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陈学俊:赤诚之心献祖国
2019年是陈学俊诞辰一百周年。在他的身上,有着很多身份标签——著名能源动力科学家,全国政协原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名誉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但在他的心中,最可珍贵的“标签”,依然是一名忠于党和国家的科研人员。
我对共产党衷心敬佩
新中国成立前夕,陈学俊本可远渡海外,但他放弃与海外家人团聚的机会,毅然选择留在祖国。
当党和国家吹响“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号角时,陈学俊卖掉上海的房产,带头举家迁往西安,成为交通大学西迁时最年轻的教授。
当党和国家发出“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号召时,陈学俊又带头报名,成为了西安交大第一个参加社教运动的教授。
196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海外广播,陈学俊代表知识分子畅谈“一个大学教授的感受”,向全世界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
“虽然只有自己的小家庭留在国内,但我并不孤单,党的阳光照耀了我的心,感到无不幸福。”陈学俊说。
1986年的一天,陈学俊收到了一份特别的信函,那是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发出的通知:“经研究并报请省委,同意陈学俊同志按党员对待。所在党组织可吸收其列席党的有关会议,阅读有关文件,听取党内有关报告。”
手捧着这份函件,陈学俊心绪难平,想起了自己早在1956年就曾郑重地递交过入党申请书,但由于担任九三学社领导职务的关系,未能如愿,如今按党员对待,是党和国家给予的无比信任与关怀,不禁发出“我对共产党衷心敬佩”的赞叹。
从工程救国到科技强国
上世纪40年代,陈学俊赴美留学,中国人备受歧视的情景刺痛着他的心,他暗立誓言,“一定要为中国人争口气”。
回国后,陈学俊用所学的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热能工程学术刊物,编撰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燃汽轮机专著,筹建了中国第一个锅炉专业、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心怀强国梦的陈学俊,几十年如一日地带领他的团队攻坚克难,取得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理论和技术成果,特别是对多相流这一新兴学科的拓展研究,不仅促进了动力工程学科的巨大发展,还为我国化工、石油、国防等领域创造了很大的工业应用价值。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陈学俊总能够立足于世界先进之林。上世纪50年代,他提出关于“下降流动截面含汽率不总是大于容积含汽率”的新论点。直到8年后,这一论点才为国外学者证实。
上世纪60年代,他发现“液膜倒置”这一重要的两相流动机理,国外学者6年后才观察到。上世纪80年代,他建立国内唯一的可工作到超临界压力的试验系统,当时在国外高校也实属罕见。
在坚持不懈的科学研究中,他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我国大型电站锅炉的设计、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用于国家主力锅炉厂的设计和生产中,对电站(包括核电站)锅炉的安全运行发挥了重大作用。
树雄心提高教育质量
陈学俊曾言,教育科技工作者要“立大志攀登科学高峰,树雄心提高教育质量”。
自步入教育领域,陈学俊亲授的学生有2500多人,其中6人成为两院院士。在他“放眼世界,立足国内,一颗红心,报效祖国”的要求感召下,其指导毕业的博士,绝大部分都安心留在国内工作,出国进修的博士后也都如期回国。
1980年,陈学俊出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大力提倡向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学习,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他率领西安交大代表团赴瑞士,与第一个西方国家大学——洛桑高等工业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又与美国迈阿密大学清洁能源研究所建立科研合作,组织了西安交大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
1982年,他被教育部任命为第一个世界银行中国大学发展项目中国审议委员会副主任兼工程组组长,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3年,陈学俊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这使他原本就没有停歇过的脚步变得更加匆忙。他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常以古稀之躯,奔走于城郊乡野。
“加强内陆河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建设生态经济系统”“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换”“关注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一条条建言背后,凝结着他对祖国的热切希望。
“帮忙而不添乱,务实而不表面,献策而不空谈”是陈学俊继承发扬九三学社“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党长期亲密合作”这一优良传统的真实写照,也使其成为九三学社的旗帜性人物。
如今,斯人已逝,谨以其言“把赤诚之心全部献给伟大的亲爱的祖国”励勉后人。
原文刊发于2019年5月15日中国科学报5版
报道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5/345953.sht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科学报】陈学俊:赤诚之心献祖国
相关推荐
- 【七十年七十人】单文华:打造“丝绸之路法学带”
- 陕西省教育厅来校调研信息化建设
- 【众志成城克时艰】投身疫情防控,青年学子在行动(一):我们在属地,我们在社区
- “传承红色基因 谱写时代新篇——网络名人看陕西”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启动
- 西安交大赴中国电信陕西公司洽谈“新基建”合作 全力提速智慧校园建设
- 第十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设计建造大赛 西安交大学子获一等奖
- 西安交通大学慰问空军工程大学官兵
- 2019知识产权·丝路论坛暨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第四届“创新与法治”论坛举行
- 西安交大“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申报再获佳绩
- 研究生辅导员:穿梭于学生区的美丽身影
- 【丝路追梦人】杨琳:发挥陕西自贸试验区和“一带一路”双优势 构建文化交流门户区
- 一段踏歌西行的壮阔记忆——记交大西迁博物馆
- 化工研究院齐心协力,精心谋划,全力筹备“科创月”活动
- 【暑期不放假】系列评论之六:“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科技日报头版】耄耋院士陶文铨:希望再为国家工作20年
- 特高压套管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项目启动会在西安交大召开
- 西安交大近千名学生志愿者“微笑”助力返校工作
- 【七十年七十人】郑守淇: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奉献一生
- 【“团”聚青春】团长之声:以青春名义不负期望与重托
- 习近平: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新闻公告
- 学校即将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10-25
- 西安交大举办2020年第二期新任职干部培训班 10-25
- 西安交大举办2020年第二期新任职干部培训班 10-25
- 西安交大获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乒乓球赛冠军 10-24
高考招生
- 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5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6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1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0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