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新闻公告 >

从福娃到冰墩墩:信息科大的“双奥”志愿者(一)

2022-02-19 0 新闻公告 来源: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闻网

2022年北京冬奥会,学校派出的6名驻奥辅导员中,有4人当年以学生身份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工作。而今,他们作为教师又与自己的学生一起又出现在冬奥会的现场。从学校的“面对面”到冬奥会的“肩并肩”,当年的福娃变成了如今的冰墩墩,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对祖国的热爱。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分享属于“双奥”志愿者的别样回忆。

  场馆里的“树洞”——陈天宇

  他,一米九的身高,远远看上去就特别有安全感。所以,在冬奥时,只要时间空闲,学生们总爱去和他聊天,寻找“安全感”。他就是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天宇,国家体育馆赛事服务领域运营支持组的一名志愿者。

  在冬奥,大家都以“战友,同志”相称,没有师生界线。所以,陈天宇和其他志愿者一样,搬水、发物资、整理材料、会议记录、反馈问题,协助经理完成工作日志,样样都不落下。同时,他还承担着信息科大所有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场馆计划与学校安排之间协调沟通。晚上7点离馆,8点9点洗澡,凌晨1点离馆,第二天下午3点4点洗澡;A、B班轮岗,隔日协调校内核酸检测;甚至小到志愿者闭环管理的理发问题,都是他的工作。

  冬奥,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陈天宇也紧紧抓住了这一点,将思政工作、深度辅导落实在了“冰面上”。哪个学生身体不适了,哪个学生倦怠了,哪个学生有深刻的体会了,他都清楚地了解。学生说,我们一个眼神,陈老师就知道我们在想什么。“北京奥运会我在五棵松体育馆做志愿者,从2008到2022,十四年,由学生变老师,不同的身份,同样的热情,也承担了更重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在同运行管理、服务保障人员和志愿者们亲切交流时指出:‘能够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工作,是人生难得的机会。’在首都北京这座‘双奥之城’里学习、工作、生活,本身就是幸运的,更幸运的是我们成为了‘双奥志愿者’,这是莫大的荣耀与幸福。” 陈天宇说。

  “四海升平”掌舵人——张飞

  赛事服务B2组,也叫“四海升平”组。四海升平,是对祖国的深情告白,也是对成员坚守岗位的加油鼓励。组里的24名志愿者,由交大和信息科大的学生共同组成。并肩战斗的日子,同学们已经不分彼此,更像是一家人。应用技术学院团学工作负责人、辅导员张飞,便是这一家人的大家长,志愿者们私下更愿意喊他“飞哥”。

  工作一周后,大部分志愿者已经从新鲜期转到疲惫期,张飞带领志愿者组建了“快乐团团你我他、志愿引导小灵通、应急处理蓝精灵、宣传播报小喇叭、组织凝聚一团火、欢乐氛围一家人、心理保障碎碎念”七个工作小组:休息时是“活宝家族”,上岗后是“专业团队”,在夜晚为队友过生日,在回家的车上一同高歌……每天一张工作特写,记录每个人在岗位上的发光时刻;每日一次团队合影,留存伙伴并肩作战的难忘回忆。一天的辛苦后,志愿者们都会将当日所感化作朋友圈里温情的言语和温馨的合影,在璀璨灯光下隔着车窗挥手告别。

  “08年北京奥运会,我在昌平水库‘铁人三项’比赛项目中承担自行车路线管理岗的志愿服务工作。记得一次志愿培训结束后,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那一刻,我热泪盈眶,为自己是一名奥运志愿者而感到骄傲!更为我的祖国能承办这样一届伟大的奥运盛会感到自豪!”

  22年北京冬奥会,张飞主动请缨,再次成为了一名奥运志愿者。1月31日是中国的农历除夕,是本该和家人共度春节的日子,志愿者们继续在岗位上忙碌着。他说,“最难忘的还是当天工作结束后,所有志愿者回到学校一起吃饺子,参加除夕联欢会,跨年守岁看春晚,在欢歌笑语中细细体味成长的快乐、生活的幸福、工作的收获。”这个春节,更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张飞九个月大的儿子在正月十五那天学会了叫“爸爸”,当妻子把视频发来时,张飞激动地落泪了。“躬逢盛世,志愿工作的力量源自祖国的强盛、组织的统筹、同事的支持、家人的温暖,就是新时代的信仰,就是青年人昂扬向上的正能量。”

  张飞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个“日更”专栏——对一日工作的总结,对赛事服务的感触,小伙伴们的独特感受……“只要有志愿服务工作,‘飞哥碎碎念’就会一直陪伴大家。”张飞说。

  (供稿:校团委 张晓莹 图片:陈天宇、张飞 编辑:田驰正 审核:王学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从福娃到冰墩墩:信息科大的“双奥”志愿者(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