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快报】“在线上课”,物理老师这样说.......
通讯员:周娟
为了抗击疫情,本学期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学期。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老师们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方法和多媒体平台,高质量开展“在线上课”。如何做好线上线下的准备?如何综合运营各种多媒体技术?如何克服困难实现授课无障碍?......围绕这些问题,听一听老师们一周“在线上课”的感想吧!
大学物理教学中心
我院大学物理教学中心承担着全校大学物理基础课教学,本学期共开设7节课程,面向4000余名学生授课。据大学物理教学中心负责人沈黄晋老师介绍,中心从1月31日就在大学物理教师群中发出了紧急动员令,请老师积极参与大学物理MOOC课程的制作,2月1日正式发出大学物理微课制作的通知,将知识点分解到各位任课教师。经过连续几天的线上讨论、网上备课、技术分享,到目前为止,大学物理教材前4章的微课制作已基本完成并在“珞珈在线”上正式上线,微课总数已经达到35节(平均每节时长约14分钟),学生可在通过学习通上自主学习。后续还将陆续上线后面几章的微课,同时对已经上线的微课还将不断地进行修改、补充和更新。根据防控形势的变化和需求,老师还将准备推出第二批(热学、电学)部分的微课抢建计划。
江先阳老师:阻隔外地,不能阻隔教学
江先阳年前去云南开会,会议结束时因为武汉疫情严峻采取了封城举措,从昆明飞往武汉的航班被取消,他因此滞留在昆明并被当地政府安置在酒店集中隔离。
今年开学,阻隔外地的江先阳按照学校的要求,将《大学物理》的教学阵地从教室移到了网上,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网上讨论和集体备课。第一次录课件视频录了十余个版本。正式上课前,他还进行了QQ+分享屏幕的网络授课测试,为正式授课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最后,2月20日在线上课的整个过程基本流畅,同学们的表现比教室课堂更活跃,到课率也是空前的高,还有刷屏的问候话语.....江先阳感叹到,虽然疫情无情肆虐阻隔了我们,但学生们青春洋溢,好学上进,感觉和他们在一起,自己就像被束缚的电子得到了激发。
江先阳寄语全体同学,“非常时期,大家注意劳逸结合,科学防护。摘下口罩的那一天,我会在美丽的珞珈山等着你们!”
郝中华老师:蹭网授课,相聚云端
郝中华春节回仙桃农村老家过年,由于疫情原因她留在了老家不能返汉。家里连个像样的书桌也没有,临时用一块木板和两个长凳搭起来,蒙上一大一块布,就作为临时的办公台。老家也没有安装网络,郝中华从邻居家要到WIFI密码,就开始了网上授课的准备,下软件、学应用、建QQ群、试播、问卷调查等。本学期郝中华有三门课都要在网上授课,为了防止上课时网络出现状况,她采取提前录播课程视频上传到qq群,在网上寻找优质慕课资源推荐给学生等多种方式作为备用方案,确保网上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在空余时间,郝中华还加入了多位老师的网上教学课堂,学习不同老师的授课经验,改进自己的课堂授课方式。开学一周了,一切都进展顺利。她谈到,“在接下来的时间,我将继续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张振宇老师:不断改进,力求更好
张振宇开学第一周上了三次课,其中两次必修课《电动力学》,一次选修课《粒子物理》。
《电动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张振宇认为光是听课是不够的,大量的练习也非常有必要,因此,她让学生提前观看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上课期间便有了更多时间去完成课堂练习,也有了更多的机会提问和探讨所学的知识。通过例题讲解、课堂练习再辅以课后作业,就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的知识。《粒子物理》直播课程相比之下,更接近于平时上课的感觉,和学生直接语音交流,课堂会显得更生动。学生们参与积极性高,课堂练习反馈和提问都很积极。因为课堂人数较多,容易刷屏,张老师还对讨论组进行了改进,学生每十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先在小组QQ群中提交课堂练习情况,再在大群中提交一份做得比较好的答案照片以供大家讨论学习。
周末,张振宇还参加了学校的两期“线上教学沙龙”,从其他老师那里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她希望未来的上课形式能更加丰富。
物理学子心声
2019级本科生付志刚
2月20日,我按时参加王建波老师的课程《普通物理三》,感觉良好。王老师采用屏幕共享、电子版教材预习、语音讲解结合PPT展示等多种授课方式,准备十分周全,虽然没有面对面讲解那么方便高效,却也完全满足了我们的学习需求。
2018级本科生林好
2月18日,我上了乔豪学老师的《原子物理学》,这门课采用的是课前预习录制PPT、上课时间QQ屏幕分享语音通话相结合的方式。课上如果某个部分没听到,课下可以重复听乔老师录制好的PPT,这样不容易遗漏知识点,这也将大大提高期末复习的效率。在保证教学质量下,网络授课的进度是课堂教学的1.5倍,且同学们提问也比在教室时更加积极活跃。我们有信心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017级本科生单梓扬
