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新闻公告 >

“传承红色电波·唱响青春之歌”暑期社会实践队:荆棘载途求学路 恪尽职守党军心

2020-08-07 0 新闻公告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闻网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泽宇)8月5日上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传承红色电波·唱响青春之歌”暑期社会实践队去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友涂益杰教授家中,就“西电建校90周年”这一话题进行了主题采访活动。因仍在疫情期间,此次采访由队长王茹楠带领艾琦凯、牛伟光与杨家澍三名同学一同完成。听着涂老先生的求学故事,我们仿佛走进了那段轰轰烈烈、环境艰苦的“西军电”岁月。

涂益杰教授现任欧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1956年至1960年曾就读于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教师、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党委书记等重要职务,见证了西电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将其一辈子的心力投入到祖国建设的人才培养工作中。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从涂教授口中了解到早期西军电的办学情况。涂教授入学的那一年——1956年是西军电通过高考招生的第一年,没有足够量的住宿条件,仅有的宿舍楼也留给了女生,男生们只能住在兵营里,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他们夏日顶着酷暑,冬日熬着严寒,在遍地荆棘中摸索着自己的前进道路。涂教授在回想起这段求学历程时,并未流露出煎熬与心酸,反而传递给我们一种溢于言表的自豪与喜悦。“大家还是非常幸福的,因为我们是当了兵的。”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任何辛苦与不易,在穿上军装那一刻也就都释然了,这就是老一辈人的党军情怀与担当。

“(西军电要)培养什么人呢?七个字:党员、军官、工程师,党员表示的是政治素质。军官表示的是军事素质,工程师是业务素质,就是这七个字。”在介绍西军电对学生的要求时,涂老先生提到了这句话。西军电是由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发展来的,我们耳熟能详的“半部电台起家”讲的便是那段历史岁月,在长征路上办学的西电保藏着浓厚的红色底蕴。在刚刚建国不久后国内建设人才缺乏的大气候下,“党员·军官·工程师”很好的反映了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的现实需求。

在被问到目前21世纪的大学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时,涂教授提到了学校对大学生三观教育的重要性。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效的三观培养方案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有着不可或缺的良性引导作用。那时的学生对于信息的收集渠道较为有限,主要通过作报告、听演讲的方式,而现在大学生观测世界的手段多种多样,面临的信息也是良莠不齐,对于思想层面的教育则不能一味地闭塞,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教育方法还是要随着时代进步而进步的。

“信息产业是国家安全、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我能够在这样的领域工作,我感觉非常的自豪并且愿意承担这样的责任。”涂教授将自己的人生与教育事业融在了一起,在机械电子教育领域奋斗了一辈子,老一辈人的担当在涂先生的人生画卷上焕发出不一样的光与热。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涂教授回望自己与西电一同走过的岁月,向西电青年发出“信党、强军、为民、争创世界一流”的号召。“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一所红色学校,所以要信党;在军事研究方面,我们一直是全国有名的,所以是强军;为民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为我们学校所题的词;争创世界一流,现在来讲这个应该是要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言语之间流露出涂教授对西电青年的耳提面命以及对西电发展的祝福与期盼。

在本次对校友涂益杰教授的采访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60年代以来西电发展的艰苦历程,也感受到了青年一代人所要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党的脚印遍布华夏,红色电波生生不息。我们作为当代西电人,新时代的青年,应继承西电的办学初心,明确西电的历史使命,在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道路上奉献努力与汗水,为国之强盛与我电之繁荣而努力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青年之担当,民族之希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传承红色电波·唱响青春之歌”暑期社会实践队:荆棘载途求学路 恪尽职守党军心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