史编撰方面总结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巨著。该书具有鲜明的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理论认识,显示出了对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全书内容丰富,脉络清晰,既勾勒了中国1949年前每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又反映了各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它第一次真正把少数民族史纳入了中国通史的框架之中,充分肯定多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的历史业绩。在编纂体例上,借鉴吸收了中国古代多种史书体裁的形式,以章节体的形式而融入纪传体等传统史书体裁的风格,开创了通史编撰的新体例——新综合体。除第一卷《导论》、第二卷《远古时代》外,各卷都分为“序说”“综述”“典志”“传记”四部分,涉及文献资料、研究现状、典章制度、重大事件、历史人物等,容纳了极为丰富的历史内容,活泼了历史编纂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使人们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全局的、立体的、动态的认识。在内容上,重视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贯通古今的发展规律,力图全面、立体、系统地展现中国从原始时期到近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全貌,真正做到了“通古今”。《中国通史》的出版圆了几代历史学家的大通史梦。白寿彝先生曾说:“我们终于写出了自己的通史,终于可以宣布,我们有了新中国的历史书了。”
《中国通史》出版后,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得到了史学界专家学者、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江泽民同志在给白寿彝先生的贺信中说:“《中国通史》的出版,是我国史学界的一大喜事,您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勤于研究,可谓老骥伏枥,壮心未已。对您和您的同事们在史学研究上取得的重要成就,我表示衷心的祝贺!”戴逸先生认为:“这是一部空前的巨著,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界的压轴之作。这是白老心血所萃,是对学术界的重大贡献,是他献给本世纪的珍贵礼物。”北师大资深教授瞿林东先生则认为《中国通史》充分反映了20世纪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是“最全面、最详尽、最系统,是真正的通史”,代表了当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和集体智慧。
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白寿彝先生对于中国通史编纂事业的追求和贡献,昭示了历史学者勇于创新、不懈追求的通史精神,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树立了典范,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华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深刻的阐释力,是当代学者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成果]白寿彝先生与多卷本《中国通史》的编纂 ——纪念白寿彝先生主编《中国通史》(第一版)出版二十周年
相关推荐
- 匈牙利塞格德大学校长一行访问北师大
- [观点]郑国民:提升师范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 追寻先师足迹 不忘初心使命——图书馆第二党支部组织参观辅仁校区、陈垣故居、鲁迅中学
- 程建平出席马克思主义学院干部任免宣布会
- 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举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生工作调研会
-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荣获2020第十六届中美电影节年度最佳系列微电影奖
- 创新教育对口援助模式 助力新疆和田教育脱贫攻坚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 [观点]倪佳琪:“双奥之城”见证新时代青年成长
- “王世华奖学奖教基金”捐赠仪式在北师大举行
- [预告]07.11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前沿论坛
- 陈丽赴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调研
- 北京师大资产经营公司举办2018年度民主生活会
- 北师大与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 第二届“公共管理类院校研究生联盟”大会暨院长论坛举行
- 卡迪夫大学副校长一行访问北师大
- [论坛]第九届俄罗斯学研究生线上国际学术论坛“疫情背景下的全球责任与青年使命”举办
- 《送给最可爱的人》摄影展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
- 北师大举行“携手同心共创美好未来”中非学生座谈会
- [成果]北师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金承刚教授团队发布对吸烟和健康及贫困的关系研究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