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新闻公告 >

第六届华山青年学者国际论坛各学院分论坛举办

2021-12-02 0 新闻公告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闻网

机电工程学院分论坛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赵立明)11月30日下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六届华山青年学者国际论坛机电工程学院分论坛在北校区主楼三区145北会议室举行,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晓龙、学院师生代表以及两位来自海内外的青年学者以线下和线上的形式参加论坛,会议由副院长卢琳主持。

卢琳代表学院对两位参会学者表示欢迎。她讲到,学校自2016年至今,“华山青年学者国际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累计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千余名青年学者报名参会,“华山青年学者国际论坛”已经成为海内外优秀学者实地感受学校科研平台、创新氛围,全面了解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政策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扩大论坛影响力,延揽海内外各层次优秀人才,加强学校高层次人才计划申报质量,今天学校举办第六届“华山青年学者国际论坛”,旨在为海内外青年杰出人才搭建沟通、互动的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帮助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全面了解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体系,在前沿科技及热点研究领域开展深入探讨,与学校和学院建立起实质性合作。

陈晓龙从学院历史沿革、机构设置、学科现状、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概况和取得的众多优秀成果。他谈到,机电工程学院作为西电在机电耦合、运动控制、时频测控等相关领域的重要力量,以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学院为目标,希望青年学者通过本次论坛能够充分交流,同时热切期待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汇聚到西电机电工程学院,为国家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贡献。

随后,德国马普智能系统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张帅重博士为与会师生作了题为《多功能磁性人造纤毛》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在微纳结构设计制造、微流控技术和微型机器人等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并从磁性人造纤毛的制备与控制方法、运动模式和应用场景等方面为大家做了生动的讲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邢健博士作了题为《基于结构优化消除薄膜褶皱研究以及非梯度拓扑优化方法》的报告,从一种KG-MFSE非梯度拓扑优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在高度非线性问题中的应用、该算法的并行求解思路以及在不确定性量化问题和多场耦合问题中的扩展应用等方面为大家进行了讲解。

报告会过后,参会师生踊跃提问,学院青年教师代表胡乃岗就拓扑优化以及场函数控制变量等问题与青年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分论坛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吕强 谢若星)11月30日下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六届华山青年学者国际论坛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分论坛在北校区西大楼三区412会议室成功举办。学院执行院长邵晓鹏、党委副书记黄军荣、副院长周慧鑫、魏兵、华山学者讲座教授清水孝一、教师代表及数十位海内外青年学者以线上、线下形式参加本次论坛。论坛由副院长辛红主持。

黄军荣首先对参加论坛的青年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讲到,华山青年学者论坛旨在汇聚海内外青年才俊,促进有关学科领域的交流,同时为大家了解学校、学院的发展战略和人才政策提供平台。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秉承“理工同院、理工交融”的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协同合作方面不断收获,曾培养出武向平、郝跃、骆清铭、于全、王中林等多名院士。学院抱着求贤若渴的热诚,希望各位青年才俊能够加入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追梦、圆梦。

辛红向与会学者介绍了学院情况,从学院历史谈起,对师资队伍、人才建设、学科方向进行了重点介绍,学院教师队伍年轻化程度高、学缘结构不断优化,呈现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她讲到,学院人才引进秉持外引、内培的方针,通过青年学者国际论坛等多种形式,拓宽人才资源渠道,吸引优秀学者,同时创新师资培育模式,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立学院人才梯队。接着,辛红对人才引进和支持方面的政策举措进行了详细解读。

论坛中,参会学者分别介绍了各自情况,就个人关心的事宜与学院教师代表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与交流。清水孝一教授分享了来校工作的经历与感受,希望为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来西电物光院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随后,美国莱斯大学访问学者尹旭坤博士、以色列理工学院博士后屈丹、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安莎博士及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霍静岚博士4位青年学者依次作了 “光声光谱气体传感技术与应用”“纳米纤维素液晶材料的构筑及光电功能研究”“轴平面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及“基于飞秒激光制备的特殊润湿性表面及其应用” 专题报告。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搭建了学院与海内外青年学者沟通、互动、合作的平台,加深了青年学者对学校和学院的了解,促进了学院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高,就物理学、光学工程相关领域前沿、热点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加强了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本论坛的举办必将助力学院延揽优秀青年人才、壮大人才队伍、拓宽发展前景。

