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新闻公告 >

学校积极组织收看2020年“双百”活动专场报告会

2020-08-02 0 新闻公告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新闻网

7月29日下午,我校根据省教育厅通知要求,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在第一时间收看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政法委、教育部、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6部门联合举办的2020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制宣讲活动。报告会由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训秋主持,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主讲。张文显从五个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行了解读,对民法典的编撰过程、修改过程进行了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1260个条文,构建了理念先进,符合国情,系统完备,层级分明,协同融贯的权利体系和保障制度,是党领导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范例。

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采取集中收看和自行上网收看的方式学习观看报告会,并在线上线下展开热烈讨论,进一步深刻理解了《民法典》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坚定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民法典》的决心。

学校党委常委、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侯勇表示:《民法典》的编纂、审议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颁布实施必将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在第七编第六章医疗损害责任部分,提到的涉医部分共十一条,每一条内容都和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直接相关,医院将加大对《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力度,增强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民法典的学习宣传贯彻更自觉、更主动、更有效地融入到医院工作中去,进一步营造医院良好的氛围,为推进医院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第二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储浩然强调: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民法典》,是医院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推进依法治医的重要举措。遵法是前提,医院职工要遵守《民法典》,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学法是基础,要把《民法典》列入各基层党组织及领导干部日常学习的内容;用法是责任,要确保《民法典》能得到全面、有效的执行,不断推进医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针灸推拿学院学生党员汪玉珊说: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我国《民法典》是党领导立法,科学立法,明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范例,它理念先进,符合国情,饱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鲜明的时代精神,崇高的人权精神。民法典是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编纂而成的。期待民法典在全面有效实施中落地生根,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让人们真正感受个人权力得到充分保障的安全感。

药学院2018级药学研究生陈贺骏涛说: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一部具有科学性、时代性的《民法典》应运而生,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大到公司的设立,小到高铁霸座、高空抛物等,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这部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典实施进入倒计时,法治中国进程也按下了加速键。也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针灸推拿学院学生党员黄素梅说:我国《民法典》充分体现了立法自身的规律性,目的是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典。这一部盛世之典不仅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更承载了14亿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临床医学院皮肤科党员张扬认为:《民法典》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它在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权、隐私权等等方面有了新增与变化,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这在我国法治史的具有重要意义。民法典维护了人民权益的客观需求,大到国家所有制,小到邻里纠纷、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等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第三临床医学院外科二支部史玉虎说:《民法典》切实关乎人民利益,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就如一块千锤百炼,无比坚固的磬石,铺就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列车下,带领人民驶向更加幸福的道路上,即使在未来可能要面对更多更大的风浪,但只要人民群众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的这块基石在,就能让列车稳稳的全速前行!

针灸推拿学院学生党员常永龙谈到: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中国人民饱受疫情的困扰。在这个万众一心共克疫情的时刻,《民法典》的出台为人民打上一针“强心剂”。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其目的是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同时也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17计算机1班聂壹琦说:民法总则的民生情怀体现在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立法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也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和关心的重大民生话题。《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目的是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典,回应了民生的关切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三临床医学院针灸康复二科党员邢瑞娟护士说:《民法典》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就是“民族性”,体现在坚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结合的民族智慧。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小事”,如遭遇“垃圾信息轰炸” “霸座”这些微小的闹心事,如今,都将被民法典以明文规定“校正”。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17医信班陈茜茜说:编撰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当它真正问世被拿在手上的时候,就能感觉出其分量之重,关系着14亿人的方方面面,承载了广大群众的关切和心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光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了解一些法律知识,现在法律不光是律师的专属物品,更是每个受教育人都应该了解的知识。

学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民法典》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自觉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切实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更好推动民法典实施,让民法典走到师生身边、走进师生心里,坚定法治理念,站稳法治立场,增强自身法学知识,投身法治强国建设伟业。(各院部/文图 尤志成/编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学校积极组织收看2020年“双百”活动专场报告会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