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王斌举教授课题组在Nature合作发文报道光诱导的酶催化新反应
近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王斌举教授课题组与伊利诺伊大学赵惠民教授课题组合作,报道了光诱导的酶催化反应用于分子间碳碳交叉偶联反应,相关研究成果以“Photoenzymatic enantioselective intermolecular radical hydroalkyla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
相比于传统化学合成,基于酶催化的生物合成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以及绿色可持续等优势,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然而,酶催化反应类型往往局限于酶本身专一催化的反应,这极大限制了生物合成法能够合成的化学品的种类。
烯烃的自由基加氢烷基化是构造碳碳键常用的策略。考虑到手性分子在化学和制药工业中的广泛用途,通过该路径构建手性分子更具吸引力。然而自由基中间体反应活性高,其反应的化学和立体选择性控制是合成领域的长期关键难题。
针对以上两大难题,该合作团队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通过可见光激发引发自由基,首次实现自然界中没有的、光酶催化下两个分子的不对称交叉偶联反应。该工作直接利用已知的烯烃还原酶(ene-reductase)为生物催化剂,在温和可见光照射条件下,以简单易得的α-卤代碳基化合物和烯烃为起始原料,实现了重要的γ-手性羰基类化合物的高效绿色合成。研究团队结合光谱学分析、理论化学模拟等手段详细研究了反应机理,推测底物/酶复合物的形成是触发可见光诱导的自由基过程的关键步骤,并且酶环境对自由基反应的化学和立体选择性的调控发挥关键作用。该研究工作通过将光催化和酶催化相结合,进一步拓展了生物催化反应类型,为生物质的升级利用提供了新策略。
该工作的实验主要由赵惠民教授团队的黄小强博士完成,理论计算主要由王斌举教授完成,王斌举教授课题组的硕士生冯键强参与部分计算工作。伊利诺伊大学黄小强博士和厦门大学王斌举教授是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伊利诺伊大学赵惠民教授是论文的通讯作者。赵惠民教授是生物合成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现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学系Centennial讲席教授,兼任化学系、生物化学系、生物物理系和生物工程系教授。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406-6
(化学化工学院)
责任编辑:陈联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化学化工学院王斌举教授课题组在Nature合作发文报道光诱导的酶催化新反应
相关推荐
- 【媒体看厦大】一份陈景润的科研计划表
- 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举行
- 【媒体看厦大】51岁的厦大保安成为厦大本科毕业生
- 【壮丽70年】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 校党委党校(第164期)“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海誓山盟·精准脱贫”志合示范班在隆德举行
- 学校开展2019年“国家宪法日”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 学校开展春节慰问活动
- 校领导赴宁夏隆德督导调研定点扶贫工作
- 校党委召开基层党建工作联络员工作会议
- 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宋方青解读中共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
- 辽宁日报专文:百年南北相望,路远海阔情长 ——厦门大学与辽宁的校地情缘
- 我校4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 吴乔教授入选2019年度福建省“最美人物”
- 厦门大学顺利开展2020级硕士研究生“云”复试工作
- 管理学院和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召开2020年暑期务虚会
- 校级领导干部围绕“严格廉洁自律”专题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七次集中学习研讨
-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翔来校调研
- 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新成视察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
- 南方日报:垂杨紫陌 碧海蓝天 ——厦门大学与广东的百年情深
- 中德科学中心联委会会议代表来访我校
新闻公告
- 附属翔安医院器官移植8个月突破50例 08-26
- 我校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08-26
- 铜陵市代表团一行来访我校 08-26
高考招生
- 厦门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