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朱志教授在Science合作发文报道基于DNA模板的高性能碳基晶体管
近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朱志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孙伟研究员课题组、清华大学唐建石研究员课题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郑明博士合作,探索了生物-碳纳米管复合界面及大面积取向排列的调控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以“DNA-directed nanofabric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carbon nanotub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为题发表于Science(2020, 368, 878-881)。
生物自组装结构具有精细的三维形貌,其关键结构参数小于光刻等传统纳米加工手段的分辨率极限。利用自组装的生物分子为加工模板,已经实现了金属、碳基、氧化物等材料的形貌可控合成。然而,基于生物模板的电学器件,其性能往往远落后于通过蚀刻或薄膜方法制备的同类器件,并且缺乏长程取向规整性,制约了生物模板在高性能器件中的应用。
针对上述挑战,他们以组装于DNA模板上的平行碳纳米管(CNT)阵列作为模型体系,研究了界面生物分子组成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开发了一种基于固定—洗脱处理流程的界面工程方法。在不改变CNT排列的基础上,有效地去除界面处的金属离子、生物分子等杂质,提升基于生物模板的碳基晶体管性能,展示出良好的开态性能和快速的电流开关转化,从而展现出高精准度生物模板在高性能晶体管领域的应用潜力。基于空间限域效应,他们还发展了大面积取向排列阵列的新方法,并探讨了决定取向排列精准度的关键因素。在高性能电子器件和生物分子自组装的交叉领域,当前方法具有构建基于生物模板大规模电子器件的潜力。兼具电学特性与生物响应特性的高性能电子—生物融合器件也有望在未来的生物传感器与驱动器中得到应用。
北京大学孙伟研究员团队长期从事核酸引导的精准纳米组装研究,厦门大学朱志教授团队长期从事微纳加工及微流控研究,双方紧密合作,优势互补,联合清华大学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等多团队联合攻关完成该工作。共同第一作者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1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陈雅鸿负责了碳纳米管组装及大面积阵列化工作,孙伟研究员和朱志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
论文链接: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3/878
(化学化工学院)
责任编辑:陈联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化学化工学院朱志教授在Science合作发文报道基于DNA模板的高性能碳基晶体管
相关推荐
- 人民日报:这个毕业季,一样多彩
- 青春实践路 | “教育”长缨在手,缚住“贫困”苍龙——教育扶贫,数学筑梦,“景润青年”在行动
- 我校“智能传感与仪器协同创新中心”获福建省教育厅立项批准
- 校党委党校名家讲坛举行 高和荣谈对标对表与科研工作
- 【青春实践路】传承时代记忆 描绘祖国画卷 ——外文学院“英言厦语”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英语主题教学夏令营
- 学校召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0周年座谈会
- 厦门大学:站好云上讲台 展现新时代教师风采
- 学校精心组织参加第十二届文博会
- 学校收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型号办公室发来的感谢信
- 坚持底线思维 防范化解风险——党委党校第148期学工干部专题培训开班
- 人文大讲堂在翔安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开讲
- 全力以“复”迎接学生返校
- 央视“新闻直播间”:福建厦门 海上“网课”来自科考船的海洋大讲堂
- 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新成视察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
- 厦门大学首批新冠病毒防治应急科研攻关项目评审立项
- 《海洋综合管理》蓝皮书(中文版)发布会暨海洋可持续创新发展云峰会在厦门大学举行
- 中国青年报头版: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三)
- 我校加入中国科协航空发动机产学联合体
- 厦门大学定点扶贫隆德农村党建、专技知识培训班顺利举行
- 2020新年献辞
新闻公告
- 附属翔安医院器官移植8个月突破50例 08-26
- 我校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08-26
- 铜陵市代表团一行来访我校 08-26
高考招生
- 厦门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