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快报】武大扶贫点村民为学校师生捐赠爱心菜
新闻网讯(记者李琳 通讯员李锦江)2月12日上午8点,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白果树村和天桥村村民自发捐赠给武汉大学的19吨新鲜蔬菜、560斤鲜肉、7200个鸡蛋等农副产品,经过12个小时的连夜运输,顺利抵达学校。
白果树村和天桥村是武汉大学的精准扶贫点,在扶贫工作扎实开展的同时,村民们与武大师生的情谊日益深厚,武汉的疫情一直牵动着村民的心。2月11日下午,白果树村委会号召村民们捐赠爱心蔬菜,支持武汉大学师生共度难关。校地同心,一呼百应。村民们纷纷下地,采摘、打包自家田里的新鲜蔬菜。为保障疫情期间村民安全,避免人员聚集,村里的党员、青年志愿者组成服务车队,在田间地头收集村民们准备好的爱心蔬菜,集中运送到村委会。有些村民没有多的蔬菜,就将家里储存的腊肉、鸡蛋、水果等纷纷拿出,一定要为武汉大学献上一片爱心。
“这是100斤萝卜、50斤白菜、30斤菜苔。”白果树村村民冯德成将打包好的蔬菜交给车队。冯德成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在武汉大学的帮扶下,有了自己的养猪基地和养鸡基地,生活越来越有盼头。“武汉大学对我的帮助太大了!现在正是学校困难的时候,我想出一份力。”
白果树村村民龙朝汉老两口已经70多岁了,近两年在学校的帮助下脱了贫。得知村里要给学校捐蔬菜,老两口立马下田摘菜。“在电视上看到武汉受到这么大的灾,我心里非常难受,我想把田地里的蔬菜全部捐给学校。”
白果树村的捐赠活动如火如荼,隔壁天桥村村民也积极响应,行动起来。天桥村村委会副书记欧顺江是村里的养猪致富带头人,听说要向武汉大学捐赠爱心菜,他立马表示:“武汉大学这几年在芭蕉侗族乡进行扶贫帮扶,做了那么多贡献,现在疫情当头,我要捐两头猪给学校,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截至目前,白果树村、天桥村共500余户村民参与捐赠,村委会累计收到蔬菜、肉、蛋等各类农副产品近50吨,所有物资将在三天内陆续运达学校。武汉大学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接收了这批远道而来爱心菜,并分别送到学校饮食中心和校内四个社区居委会,主要供应在校师生。
据介绍,2013年,教育部确定湖北省恩施市为武汉大学的定点扶贫对象。武汉大学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成立了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双组长,切实开展基础设施帮扶、智力帮扶、教育帮扶、产业帮扶、医疗帮扶等,有力助推地方政府脱贫攻坚。
(供图:李锦江、周龙 编辑:陈丽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战“疫”快报】武大扶贫点村民为学校师生捐赠爱心菜
相关推荐
- 学校纪委召开九届九次全体委员会议
- Cancer Cell发表刘胡丹团队白血病靶向治疗研究成果
- 孙承操课题组非小细胞肺癌研究取得新进展
- 师生“一述一评”探究近代哲学思想
- 233名高校访学进修教师开启武大研习之旅
- 梁子湖生态站助力毛主席故居水体环境治理
- 武汉光源预研基地揭牌
- 【战“疫”快报】校医院医护团队支援瑞安酒店隔离点
- 【战“疫”人物】陆君安:75岁教授科研助力疫情防控
- 【抗击新型肺炎】武大校友在行动!
- 2018风云学子揭晓:让更好的武大遇到更好的你
- 【停课不停学】创新考核机制,为线上教学画上完美句号
- 乔洪武教授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 【珞珈讲坛】挪威学者西弗森谈人文社科领域的科学评价
- 王晓东调研武汉大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 5G智慧医疗新基建项目助力口腔医院医疗数字化转型
- 【战“疫”快报】电信校友为母校捐赠防疫物资
- 【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以史为鉴 资政育人
- 【战“疫”故事】用爱“云陪伴”,电气青年的志愿情怀
- 信息资源研究中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新闻公告
- 校长窦贤康检查校园教学和生活秩序 10-03
- 汪成课题组在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取得新进展 10-03
- 教育部来校调研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0-02
- 历史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0-02
- 后勤保障部党委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10-02
- 我校师生举行庆国庆升旗仪式 10-01
- 郑传寅40年戏曲民俗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09-30
- 百余人线上交流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 09-30
高考招生
- 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09年部分外语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