人文学院分论坛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马婧 王璐)11月30日,第六届华山青年学者国际论坛人文学院分论坛在南校区信远二区135会议室和106报告厅成功举办。来自荷兰莱顿大学、德国波恩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科院、陕西省社科院等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位青年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参加了本次论坛。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李文兴、副院长孙宁以及各系主任、副主任和学院青年教师代表十余人参会。

会上,李文兴向各位参会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从人文学院历史沿革、学院专业、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成果等几个方面作了简要介绍。他表示,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平台和契机,加深各位学者对学校和学院的了解,促进与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的交流。

论坛上,参会学者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和科研心得,分别做了主题报告。来自陕西省社科院的丁锐中副研究员就关学名儒王徵与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做了分享;来自荷兰莱顿大学的靳达博士对亚里士多德真观念做了本体论意义上的解读,并与在场学者就这一问题做了讨论;中国人民大学的吕敏博士从量词“丝”“缕”的语法化问题出发,并就其动因进行了解释;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李雪莹博士就诗教的确立与转型进行了简要介绍;来自大连大学的卢庆全副教授从其国社科项目题目《贵州民间契约文书俗字词汇研究》进行了分享,赵金丹老师围绕《周雅续》的整理和研究进行了介绍;南开大学的潘奥博士介绍了孟达撒拉语的示证范畴,从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示证范畴与人称、性别、情态、类型学特征和示证标记的历时演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钱昊博士的报告主题是清晚期汉魏六朝诗歌选本的个性化特征;中国人民大学的吴艳博士对1978年《新文学史料》创刊始末进行了生动的介绍;长江师范学院的高明老师从专业性,剧场性,专业艺术性等方面分析了“人民文艺”视野中的延安“大戏”。青年学者代表做了主题报告后,学院教师与报告人员就相关领域研究和参会者情况做了交流探讨,气氛亲切热烈。与会学者表示本次论坛不仅给他们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学术交流机会,同时也是了解学校和学院情况一个很好的渠道。

“华山青年学者国际论坛”是学校开展的一项重要的引才交流活动,学院也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做好对接沟通,为人才引进工作做好服务保障。

微电子学院分论坛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莎莎)11月30日下午,第六届华山青年学者国际论坛微电子学院分论坛在北校区东大楼321B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采用腾讯会议线上直播的方式,吸引了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韩国高丽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高校20余名博士参加。微电子学院院长张玉明、副院长马晓华、朱樟明参加论坛并与参会学者充分交流。论坛由副院长曹立砥主持。

张玉明在致辞中代表学院对参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他从学院基本情况、科研优势、发展愿景、人才政策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相关情况。他指出,西电微电子学院深入落实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并为人才成长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他强调,学院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首批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与良好的科研优势,为海内外集成电路优秀青年才俊提供了立德树人、潜心科研、干事创业的成长沃土,他向各位参会学者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大家加入西电微电子学院,共同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其他与会领导分别就教师招聘政策、科研项目合作、海外人才申报等具体问题与线上参会学者进行了互动交流。曹立砥结合学校华山岗位体系,对教师招聘情况进行了补充说明,并就青年学者们关心的岗位选择、考核标准等事宜作了细致解答。马晓华从加强科研项目合作和学术交流的角度,对团队相关科研成果与研究领域进行了介绍,他认为学院具有高水平科研平台与雄厚的科研实力,可以为青年学者开展学术研究和项目合作提供有力支持。朱樟明对青年学者如何依托学院申报海外优青项目提出建设性意见,他鼓励符合条件的学者们积极申报人才项目,学院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引才、聚才和用才,为大家更好的发展和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目前,学院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华山学者国际论坛分论坛,旨在为海内外集成电路领域优秀青年学者搭建交流与互动平台,让更多优秀学子充分了解学院办学实力与发展愿景,吸引青年人才来校工作,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分论坛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赵宏伟)11月30日下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六届华山青年学者国际论坛”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分论坛在南校区行政辅楼一楼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汇聚来自挪威、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丹麦、印度、中国香港等海内外七位优秀青年学者。学院执行院长李晖教授参加会议,相关学科团队负责人、教师代表及学生参加了线下论坛活动。论坛由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副院长李兴华主持。