王建波老师的《固体结构分析》课程,使用QQ语音通话进行授课。老师对于线上授课准备得十分充分,每一节课都按照既定的进度讲解,还在PPT中加入视频等资源帮助大家理解教学内容。讲课同时并对同学们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也向同学们推荐一些课程相关的书籍。
2018级本科生陈立炯
今天是张振宇老师的第三次课,相比于原来的教学方式,线上课堂虽然效率略偏低,但增强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而线上的随堂练习较好地弥补了线上课堂效率偏低的不足,我们不仅能及时巩固学到的知识,对于不懂的地方还能回看视频加深理解,为我们学好《电动力学》这门困难的课程提供了关键性的帮助。
2018级本科生蔡恒逸
周一的第一节课是张振宇老师的《电动力学》。课程的前一天,在QQ群中发布课程的录制视频和课程PPT,以便我们对照学习。大多数同学会选择提前观看。在课堂中我们划分为了10人左右的小组,上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完成课程对应的课堂练习,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在大群中展示。我比较喜欢这种提前录制课程视频的方式,因为在观看中可以直接掌握自己的节奏,不懂的地方可以暂停或者多次回看,而课堂上的训练可以巩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内化。
2017 级本科生阮恭杰
刘惠军老师的《固体物理》课程采用的是QQ屏幕共享+语音通话的形式进行的。共享上课采用PPT播放,配合手写记事板进行板书。丁涛老师的《物理科技论文》课程采用的是在PPT上自加语音的形式进行教学,并不时地在群里上传一些论文、材料让我们阅读,并用微助教微信小程序以选择题的形式给我们布置作业,以及时督促我们课下自行学习,方便及时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
(供图:物理学院 编辑:周丽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战“疫”快报】“在线上课”,物理老师这样说.......
相关推荐
- 学校召开“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评议会
- 南方计算力学最大规模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
- 5G智慧医疗新基建项目助力口腔医院医疗数字化转型
- 窦贤康在教育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上发言
- 【科研战“疫”】吴传清支招疫情严重地区的经济复苏
- 用生物技术修文物 武大学子从美国捧回金奖
- 【战“疫”故事】武大产业人战“疫”掠影(四)
- 【抗“疫”故事】在大考中彰显弘毅精神
- 《自然?催化》发表周强辉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
- 南方计算力学最大规模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
- 湖北应用数学中心入选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直面重点难点痛点 谋划实招硬招新招
- 【学术前沿动态】全球微电子学科领域论文分析
- 学校表彰2018年度“阳光体育”先进集体和个人
- 【停课不停学】武大北航共探“疫情下金融助推实体经济恢复”
- 宋保亮课题组发表胆固醇代谢平衡综述论文
- 军运会羽毛球项目竞委会决战誓师大会举行
- 宏观质量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获评优秀
- 带你领略口腔新视界(组图)
- 湖北省“挑战杯”我校学子获2项特等奖
新闻公告
- 校长窦贤康检查校园教学和生活秩序 10-03
- 汪成课题组在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取得新进展 10-03
- 教育部来校调研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0-02
- 历史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0-02
- 后勤保障部党委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10-02
- 我校师生举行庆国庆升旗仪式 10-01
- 郑传寅40年戏曲民俗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09-30
- 百余人线上交流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 09-30
高考招生
- 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09年部分外语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