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教育国际化,强全球竞争力
2018年10月,一张写有“Mitacs杰出贡献奖”的证书远渡重洋,送至北理工2015级自动化全英文专业本科生张笑然手里。2018年暑假,他参加了加拿大Mitacs科研实习项目,获得了加方指导教授的高度认可。随后,在学校的支持下,张笑然参加了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IEEE旗舰会议BIBM(生物医药与生物信息领域),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会议上进行了汇报。近年来,在学校开展的国际科研实习项目中,像张笑然一样表现突出的学生屡见不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教育国际化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重要选择。“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本科生教育国际化工作成绩斐然。2019年学校本科生参加国际(境外)交流人数比2015年翻了一番,占年级在校本科生42.42%。国际化教学稳中向好,2019年全校共开设全英/双语课程223门,是2015年的2.1倍。建设全英文/双语教学专业,营造了校内国际化氛围,推进了国内教育与国际接轨,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量”“质”双升,全面打造国际交流平台
“当今世界需要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开展学生出国(境)交流正是学校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在2018年的本科生国际(境外)交流展开幕式上,副校长王晓锋这样说道。五年来,学校本科教育国际化飞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学校国际交流项目数量较2015年增长79%,双学位项目合作院校从2015年的8所增至13所,逐步形成了与6大洲、73个国家的高水平大学的合作模式;全面开展各类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形成覆盖所有专业的本科生国际交流全球网络;积极对标国际一流,与QS世界排名前200所大学的合作项目达46项,比2015年增长25%;实践研究类项目参加人次占全部短期项目的60%。
“量”“质”双升的背后,是学校对教育国际化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校党委书记赵长禄率团访问欧洲伙伴大学时,每到一所学校都与在当地交流的北理工学子亲切座谈;校长张军访问俄罗斯时,与当地的北理工学子共度中秋佳节;副校长王晓锋率团访问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多所高校,深入推进海外交流项目发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教师们第一时间送出关心和祝福,用暖心的话语、真挚的关怀温暖着每一名身在海外的北理工学子。
为支持学生开展国际交流,学校专门设立了“本科生出国(境)交流专项资金”,目前已资助学生8300余人;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截至目前已有680余名学生获得资助;开展“国际化人才海外毕业设计专项计划”,资助逾百人;实施“加拿大Mitacs本科生科研实习”项目,申报人数由2012年的4人增加到2020年的70人。教育国际化工作的蓬勃开展,为本科生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国际化培养平台,充分展示了学校人才培养的实力,树立了学校良好的国际形象。
以点带面,支撑国际化教学稳步前进
本科生国际(境外)交流工作不断提升的同时,校内的本科生教学国际化也稳步前进。2011年,学校试点建设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4个全英文教学专业。针对全英文教学专业建设,各负责学院锐意改革创新,按照重实践、重设计、重整合的建设思路,建立了科学合理、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配备了具有海外经历的师资队伍。2016至2020年四届全英文教学专业毕业生的深造率均超过80%,远高于学校毕业生平均深造率。截至目前,学校已建成6个全英文教学专业,开创了中外学生同堂学习的新局面。
近年来,学校不断输送全英文授课教师到海外观摩学习,同时吸收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高水平年轻教师,逐步提升全英文课程教学及课堂质量。除全英文教学专业外,学校其他专业全英文/双语课程数也稳步增加,由2015年的66门增至2020年的101门。自2015年起,学校陆续开设由国际教师主讲的实时视频课程,教学方式逐步与国际接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课程由线下向线上的转变,教务部协同学院设计遴选30余项海外优质线上课程和科研实践线上项目,作为校内课程的补充和扩展,并推进学分和实践积分认定工作,以激发学生学习潜力、促进个性化发展。
本科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不仅要“请进来”,还要“送出去”。2020年,教育部面向全球正式推出全新国际慕课平台——iCourse(爱课程国际平台),学校首批推荐的9门英文慕课正式上线。这标志着北理工教学国际化迈出了第一步,“学在北理”品牌逐步走向世界,实现了国际课程本土化建设,本土教育国际化发展。
本科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是顺应新形势的必然之举。国内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壁垒,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彰显了学校本科教育国际化的信心和决心。
创新途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满足学生个人成长追求,还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重任。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学校着力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院校的合作交流。目前,学校已与俄罗斯、韩国、意大利等7个国家的近20所高校,开展双学位、交换生、访学、毕业设计等中长期项目和科研实践、文化交流、课程学习等寒暑假短期项目,在工程技术领域积极开展联合培养。
为深化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7年,北理工与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水平大学共同设立了“中俄联合培养本-硕连读特色专业人才专项计划”,旨在聚焦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培养国际化技术人才。从校际协议签订到高校联盟建立,学校教育国际化正在由单个项目向系统合作转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发展通道和合作共赢的新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国之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本科教育国际化工作任重而道远。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及学术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打造“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横纵结合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形成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本科生教育国际化格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断努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促教育国际化,强全球竞争力
- 上一篇:高昆:在北理工当老师,我很自豪
- 下一篇:北理工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
相关推荐
- 北理工研究生院党支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 跨学科学术论坛,带来创新思维碰撞
- 专家齐出力,把成长关爱送到教师身边去
- 北理工明德书院举办新生团支部授旗仪式暨2020-2021学年团校开班仪式
- 北理工校长张军院士到本科招生录取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 抗疫花开日,奋进正当时
- 抗疫不松劲、工作不断线,北理工机电学院师生同心共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全面战阻击战
- 北理工合作与发展部党支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暨专题党课学习会
- 教师节,老院士签名赠书寄语新“青椒”
- 北理工冯长根教授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 育先机,砥砺前行报家国;开新局,使命担当谱华章
- 2019年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营开营
- 北理工管理与经济学院顺利通过AACSB认证
- 北京理工大学举办2020年民族宗教工作专题培训
- 北理工召开2020年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
- 传承八秩薪火、勇担时代使命,北理工党委书记为新入职教师讲授“师德第一课”
- 北理工自动化学院党委召开2019年度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大会
- 北理工明德书院师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论实践学习
- 北理工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北京理工大学地面机动装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召开2019年度工作会议
新闻公告
- 以德为先促进“四融” 以德聚力提升“四度” 03-16
-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第五轮巡视第一批进驻完成 03-15
- 她,让思政课“虹”起来! 03-15
- 北京冬奥中的“特立”担当 03-15
- 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座谈会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 03-14
- 奋楫扬帆正当时 凝心聚力谋新篇 03-13
- 美丽北理工,劳动最光荣! 03-12
高考招生
- 北京理工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理工大学SQA-HND项目中心2013年招生 08-05
- 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理工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理工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理工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理工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