李晖院长代表学院对各位青年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学者们介绍了学院的人才引进政策、华山学者体系、教师规模、学院成果以及建设目标,学院持续形成慧眼识才、诚意爱才、大胆用才、雅量容才、有效聚才的体制机制,通过下大功夫、下大本钱,不拘一格降人才,以建设国际一流学院为目标,聚天下英才共同守护网络空间第五疆域。

随后,七位优秀青年学者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就《多平台智能家居系统中的跨应用干扰漏洞与利用方法》、《可信人工智能与安全的最新进展与挑战》、《Efficient and Privacy-Preserving Similarity Range Query over Encrypted Time Series Data》、《高能效智能通信与计算》、《基于隐私保护的分布式计算》、《Use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Internet-of-Medical-Things (IoMT) with focus on maintaining CIA triad of data communication in IoMT》、《非许可环境下快速可修改区块链的设计与分析》等主题展开讲座。

最后,参会的青年学者与学院教师、学生代表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学院在此次论坛中明确引进两位青年学者加盟,同时将四位青年学者作为学院储备人才,搭建人才引荐桥梁。

会议结束后,参会学者们首先对学校和学院提供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表示感谢,认为分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促进高校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通过论坛进一步了解学校和学院的相关政策,尤其对学院青年教师培育体系和团队培育模式印象深刻。参会的师生们纷纷表示论坛题目新颖、知识广泛、具有很多前瞻性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分论坛自2016年起已成功举办六届,成功吸引来自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四十余位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加入。学院依托论坛成功引进十余位青年教师,并与近百名海外优秀学者建立联系。论坛报告涵盖物联网、无人系统、密码学、组合数学、6G网络等世界前沿的研究领域和成果。作为沟通师生和海外学者的有效交流平台,论坛在促进双方学术研讨与合作,拓宽学生国际视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学院进一步迈向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平台分论坛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徐藤 崔静雯)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11月30日下午,由前沿交叉研究院与信息感知集成攻关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华山青年学者国际论坛”创新平台分论坛活动在北校区西科大厦I-201会议室进行,前沿交叉研究院副院长邢孟道、信息感知集成攻关研究院副院长周峙、前沿交叉中心代表全英汇、常晶晶、吴巍炜、冯伟及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韩国材料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的海内外青年学者代表10余人以线下+线上的形式参加了分论坛交流活动,本次论坛由前沿院办公室主任朱桐主持。

分论坛开幕式上,前沿院邢孟道副院长作致辞,对参加本次分论坛的海内外青年才俊表示诚挚欢迎,办公室主任朱桐从总体情况、发展现状及建设成效三个层面向与会学者简要介绍了前沿院基本情况。集成攻关研究院周峙副院长从研究院科研方向、发展目标、技术攻关、创新成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与参会学者沟通交流。前沿院智能传感、先进遥感、柔性电子等研究中心代表人介绍了各中心基本情况及研究成果。随后,5名与会青年博士就其研究领域、研究成果进行学术报告。

华山论坛创新平台分论坛活动旨在为海内外青年学者及时了解西电前沿科技发展及行业新动态搭建新平台,逐步扩大前沿交叉研究院与信息感知集成攻关研究院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进一步促进学校人才引进、国际化工作等的稳步开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第六届华山青年学者国际论坛各学院分论坛举办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