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星团队在光子自旋-轨道耦合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新闻网讯(通讯员张一飞)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徐红星研究组近日在光子自旋-轨道耦合效应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实现手性拉曼信号的定向耦合。
论文“Routing a Chiral Raman Signal Based on Spin-Orbit Interaction of Light”《基于光子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手性拉曼信号的定向分发》近期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期刊上。论文第一署名单位是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郭全兵为第一作者,张顺平副教授与徐红星教授为通讯作者。
电磁场的空间局域可以显著增强光的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对于局域在不同介质的界面上的表面波,例如表面等离激元,自旋-轨道耦合效应体现为表面波的横向自旋角动量与该表面波的传播方向存在一对一的关联性。这类自旋-传播方向锁定效应可用来操纵小颗粒的光散射或光发射体的辐射方向,用于实现纳米光子学或量子光学的功能性器件。然而,以往的研究只局限于调控弹性散射或者荧光发射行为,而对于非弹性散射的光信息操纵却从未涉及。
在他们前期工作(Phys. Rev. Lett. 117, 166803 (2016))的基础上,徐红星课题组拓展光的自旋动量锁定效应至非弹性散射领域(拉曼散射),利用单根银纳米线对二维材料的手性拉曼信号实现了定向操纵。实验上证明手性拉曼与表面等离激元的定向性耦合高达91.5 ± 0.5%,逼近理论极限(如下图)。研究表明该定向性高度依赖于局域的自旋场密度以及拉曼信号的圆偏振度,同时不受入射激光波长的限制。光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延伸与应用,丰富了传统的手性光子学的内容,为基于非弹性散射的光信息处理操纵等微纳器件提供了新的方案。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等项目的支持。
图 (a) 手性拉曼的定向耦合的结构体系:多层二硫化钨上的银纳米线;(b)二硫化钨的拉曼成像;(c)不同激光光斑-银线距离下的拉曼光的定向性
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3.183903
(编辑:陈丽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徐红星团队在光子自旋-轨道耦合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相关推荐
-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来访
- 付磊课题组超薄III–V半导体单晶研究取得新进展
- “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获批国家语委科研基地
- 《自然》刊登蓝柯教授团队新冠病毒气溶胶研究成果
- 宏波集团捐赠500万元支持海绵城市研究
- 【珞珈讲坛】两名美国学者谈人乳头瘤病毒
- 科创赋能,百余项成果亮相武大专场
- 《科学》刊登我校纳米孔过滤薄膜领域研究成果
- 武大学子再次亮相央视“五月的鲜花”
- 院士专家助力水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 【珞珈讲坛】张建云院士谈流域保护与生态修复
- 院士专家共谋物理学科创新与发展
- 【战“疫”快报】疫情是考验电气人尽职担责的试炼场
- 2020年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开题报告会举行
- “自强之星”风采:自助者天助
- 我校代表团访问美国一流高校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我校一等奖数量居全国第四
- Cancer Cell发表刘胡丹团队白血病靶向治疗研究成果
- 【战“疫”快报】让党旗在高校疫情防控的战场上高高飘扬
- 汪成课题组首次在原子水平确定COFs粉晶样品结构
新闻公告
- 校长窦贤康检查校园教学和生活秩序 10-03
- 汪成课题组在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取得新进展 10-03
- 教育部来校调研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0-02
- 历史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0-02
- 后勤保障部党委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10-02
- 我校师生举行庆国庆升旗仪式 10-01
- 郑传寅40年戏曲民俗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09-30
- 百余人线上交流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 09-30
高考招生
- 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09年部分外语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