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科学素质促进:科学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发布《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教育倡议》
2019年10月17日,由中国科协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办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分论坛“科学素质促进:科学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会议旨在搭建科学传播领域全球性、综合性、高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世界公众科学素质提升,更好地应对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全球共性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中国科协调宣部副部长吴善超,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光巨,以及多位国际知名科学家和科学传播专家、来自科学教育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国际组织和传播机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永和主持。
陈光巨在致辞中指出,科学教育主要面向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对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北京师范大学以学科教育为基础,结合地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领域前沿研究,探索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度融合,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世界各国应积极探索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方法与途径。在不同社会体制、经济水平和文化历史条件下,发展适合本国国情的科学教育,实现多样化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光巨
发布《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教育倡议》
科学教育在普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培育创新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推动科学教育发展,更好地应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综合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始院长Bob Kolvoord代表大会发布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教育倡议》。
倡议提出:优化课程体系,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内容融入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阶段、各学科的课程体系中;协同教育资源,鼓励并引导政府部门、学校、科研机构、企业、非营利组织,以及社会各界力量,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教育研发合适的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能力,帮助教师形成跨领域知识和教学能力,将可持续发展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创新教学实践,组织多种形式的科学教育活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社会氛围,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在家庭和各类校外场所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宣扬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提升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刘丛强
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综合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始院长Bob Kolvoord
推动未来科学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地理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荣誉教授John Gordon指出,推动科学教育和可持续发展应当重视地理多样性,提升公众对地球多样性和地球遗产的认识;政府应积极采取行动,将生物多样性作为环境保护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扩大地质保护区的规模,提升地球科学界的参与度,与自然保护主义者一道,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Bob Kolvoord指出,空间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培养未来公民的重要部分。针对STEM教师空间能力不高和空间能力培养课程缺乏的现状,他建议从问题设计、科学课程创新、教师教育、数据共享等方面提升学生的空间能力。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课程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中心教育合作部(ACCU)负责人Kiichi Oyasu教授提出,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合了自然、经济、社会和人类四大领域,是涵盖人类生命长度与宽度的教育。他以日本ESD课程为例,阐释了如何整合学校、政府、NPO和社区等社会力量,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民回顾了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发展历程,从70年代初单纯的环境保护教育,到当前“面向生态文明的环境教育”,人们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环境教育仍面临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他希望结合学校、政府和社会力量,通过编订环境教育教材、设置新课标,兴建社会实践基地等,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落实到学生和公众的行动中。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介绍了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科学课程建设的情况。她指出,加强科学教育既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通过对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入挖掘,凝练科学素养,着力变革教学方式,引入STEM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并将通过改革和创新,逐步解决当前科学教育顶层设计不够,缺少K12阶段科学课程的系统设计等问题。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教育实践案例分享
来自泰国、菲律宾、日本、以色列和中国高校与社会机构的专家分享了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教育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主任朱忠军认为,应将环境与健康科普视为化解重大社会风险的有效手段和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逐步实现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努力提升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的愿景;泰国诗纳卡宁威洛大学助理教授Chanyah Dahsah提出了STEM2的理念,将学生日常生活与社区环境问题相融合,帮助他们使用综合知识和技能面对现实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深化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认识;菲律宾宿务大学副教授Aurelio P. Vilbar分享了如何引导教师设计融合可持续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互课件,将文化多样性、全球变暖、性别平等、克隆等ESD主题应用到英语学习中,促进科学教育的跨学科学习;日本北海道大学教育学院教授Ohno Ezio介绍了北海道小学的环境教育课程体系和科普读物,内容包括全球变暖、垃圾处理、循环和降水管理等,当地还将环境教育引入社区,为公众提供可持续发展教育;以色列雅典娜基金会创始人及理事长Uri Ben-Ari发起了教师资助项目,为以色列教师提供手提电脑、网络、投影等数字工具箱,并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原安徽宿州二中校长王伟分享了宿州二中将环境教育内容体系化,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利用本地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成果。
会议期间,美国MCM国际集团创始人及CEO Michael C. Mitchell分享了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包括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开发生态教育课程,因地制宜地探索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等;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蔚英东认为,会议增进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国际同行的对话交流,有助于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论坛]“科学素质促进:科学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发布《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教育倡议》
相关推荐
- 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组织召开“强师工程”之教师学历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研讨会
- 周作宇受邀为俄罗斯教育论坛线上致辞
- 资产经营公司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 [观点]万喆: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
- 历史学院召开推进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合作磋商会
- 图书馆党委组织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 北师大举行2021届毕业生代表座谈会
- 周作宇参加化学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 北师大教师胡帅作品获得“歌唱北京”原创歌曲征集活动一等奖
- 程建平一行赴同方威视密云生产研发基地参观学习
- 北师大开展实验室安全夜查行动
- [论坛]北师大外文学院思政教育团队在线分享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
- 北师大举办庆祝“三八”妇女节离退休女教职工游艺活动
- 校工会组织“不忘初心、爱国荣校、热爱自然、 崇尚健康”2019年教职工健康长走活动
- [预告]06.24 教育学部慕课发展中心 “互联网+教育”创新课程系列讲座 第一场
- [观点]魏浩:用好进口贸易发展的“成都经验”
- 中国海洋大学一行来访北师大座谈交流
- [观点]张志勇:建立艺术人才全面发展的选拔评价体系
- 珠海校区:遵循“知情意信行”的发展规律,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
- 北师大出版集团第二、第七党支部联合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党日活动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