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需求,传播经管智慧——BJTU经管名师讲堂公益直播课第九、十期精彩回顾
5月25-27日期间,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的公益直播系列课程——BJTU经管名师讲堂第九期、第十期陆续开讲,围绕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和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等热点话题,展开主题讲座,传播经管智慧与能量。
第九期《回归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基于对工具理性主义的批判视角》
5月25日,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张力教授做客BJTU经管名师讲堂第九期直播间,以《回归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基于对工具理性主义的批判视角》为主题,围绕新经济时代的商业场景、工具理性主义带来了什么、人力资源管理新挑战、回归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等四个方面内容展开讲述。
当今社会、科技、经济、政治、环境的快速变化营造了全新的商业场景,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工具理性逻辑日益成为强大的社会通用逻辑,人逐渐异化成为社会大机器里的“小齿轮”,而在庞大的万物互联的系统中,更是成为数据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新生代员工天然具有更高的人格平等、精神自由的诉求,因此,唯有回归对人的本质管理,才能应对新经济时代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新挑战。
张力教授认为新经济时代的商业场景具有交易平台化、票据电子化、流程自动化、数据资产化、组织扁平化、管理智能化等特点,人才想要适应时代变化就必须学会对这些特点做出最快速的反应。
当前,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悄然而至,每个人都生活在数字化的场景当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是什么呢?张力教授坦言,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是员工体验,同时,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尤其在当前这个数字化时代,更加看重人才对数据的整合与分析能力,这也是数字化带给我们的影响之一。
“工具理性主义的扩张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通用逻辑。”张力教授表示,在这种通用逻辑被大家高度认可的情况之下,很容易出现“官僚制”,而“官僚制”本身则是追求效率,因此组织效益的最大化之后,个人利益就会淡化,出现片面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关系,而忽视了人自由丰富的精神和人格,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回归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
“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其实是对人的管理。”张力教授总结道,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工具理性主义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逻辑。一方面,这种社会逻辑不断加大对人才的压迫感,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视野和能力,这也契合社会发展的意义。在当前这个技术变革快速发展的阶段,人的主体性遭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回归到对人的本质的关注,加深对于人的更为深刻的理解,最终实现人才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第十期《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转型发展》
5月27日,第十期BJTU经管名师讲堂如期开播,本期邀请了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辉,围绕《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转型发展》这一主题,与大家交流探讨。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特别对以空间流动与聚集为主要经济特征的全球旅游业的打击更为严重,改变了旅游发展的基本面,从而推动了中国旅游产业发生深刻变革和转型,那么,未来的中国旅游业转型方向是什么呢?
张辉教授表示,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旅游业的转型。旅游业创新性转型的迫切性取决于我们对疫情影响旅游需求的变化的科学判断。现在看来,疫情对旅游需求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技术面上,更表现为基本面上。
张辉教授分析了决定旅游需求的因素以及本次疫情对旅游形态产生的影响。他指出,GDP增长率、失业与破产、家庭负债率是决定旅游需求的经济因素,而逆全球化、社交距离、全球旅游增长率则是决定旅游需求的社会因素。同时,疫情在城市与乡村、文化与自然、团队与散客、观光与度假、微旅游与宏旅游、长距离与短距离、体能性与技能性等相对的旅游形态上都产生了影响。
此外,老龄化时代、大众化旅游时代、大数据时代、高速交通时代、共享经济时代、新常态时代、后工业时代以及中国的崛起时代等八个新时代集合在一起,构成了我国旅游发展的新时代,而这些时代集合与交织,会对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包括商业模式、运营管理、产品形态、空间格局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在这些内因外力的不断影响和推动下,旅游业会产生一次有质量、有力度的旅游革命。
张辉教授还介绍了中国旅游业未来在转型上的发展,他表示,从转型方向来说,旅游业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转型发展转型;从旅游业成长来说,从依赖于资源、劳动要素向技术、资本要素转型;从旅游形态来说,从旅游要素组合向旅游要素独立转型;从旅游组织形态来说,旅游业从企业组织形态向平台组织形态转型;从产业融合关系来说,从“旅游+”向“+旅游”转型。
讲座最后,张辉教授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旅游业转型方向的观点: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不以单一旅游功能的旅游+,而是以多功能的“+旅游”方式进行推进,比如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商业+旅游、医疗+旅游、体育+旅游、健康+旅游、教育+旅游等等,这样旅游供给建设推进方式,不仅可以实现相关产业与旅游消费的有机融合,也可以增强旅游企业抗风险能力。
公益直播系列课程——BJTU经管名师讲堂,由经管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联合校友发展与校企合作中心打造,计划于本学期陆续推出20期公益直播课程,初衷是以“成为引领中国产业发展的商学院”为愿景,以“贡献商学智慧、培育领军人才、造福经济社会”为使命,秉承“知微 识断 秉道 传馨”的价值观,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至今,广大师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确保教学秩序稳定的同时,肩负起抗击疫情的社会责任,围绕着疫情防控以及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依托交通与物流等传统优势特色学科,聚焦当下经济产业的热点话题,传播经管智慧与能量,打造面向师生、校友、企业、社会的在线开放学习平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聚焦产业需求,传播经管智慧——BJTU经管名师讲堂公益直播课第九、十期精彩回顾
相关推荐
- 经管学院举办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教育宣讲会
- 王稼琼参加第六届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并作主旨报告
- 我校张姗姗副教授获普华永道PwC 3535金融论坛2021年度最佳论文35篇提名奖
- 老校长王金华做客机电学院“老党员讲党史”访谈活动
- 北京交通大学开展“七一”走访慰问活动
- 我校组织参加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
- 黄泰岩参加学生党支部“战疫时刻·使命担当”线上专题组织生活
- 学校入选首批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单位并当选副理事长单位
- 北京交通大学举行“以青春之光,筑家国梦想”纪念“一二·九”运动85周年主题升旗仪式
- 第五届持久性、生物蓄积性、毒性物质国际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 本科生院召开申报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专题指导会
- 本科生院召开学期初校级本科教学督导工作会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受聘我校双聘院士
- 再创历史新高!北京交通大学9个学科入围2021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 【寒假视角】红果园虎年初雪(组图)
- 学校召开统战人士校情通报暨迎新春座谈会
- 教务处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研讨
-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统科学再次蝉联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一
- 学校举办2021年国际学生毕业典礼
- 王稼琼一行赴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洽谈产学研合作
新闻公告
- 本科生院召开学期初校级本科教学督导工作会 03-17
- 机电学院一行赴清华大学调研 03-17
- 校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03-16
- 国家应急管理部向我校发来感谢信 03-16
- 学校与慈海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03-16
- 我校出席中泰高铁教学计划谅解备忘录签约仪式 03-15
高考招生
- 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京交通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