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导演柴红芳为北理工求是学子带来奋斗中国的精彩故事
11月7日晚,北京理工大学求是书院知行讲堂总第七期在良乡生态楼118报告厅举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导演柴红芳带着她来自怒江精准扶贫一线的纪录片《落地生根》为求是书生带来一场与众不同、别开生面的专题报告。北理工求是书院副院长周芳集、管理与经济学院崔立新教授出席了报告会,并共同为柴红芳导演颁发了求是书院校外导师聘书,来自全校各个书院、学院的100余名同学聆听了报告会。报告会由求是书院团委副书记王硕主持。
讲座从柴红芳导演关于怒江精准扶贫一线的《落地生根》开始。柴红芳导演和她的团队在过去三年间深入怒江州福贡县沙瓦村,克服自然条件的种种困难,以最真实的纪录片拍摄手法记录了精准扶贫政策在沙瓦村这个极端贫困地区落地生根、改变村民落后生存状态的全过程。影片细节翔实同时极其富有故事性,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在约30分钟的影片片段播放之后,柴红芳导演向现场的同学介绍了关于纪录片、真实电影的相关知识以及《落地生根》电影拍摄背后的故事。在影片的选材方面,柴红芳导演讲到,选材源于导演对自身影像的判断。纪录片与故事片不同,没有剧本,需要导演接到任务后去当地调研、策划、判断。柴红芳导演最终基于村庄的代表性、村庄经济的发展走向以及政府建设的走向三个方面最终选择了沙瓦村。
不同于其他电视纪录片,柴红芳导演的纪录片创作遵循国际优秀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她认为,作为专业的纪录片导演,对自己影片逻辑性有着充足的信任,坚信影像本身可以解释这段故事,“我所有的影片都没有解说,我希望他是人物故事的力量,用情节和故事、情绪和节奏告诉你,而不是外围的声音加进去”。包括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导演坚持采用民族当地的原声,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导演希望自己的作品和当地民谣,乐器的力量是来自于同一个生命力,坚信自己的创作的判断。
柴红芳导演向现场观众展示了拍摄这部纪录片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拍摄团队秉承着如实的精神,以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记录当地精准扶贫的故事。为了保持纪录片中农民的真实性,她带领着团队在山上待了三年,拍摄之前她和团队先学习当地的民俗,这样村民才能信任他们,同时也向村民展示了他们坚定的信心。柴红芳导演说:“我们真实,别人才会真实,最重要的是团队的定力有多大,别人就会回馈有多大,团队的任何人都要对所有村民尊敬,这样才能收获真实”。最终,这部纪录片取得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也为沙瓦村带来第一条通向村外的公路。
在讲座最后,柴红芳导演动情说:“11个人的团队最少时只有两个人,给七百人的村庄带来终身道路的通畅,作为一个文化人,纪录片人代表个人、家庭、社会、政党改变了七百人的命运,我们的团队无上光荣。我内心希望,梦想中国故事,世界看见,想用个人毕生的力量,全心全力,认认真真,非常纯粹的拍摄真实影片。我也希望拍摄你们这个时代现实题材的真实故事,来看待时代的变迁,这不容易,很平凡但也很伟大”。
附嘉宾简介:
柴红芳,1968年11月出生于山西运城万荣县。1986年入伍兰州军区21集团军63师,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先后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专题部》《聚焦三农》《电影部》工作,现任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纪实》栏目从事纪录片电影创作至今。
代表作:《落地生根》《寸草安心》《人间喜事》《挚爱一生》《中国村庄》《寻爱》《穿山》《菊娘》《念想》
附部分学生感想:
求是1915周卫康:听了这一次的讲座,我更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每个人的奋斗。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要努力拼搏用心书写我们的奋斗故事!
求是1819余方振:通过本次讲座了解了纪录片里的脱贫攻坚故事,让我看到了在脱贫攻坚时代使命面前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共同帮助我国脱贫事业和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
求是1811刘照芊:真的很喜欢柴红芳导演,被她的认真与敬业所感动。镜头下的村民与孩子是那么的真实,让我们看见了最真实的农村。也是他们的出现,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他们是伟大的,也正是有他们这样温暖的人,才让扶贫攻坚的路变得更加顺畅,我发自心底地敬佩他们。
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生倪从健:柴导演的纪录片非常棒,乐观的角度去记录精准扶贫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作为来自农村的孩子,对于这种变化感到十分震惊。国家去真正的想要了解农民,去改善中国贫困地区的现状。让中国的故事,被世界听见。
求是1822李淦:习总书记说了不要让任何民族兄弟掉队,从这个影片中能深刻的体现到党对民生的关注深入基层了解民生,更加真实客观的反映了中国脱贫攻坚的奋斗故事 《落地生根》仅仅记录了一个个小的片段,却成为我们每个观影者心中的永恒的记忆。融入民生是这个影片的成功之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央电视台导演柴红芳为北理工求是学子带来奋斗中国的精彩故事
相关推荐
- 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作题为“工业互联网安全问题”的讲座
- 北理工2021年科技工作者日暨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公众开放日活动举办
- 让文化融入北理工人的举手投足间
- 明回信之精神,担时代之大任
- 北理工MBA/EMBA项目顺利通过AMBA再认证
- 北理工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以评促建,北理工召开学科工作汇报会
- 北理工学子获2019“外研社·国才杯”英语演讲大赛北京赛区冠军
- 北理工召开2019年度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大会
- 北理工机电学院召开2021年招生宣传出征动员会
- 北理工法学院举办2020届毕业 “云”典礼
- 北理工教师发展中心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第四次集体学习
- 延安大学交换生座谈暨2021年中秋联谊会圆满举行
- 北理工党史学习教育优秀征文、微作品评选结果揭晓
- 【新闻特写】登顶珠峰,向北理工80华诞献上世界“最高”的祝福
- 北理工校领导春节前夕慰问在岗职工
- 北京理工大学开展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
- “国企公开课”走进北理工:刘大山寄语青年学子“牢记使命与责任,为祖国建功立业”
- 北理工计算机学院组织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之就业座谈会
- 学党史、知校史,“北理工精神我来讲”
新闻公告
- 以德为先促进“四融” 以德聚力提升“四度” 03-16
-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第五轮巡视第一批进驻完成 03-15
- 她,让思政课“虹”起来! 03-15
- 北京冬奥中的“特立”担当 03-15
- 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座谈会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 03-14
- 奋楫扬帆正当时 凝心聚力谋新篇 03-13
- 美丽北理工,劳动最光荣! 03-12
高考招生
- 北京理工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理工大学SQA-HND项目中心2013年招生 08-05
- 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理工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理工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理工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理工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