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罡课题组萜类合酶新功能研究获突破
新闻网讯(通讯员姚苑)8月7日,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刘天罡课题组有关萜类合酶新功能的重要发现。论文题目为“Discovery of the cryptic function of terpene cyclases as aromatic prenyltransferases”(《萜类合酶不为人知的芳香族异戊烯基转移酶功能新发现》)。
武汉大学卞光凯博士、东京大学何海兵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Corey Herbst-Gervasoni博士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刘天罡、David Christianson和Ikuro Abe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的大力支持。
萜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种类最为丰富且具有众多显著生物活性的一类天然产物,广为人知的青蒿素、紫杉醇、人参皂苷等是这一类产物的杰出代表。作为萜类化合物通用底物,异戊烯基焦磷酸能够被与之相匹配的萜类合酶催化,形成复杂萜类核心骨架。
此外,异戊烯基焦磷酸还可以作为UbiA型以及ABBA型芳香族异戊烯基转移酶的底物,合成异戊烯化的芳香族产物。萜类合酶和芳香族异戊烯基转移酶都被认为是多功能酶,具有底物以及产物杂泛性,是产物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基础。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这两类酶的生物学功能存在着交集。
在该研究工作中,刘天罡、Ikuro Abe以及David Christianson带领团队分工合作,首次报道发现除了合成萜类化合物外,萜类合酶还扮演着不为人知的芳香族异戊烯基转移酶的角色。
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刘天罡课题组成功地在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等微生物体内搭建了萜类前体高效供给底盘并开发了基于该底盘的萜类产物高效挖掘策略,颠覆传统的天然产物挖掘方式,实现了一系列萜类新骨架的高效挖掘和机理解析。借助前期搭建的大肠杆菌萜类前体高效供给底盘,快速鉴定了AaTPS生物学功能以及与之对应的倍半萜骨架。
此外,由于强大的底物供给能力充分释放该酶的产物合成潜力,刘天罡课题组在含有AaTPS菌株的发酵产物中意外地发现并鉴定了一系列含量较低的异戊烯基吲哚(prenylindole)类产物。随后通过体外反应和酶促动力学实验证实了萜类合酶AaTPS具有芳香族异戊烯基转移酶的功能。而且发现其活性偏好受pH值影响,在中性pH值条件下主要发挥萜类合酶功能,而在碱性环境下能够以多种芳香族化合物和DMAPP为底物合成异戊烯基芳香族产物。
受此启发,刘天罡课题组进一步通过体外反应验证了这种芳香族异戊烯基转移酶功能广泛存在于真菌来源(FgGS,FgFS,CgDS等)和植物来源(TXS,紫杉二烯合酶)的I型萜类合酶中,证明了该功能的普遍性。
为了深度解析这些双功能酶的催化机理,Ikuro Abe和David Christianson课题组分别对倍半萜合酶AaTPS和二萜合酶FgGS进行酶动力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证实了I型萜类合酶是双功能酶,它们能够在同一活性位点催化合成萜类和异戊烯基芳香族产物。
基于结构生物学研究结果,Ikuro Abe和David Christianson课题组解析了萜类合酶催化芳香族底物烯丙基化的机理:首先,芳香族底物进入活性腔导致活性位点封闭,以保护碳正离子中间体免于被大量溶剂过早淬灭。随后,金属离子与DMAPP之间形成配位键从而引发DMAPP离子化,产生烯丙基碳正离子和Mg2+3-PPi复合体。紧接着,烯丙基碳正离子烷基化相邻的杂环芳香族底物的吲哚环,形成C-C或C-N键。最终,PPi获取吲哚碳正离子中间体的酸性质子,生异戊烯基吲哚终产物。
I型萜类合酶的芳香族异戊烯基转移酶功能
植物萜类天然产物在微生物中的高效合成一直是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热点和难点,萜类产物的产量(如紫杉醇核心骨架紫杉二烯)与吲哚的含量呈负相关性,然而其深层次的机理一直不为人知。
为了揭示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刘天罡系统地研究了大肠杆菌工程菌中吲哚,异戊二烯前体以及产物三者之间的浓度关系。证实了吲哚浓度与类异戊二烯前体浓度呈正相关,而与萜类产物浓度呈负相关。为此,刘天罡提出本研究新发现的芳香族异戊烯基转移酶活性可作为细胞的一种内源性调节机制,在特定情况下减轻因异戊二烯底物过量积累而对细胞产生的毒性。
在本研究中,基于刘天罡课题组开发的萜类前体高效供给底盘,联合团队充分地展示了萜类合酶的生物合成潜力,挖掘并证实了隐藏已久的萜类合酶的芳香族异戊烯基转移酶功能。随后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其普遍性、深层次的酶催化机理以及潜在的生物学意义,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萜类合酶的认知。该研究向我们进一步展示了微生物高产底盘在天然产物挖掘领域的显著优势与强大的应用潜力。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642-2
(编辑:陈丽霞、相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刘天罡课题组萜类合酶新功能研究获突破
相关推荐
- 【停课不停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组织硕士研究生“云复试”
- 全球学者研讨水文科学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前沿科学
- 开学典礼校长致辞:扬武大精神 做明日栋梁
- 专家学者云端共论“一流专业与金科建设”
- 大学生艺术团民乐团赴德交流演出(组图)
- 金融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全球金融风险与中国经济发展
- 【战“疫”故事】巾帼有为、大爱担当
- 宋保亮课题组发表胆固醇代谢平衡综述论文
- 【战“疫”快报】弘扬雷锋精神,投身志愿服务
- 【战“疫”故事】武大纪检人之全力守护离退休老同志
- 【珞珈讲坛】邓小南教授谈信息渠道与制度文化
- 【毕业季】2019届中法班毕业生心声
- 向浩、陈功博团队发现空气污染影响血压
- 【魔法课堂】小班研讨中的“游戏冲动”
- 杨敏获全国高校GIS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特等奖
- 我校再次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分论坛
- 德勤中国“湖北省护理人员支持计划”在武大启动
- 【珞珈讲坛】英国院士余海岁谈科研创新
- 【战“疫”快报】生命科学学院党员突击队为离退休老师送温暖
- 49个项目入选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创新项目
新闻公告
- 校长窦贤康检查校园教学和生活秩序 10-03
- 汪成课题组在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取得新进展 10-03
- 教育部来校调研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0-02
- 历史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0-02
- 后勤保障部党委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10-02
- 我校师生举行庆国庆升旗仪式 10-01
- 郑传寅40年戏曲民俗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09-30
- 百余人线上交流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 09-30
高考招生
- 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09年部分外语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