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对口援助模式 助力新疆和田教育脱贫攻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北京市教委扶贫支援处的指导下,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2020年的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项目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工作中(以下简称“专项提升工作”),积极响应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对教育对口援助与发展模式进行了创新实践。本次专项提升工作根据新疆和田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北京教师教学特长进行一对一结对,双方通过协商交流拟定本次活动的研修计划,根据研修计划利用网络环境基于好双师一对一互动平台、教研空间和听课本等平台工具两地教师开展远程一对一个性指导、自主备课、协同备课、集体说课、公开听评课等系列教研活动。
专项提升工作实施流程
自2020年5月8日到6月30日,在中心项目组教研人员的推动下,两地155对9大学科的初高中教师累计开展了1582次长达996.28小时的线上一对一交流,开展了22场集体说课和31场公开听评课,在教研空间生成185份教学设计、积累157份教学视频材料,组织开展了14场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心理健康、学科教学实践等方面的线上专题讲座。此外教研助理根据学科小组的研修主题每周向小组教师推荐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方案、课例、书籍、文献、微课等。活动整体开展情况得到了两地教师的认可和肯定,活动结束后在回收的137份问卷中83%的新疆老师表示该项目非常有意义,有助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同时131份北京教师的问卷中90%的北京老师也认为此项目非常有意义,能够促进新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此外在访谈中新疆老师表示“这次活动实实在在解决了自己日常教学的问题”,“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在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方面都有所收获”。日常交流互动中两地教师也表达了对活动的认可。
新疆和田教师表达对活动的认可
回顾过往,总结经验,本次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远程同伴互助,伴随新疆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
本次活动借助网络技术,在不影响北京教师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实现了一对一远程同伴互助,基于新疆和田教师的个性化问题开展一对一研讨交流。网络沟通的随时性、及时性让两地教师的交流互助变得更加紧密,北京结对教师能够根据新疆教师在项目整体活动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进行跟踪指导,伴随新疆老师实现个人专业成长。活动后新疆和田教师TPACK能力测试相比活动前整体有了明显提升。这种突破时空的陪伴式互助教研方式,让北京教师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及时高效地解决新疆教师的个性化问题,实现了远程互助教研形态的创新。
一对一个性化交流过程记录
2. 多元角色参与,确保活动有效深入开展
在两地互助教师的基础上,本次活动加入了高校专家、技术支持人员的常态化参与,为活动的有效深入开展提供了保障。技术支持人员在平台工具层面给与两地教师最及时的回应和指导,扫清技术障碍;高校专家,在整体活动设计、具体活动执行和教学指导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高校专家、技术支持人员等多元角色作为组织者、引导者深度参与每次群体教研活动,有效地将完整的教研活动流程线上化,为这种创新的远程互助教研模式的有效落实提供了保障。
项目组专家组织线上集体交流活动截图
3. 紧扣日常教学,增强培训教师实际获得感
本次活动从前期调研收集新疆教师的实际需求,到每周研修计划的拟定,再到各种教研活动的设计,都紧扣新疆教师的日常教学。项目鼓励北京教师引导新疆教师从解决日常实际教学问题出发提出问题,要求新疆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进度开展备课、上课等活动,围绕实践进行研讨反思。所有活动以切实解决日常实际教学问题出发,能够有效增强培训教师的实际获得感。
新疆和田教师表达自身收获
4. 多种工具支持,确保线上活动顺利实施
活动实施过程中,中心团队研发的好双师客户端、教研空间、听课本APP等工具在不同的教研活动中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系统支持,好双师客户端为一对一个性化指导提供了基于语音、图片和文本的实时交流支持,教研空间和听课本为个体自主备课、群体协调备课以及远程诊课提供了有效支持。多种技术工具的整合应用,打造了线上教研的生态学习空间,是将完整的线下教研活动线上化的基础,是创新型远程互助模式得以落实的前提。
教研空间远程诊课功能部分页面截图
5. 成果生成汇聚,扩大优质资源影响范围
在个性化一对一备课、说课、听评课的基础上,教研助理组织学科小组的两地教师开展基于教研空间和听课本APP的协同备课、集体说课以及公开听评课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在群体智慧的碰撞中,生成汇聚了大量具有和田特色的本土资源,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教学片断、学习材料等,使得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流转具有可持续和可转化性,扩大了优质资源的影响范围,变“输血”为“造血”,能够切实提高和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
新疆教师在教研空间生成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片断截图
近两个月的时间,通过一系列深入的线上互动,两地教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活动结束后两地教师纷纷向彼此发出邀请,相信两地教师的交流互动将会继续持续下去,相信新疆和田本地教师的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将会持续提升,相信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创新教育对口援助模式会为新疆和田教育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提供有效助力。
“北京和田,云端互联,助教脱贫,携手向前”,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将持续在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教育公共服务形态、教育治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持续向教育发展薄弱地区提供伴随式、嵌入式、个性化、可持续的在线教育服务供给,创造更多互联网对口扶贫新模式新形态,在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为国家扶贫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创新教育对口援助模式 助力新疆和田教育脱贫攻坚
相关推荐
- [预告]11.15第十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
- 第三届首都经济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 缅甸高校校长代表团访问北京师范大学
- 国家级教学名师卢家楣教授做客“四有”好老师大讲堂
- [论坛]《亚洲语言与语言学》编委会会议暨2019亚洲语言国际圆桌论坛在北师大珠海校区召开
-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赵凌云一行到北师大调研
- 学校研究部署2020年预算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精神
- [成果]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王友军教授课题组与合作实验室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
- 北师大举办首届“创业、创新、创意” 校友论坛暨校友单位成就展
- [观点]萧放:此心安处即家乡
- 铭记历史、致敬英烈,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图书馆三个在职党支部联合组织观看抗美援朝题材影片《金刚川》
- 京珠历史学专业学生党建交流座谈会举行
- 首届研究生汉语教学微课大赛(全国邀请赛)颁奖典礼举行
- [观点]朱生营:家庭教育指导是构建家国关系的关键一环
- 北师大举行2019“发展中国家硕士项目”开学典礼
- 教育部人工智能条件下教育社会实验2021年度专题培训第二期培训班在北师大举行
- 2020年教育教学大讨论“互联网+教育教学”调研组工作推进会暨“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召开
- 张凯参加120周年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 [预告]11.05 以视频分析开展科学教与学的研究
- 北京师范大学服务保障国庆活动宣讲团赴珠海园区开展宣讲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