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会议在我校召开
新闻网讯(记者肖珊)9月20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会议在我校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基地加强政治建设、深化改革协同、提高研究质量,奋力谱写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奋进之笔”。
出席大会的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刘贵芹、副司长谭方正,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党委副书记李昕、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黄国斌、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邢锋,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梅兵、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南生,孙正聿、逄锦聚、姚洋等来自全国高校151个重点研究基地的负责人,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科技处、中国高教学会社科科研管理分会、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我校党委书记韩进、副校长吴平。
刘贵芹主持大会并作工作报告。他指出,基地设立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以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为目标,不断凝炼学术方向、汇聚学术队伍、构筑学术高地,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力量,为整体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能力探索了一条成功道路。
刘贵芹深入分析了基地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守好初心、担负使命、找准差距、狠抓落实,增强服务国家、问题导向、特色发展意识,在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上走在前作表率,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走在前作表率,在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上走在前作表率。
刘贵芹要求,要凝神聚力抓好理论建设、政治建设、质量建设、制度建设、规划建设、服务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术生态建设,推动基地高质量专业化内涵式发展,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韩进代表学校向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出席大会的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并以《深化综合改革 发挥基地集群效应》为题,总结汇报我校基地建设工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体系与组织方式的创新探索,武汉大学始终将其作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综合改革,充分发挥基地聚人才、强学科、汇资源、育精品、锻智库的新型平台集群效应,使其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发挥重要战略支撑作用。
韩进从四个方面介绍我校基地建设工作。第一,坚持人才为本,提升基地的高水平人才集聚效应。通过努力,基地人才队伍质量全面提升:基地负责人中长江学者3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信息资源研究中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国际法研究所形成3名长江学者、1名外专千人、1名青年长江学者、1名青年拔尖人才组成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第二,坚持协同创新,提升基地的优势资源集纳效应。学校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推动基地从学科导向发展到跨学科、开放式协同发展,比如国际法研究所大力培育网络法、航空法等新兴交叉学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与泰康集团围绕全民大健康开展协同攻关,媒体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字节跳动平台责任研究中心推出《抖擞传统:短视频与传统文化研究报告》获得良好反响,渠道见刊超过450个。第三,坚持高端对话,提升基地的学术高地辐射效应。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冯天瑜先生的《中华文化生成史》开创了文化史研究的新范式,《秦简牍合集》开启了秦代法制史研究新起点,在相关基地主导下学校在德国哥根廷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举办第三届武汉大学海外学术周,《中国国际法论刊》成为全球该领域三大SSCI期刊之一等,不断推进源头创新,涵育学术精品,提升国际学术传播能力和话语权。第四,坚持智库锻造,提升基地的新型智库矩阵效应。学校坚持以学术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国际法研究所提交的多篇报告获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环境法研究所相关专家代表国家多次参与环境法的国际谈判工作,5所基地进入光明日报社CTTI智库百强等,构建起“服务国家战略、对接部委需求、融入地方发展”的智库运行机制。
随后,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代表先后作大会交流发言。
下午,与会人员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修订稿)》进行分组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谭方正主持并作总结讲话,高度评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所做出的贡献,希望各基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立德树人、学科布局和基地建设上进一步树立大目标,构建大格局,做出大贡献。
另悉,刘贵芹还考察我校国家高端智库国际法研究所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听取相关负责人汇报。
(摄影:游大磊 编辑:陈丽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会议在我校召开
相关推荐
- 邹薇教授荣获湖北省首届 “最美社科人”称号
- 【停课不停学】武大北师大联合开展线上党团日活动
- 【抗击新型肺炎】全力保障教职工的“菜篮子”
- 黄志雄教授入选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特约专家
-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我校获3项一等奖
- 【战“疫”故事】李德仁院士夫妇赋诗悼念逝者
- 【战“疫”故事】我给村民生成健康码
- 【战“疫”快报】推进公共外交,加强抗疫国际合作
- 【停课不停学】武大北航共探“疫情下金融助推实体经济恢复”
- 【抗击新型肺炎】研究生:以奋斗姿态和良好心态迎接战“疫”胜利
- 武汉大学经济舆情研究基地获中宣部表彰
- 【珞珈讲坛】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约翰·罗伯森谈电子工程新材料
- 梁毅课题组朊病毒蛋白纤维冷冻电镜结构研究取得新成果
- 【战“疫”故事】等我归来
- 226天,我们终于重返教室(组图)
- 何谓“珞珈榜样”?他们给出了答案
- 信息资源研究中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 陈明周团队在人副流感病毒复制研究方面获突破
- 学校纪委传达学习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 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获团中央表彰
新闻公告
- 校长窦贤康检查校园教学和生活秩序 10-03
- 汪成课题组在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取得新进展 10-03
- 教育部来校调研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0-02
- 历史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0-02
- 后勤保障部党委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10-02
- 我校师生举行庆国庆升旗仪式 10-01
- 郑传寅40年戏曲民俗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09-30
- 百余人线上交流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 09-30
高考招生
- 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09年部分外语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