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看中国”中外交流不停息
9月30日下午,2020年“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新设立单元“在华外国青年看中国”正式拉开帷幕,在北京、武汉、重庆三地,来自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等30名各国青年导演的短片作品陆续完成。疫情时期的“看中国”项目非但没有停止步伐,反而不断“升级”,持续扩大影响力。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是由北师大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2011年创办的一项中国文化体验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外国青年电影人的独特视角,每人拍摄完成一部中国文化纪录短片。截至目前,已组织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60国610名青年导演,完成609部短片,共获110余项国际奖。2020年是“看中国”项目的走过的第十个年头,除了每年邀请的100位外国青年导演外,大电影、图片展、学术论坛等各项十周年庆祝活动正紧张筹备、陆续开展中,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却阻隔了外国青年来华的步伐。
自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冠状病毒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后,主办方北师大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发展,与中外合作伙伴进行了多轮协商,及时对项目进行了调整,不仅在原有的“农事·农家·农人”主题外新增“后疫情时代”主题,还创新性地开展了“远程看中国”和“在华外国青年看中国”两个全新单元。
其中,“远程看中国”项目邀请到来自加拿大、南非、印度、俄罗斯、巴西等12国青年导演,通过与中方青年远程合作,以动画、图片、影像素材、图表等方式创作了15部“融媒体短片”,此外,还联络了西班牙、爱沙尼亚、罗马尼亚、巴西等国参与过“看中国”的青年导演们,为“看中国”十周年拍摄了10部“回看中国”短片,分享了他们远赴重洋来到中国的体验经历,以及“看中国”对他们的深远影响。
“在华外国青年看中国”单元旨在招募70名左右的在华外国青年,在中方青年协助下,每组完成一部5-10分钟纪录短片或三部3分钟Vlog。9月30日,“看中国·北京行”首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启动仪式,“看中国·武汉行”、“看中国·重庆行”两地项目也在一周后迅速启动,广东、上海、浙江、辽宁等地也在积极筹备之中。在全球疫情的特殊时刻,在华的青年导演将在“农事·农家·农人”和“后疫情时代”的年度主题之下,展现中国农村风貌,记录中国农人故事,呈现疫情后中国各行各业的复苏和发展。
在北京,“看中国·北京行”的大部分拍摄已顺利完成。清华毕业生回乡创立的听松书院、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门头沟下清水村第一书记、天福园有机农庄、三资绿源草莓采摘种植基地……这些拍摄的题材,既有传统中华农业文化的底蕴,也有前沿的现代科技;既有丰富多彩的农人农事,也有乡村田园的自然风景。导演OVIE ANTONIO OBEBE说:“我感觉到真正的自我,好像在拍自己人生的故事。”
黄会林先生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与导演交流
第八组与京西稻传承者合影
易县调研小分队
“看中国·武汉行”所有队伍的拍摄已经全部顺利结束,外方青年奔赴湖北黄冈、恩施、赤壁等各地,展现疫情之后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中国事、中国情。青年导演KHITSANE RETSELISITSOE谈到了自己的经历,以及对自己能参加“看中国”项目的喜悦:“我成长在一个爱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的家庭。我知道植物就像孩子一样,是需要照顾的。武汉封城期间,武汉乃至湖北的农民基本不能照顾他们的作物,我知道他们一定承受了很大压力。武汉解封后,我很惊讶地看到市场上每天都有新鲜蔬菜,然后想到,这个季节正是繁忙的秋收季节。我非常感谢‘看中国’给我提供了预算和设备,让梦想中的项目成为可能,让我能够创作一部关于武汉农民的纪录片,而且是从我的角度去讲述这个故事。”
10月19日,华中师范大学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一楼报告厅,“看中国·湖北行”闭幕式暨展映仪式。带队老师丁昱丹(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辅导员)在每一份纪念证书里藏了一张定制的明信片,一面是小组的合影,一面是组员给彼此的寄语。同学们在收到这份惊喜之后都非常开心。
“看中国·重庆行”的后期制作即将结束,拍摄选题分布在重庆周边巫山、巫溪等八个区县。外国青年导演们把镜头聚焦重庆乡村,从各个维度记录不同地域脱贫攻坚的三农故事。外方导演AWU ISAAC OBEN拍摄了一位无私的中国青年去建设他的家乡的故事,而他本人也是西南大学国际学院“扬雷锋”活动的志愿者,因此对于拍摄对象身上所具备的奉献精神非常有共鸣。导演KALIM USAMA则希望自己的这部关于回乡创业的纪录片不仅对中国人民具有激励作用,其他国家民众也可以从这个创业故事中了解到“拥有激情和决心,努力工作,你终究可以成就心中所想。”
“看中国·重庆行”文化考察活动
《本草堂》导演MARINETTE与纪录片主人公卢忠银医生
导演KALIM USAMA与制片人任超正在采访当地居民
除了“远程看中国”、“在华外国青年看中国”外,“看中国”大电影项目也在疫情期间完成了拍摄剪辑。2020年上半年, 9位来自美国、西班牙、新加坡、南非、法国、俄罗斯、埃及、德国、以色列的青年受邀参与该项目,他们克服疫情困难,从除夕开始,进行接力式拍摄。这些外方青年分赴福建、广东、云南、内蒙古、北京、陕西、云南、四川等地,拍摄了9部“新锐导演看中国”短片,并共同剪辑完成了一部85分钟大电影《路:外国青年看中国》,目前正在申请公映许可证,计划年底登陆院线。
2020年,蔓延的新冠疫情阻碍了许多跨国交流活动,但阻挡不了“看中国”前进的步伐,危机当前,更突显跨文化合作的重要性,十周岁的“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必将乘风破浪,以丰富成果开启新的十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疫情时期,“看中国”中外交流不停息
相关推荐
- [论坛]未来在线教育云端论坛: 立足当下服务在线教育教学供给 面向未来构建学校教育与在线教育深度融合的新生态
- 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检察研究中心被确定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研究基地
- 三年援藏路 一生雪域情——北师大实验小学完成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
- [研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举办“2020年教育领域风险预判”研讨会
- 校工会举办“科学调节压力”教职工心理沙龙
- 陈丽讲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 [成果]地理科学学部教师杜恩在的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杨克勤来校作辅导报告
- [预告]11.19 讲座:在联合国机构工作需要哪些核心能力?
- “丝路翰风——百位中国书法博士作品邀请展”在雅加达展出
- 政府管理学院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活动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 北师大全球院组织中国科学家前往德国柏林参加北极科学部长会议
- 党委教师工作部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活动
- [成果]统计学院副教授张勋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结题获评“特优
- 教育部“文化自信与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高级研修班在北师大举行
- 科研院党支部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以及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出版集团京师讯飞公司党支部参观第31届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
- “公司治理与金融监管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国际论坛”在京举行 7大主题聚焦AI对未来教育的影响
- 北师大实验室安全文化月之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演练举办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