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做好“四个结合” 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为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将主题教育各项任务具体化、精准化。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本单位资源特殊、专业特长、地位独特的“三特”优势,坚持做好“四个结合”,将主题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特长相结合,推进主题教育向党支部和广大师生拓展,实现全员覆盖,确保主题教育落到师生党员和群众的心中。
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厚植爱国情怀
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师生爱国热情,厚植师生爱国情怀,引导全院师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强化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国庆节当天,组织师生通过不同方式观看国庆阅兵式,并召开座谈会畅谈心得体会,表达最深沉的热爱和最美好的祝福;有的教师还应邀接受福建电视台和厦门卫视采访,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10月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用笔抒写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热爱和美好的祝福
“这盛世,如你所愿”,国泰民安的盛世美景中,我们一刻也不能忘记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为激发师生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的热情,学院组织全院师生集体观看了《古田军号》《我和我的祖国》两部电影。“在面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些大是大非问题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与中国革命实际有机结合,创造性提出中国革命新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主讲本科生思政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佳宏伟副教授在看完《古田军号》电影后谈到。博士生曾晞则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观看电影,我更切实地体会到胜利果实来之不易,以古田精神为镜,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方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不负芳华。”电影以生动的场景再现,燃起全体师生的爱国热情以及对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关注。各支部纷纷通过学习罗扬才烈士先进事迹、瞻仰厦门革命烈士纪念陵园、参观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等活动,在缅怀先烈、传承先辈精神中共诉爱国情怀。
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筑牢信仰之基
今年暑期,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一批思政课骨干教师赴德国、英国开展“重走马克思之路”研修活动。研修团成员沿着马克思一生战斗的足迹,重温革命导师的光辉事迹,实地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一路走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愈加坚定。有信仰的人才能讲好信仰,重走马克思之路的意义还在于,让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更加深入、生动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读懂原著原文,也要读懂“无字之书”。10月19-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师生党员骨干赴厦门市同安区军营村、白交祠村开展现场教学,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深入山村访贫问苦的为民情怀。大家深刻感受到山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鼓舞下,如沐春阳、蓬勃发展的蜕变历程,精准扶贫战略成效显著,美丽乡村建设欣欣向荣,上了这趟难忘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践课。
7月初,“重走马克思之路”研修团成员瞻仰伦敦北郊海格特马克思公墓
翻开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专题学习的视频节目单,谷文昌、张富清、王继才等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电视专题片都在其中。“初心”教育,从寻访革命导师的初心到重温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再到感悟普通党员的感人事迹,师生党员的思想受到洗礼,初心得到滋养,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阵地,让青年学子认识和体会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9月19日,在南强二405教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第一课,迎来了一位“青春小讲师”,他就是厦门大学暑期实践队“追寻总书记足迹,不忘初心,跟党走”队员代表、管理学院会计系2018级本科生石昆达。他以“初心”为主题,将队员们在福鼎赤溪村、长汀中复村、上海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纪念馆四地社会实践的所见所闻一一展示,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就在今年暑假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35名思政课教师带领32支社会实践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实践调研。新学期伊始,9支优秀团队学生代表进入新学期第一课,通过分享实地所见所感,向同学们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引起热烈的反响。人民网等媒体以“厦门大学‘小小思政讲师’开讲 青春在实践中闪光”为题,对该活动进行报道。这样新颖的方式,既让思政课“活”起来,也促使主题教育走进学子心中。
9月19日,“追寻总书记足迹,不忘初心,跟党走”思政课暑期实践队队员代表石昆达走入思政课堂,为全校同学讲授别具特色的“第一课”
与学科专业特长相结合,走进人民群众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专题学习研讨“四个一”模式中,最令人回味的是一场场精心准备的主题发言。主讲人结合理论特长深入钻研,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会融汇其中,以讲促学、以学促研,并将部分专题学习扩大到学院理论中心组和全院师生政治学习。教师积极抒写学习体会,在主流媒体和学校“初心笔谈”专栏发表文章;教师深入到兄弟院校、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进行理论宣讲数十场,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是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7月,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厦门市湖里区社科联签订合作协议,在湖里区开展“新思想进小区”系列活动。三个月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工党支部书记冯霞教授的带领下,支部组建了一支由专家教授、支部党员、青年博士后和博士生组成的宣讲团队,先后走进湖里区8个社区,将热腾腾的“新思想”大餐送到居民家门口。接地气的活动得到厦门市各界的广泛关注,也赢得了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纷纷点赞。贴合群众所需,让普通群众也能了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打通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环节的“最后一公里”。
10月25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工党支部“新思想进小区”第八站——进湖里区福满园小区活动中,现场座无虚席,小区居民积极向专家提问
主题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丰富载体和多样形式,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持续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将主题教育从思政“小课堂”拓展至社会“大课堂”,不断深化广大师生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深刻内涵的理解,引导学思践悟,增强行动自觉,切实提升学习教育的针对性、示范性、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春萍)
责任编辑:黄伟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马克思主义学院:做好“四个结合” 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相关推荐
- 信息学院建设学生宿舍“家”文化 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 【初心笔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哲学意蕴
- 厦门大学幼儿园举办2019年届毕业季系列活动
- 校党委书记张彦会见尼日利亚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校长Charles Esimone
- 《光明日报》刊发通讯《六盘山下听海潮——厦门大学助力宁夏隆德打赢脱贫攻坚战纪事》
- 【初心笔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不忘初心的前提
-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援鄂医疗队今日出征
- 我校举行首期“校长零距离”座谈会
- “身边的好同学”翔安校区第六届优秀大学生评选活动颁奖典礼暨事迹分享会举办
- 管理学院和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召开2020年暑期务虚会
- 《中国青年报》:厦大师生向武汉百步亭社区捐赠10吨蔬菜
- 【媒体看厦大】智慧教室里容不得“花里胡哨”
- 党史纪录电影《重生》走进我校
- 校党委召开党建工作专题研讨会
- “三十米望远镜科学论坛2019”国际会议在厦门大学召开
- 身在海外,心系祖国——厦门大学海外校友支援战“疫”
- 学校举办全球职业规划师双证培训
- 厦门大学举办2020年就业暨实习空中双选会
- 附属翔安医院:仁心仁术守护百姓健康
- 科技日报:敲开二十价疫苗研制“大门” ——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上市背后的故事
新闻公告
- 附属翔安医院器官移植8个月突破50例 08-26
- 我校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08-26
- 铜陵市代表团一行来访我校 08-26
高考招生
- 厦门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