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环教授以共同通讯作者在《柳叶刀》发表重组新冠疫苗Ⅱ期临床试验结果
新闻网讯(通讯员吴建元、王虎、陈博)新冠疫苗是世界之所盼,北京时间7月20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王行环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Lancet(《柳叶刀》)在线发表论文,揭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共同参与的由陈薇团队领衔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这是全球首次正式发表新冠疫苗Ⅱ期临床试验数据。
论文题目为“Immunogenicity and safety of a recombinant adenovirus type-5-vectored COVID-19 vaccine in healthy adults aged 18 years or older: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phase 2 trial”。该文章系统回顾了由王行环领衔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临床试验中心团队共同参与的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Ⅱ期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单次接种该型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28天后,99.5%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89.0 %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有望为人体对抗新冠病毒感染提供“双重保护反应”。
据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临床试验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建英研究员介绍,疫苗是人类战胜新冠疫情的最终武器,陈薇团队领衔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Ⅱ期临床试验是2020年4月12日在武汉启动,当时正值武汉保卫战进入决胜阶段,但世界疫情却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国家正面临内控外防的巨大压力。围绕人类战胜新冠病毒之所盼,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王行环教授科学部署与统筹协调下,依托该院临床试验中心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撑优势,迅速组建了50人疫苗临床试验科研攻关团队,一周内高效完成了508例受试者招募、筛选、入组和疫苗接种等工作,为人类早日攻克新冠病毒与我国在新冠疫苗研究领域领跑世界赢得了更多时间。
为了验证该型疫苗在更大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该研究采用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508名受试者随机分配至疫苗组和安慰剂组。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验证55岁以上年长人群的免疫效果,科学设计并招募了目前为止全球最年长的新冠疫苗志愿者(84岁),为取得疫苗对老年人的保护验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据了解,根据我国《疫苗管理法》,该疫苗已满足应急使用的技术要求。
(编辑:肖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王行环教授以共同通讯作者在《柳叶刀》发表重组新冠疫苗Ⅱ期临床试验结果
相关推荐
- 【战“疫”快报】让党旗在高校疫情防控的战场上高高飘扬
- 世界第三例大陆首例: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心脏+主动脉移植
- 国际复合材料与结构会议首次在亚洲召开
- 【战“疫”快报】用实际行动书写爱党爱国爱校
- 49个项目入选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创新项目
- 黄狮勇教授获2019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 我校与联合国训练研究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 桂正卿在《博弈与经济行为》发文论金融合约与企业的有限责任
- 【战“疫”快报】突击队女队长的抗“疫”速写
- 【科研战“疫”】赵杨团队开发的“复工复产地图”上线
- 【珞珈讲坛】杨焕明院士谈基因组学
- 樱花大道焕然一新 期待来年繁花满枝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学校举办两次主题教育集体学习会
- 武汉大学专题研究博士研究生教育工作
- 【珞珈讲坛】陈炘钧教授谈人工智能应用
- 第三届中国传播创新论坛再话创新
- 【战“疫”人物】游士兵:一位民革委员的抗疫情怀
-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来校调研
- 【停课不停学】世界史课程也可以如此有趣
- 宝钢学生特等奖得主谢天:六篇SCI是如何炼成的?
新闻公告
- 校长窦贤康检查校园教学和生活秩序 10-03
- 汪成课题组在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取得新进展 10-03
- 教育部来校调研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0-02
- 历史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0-02
- 后勤保障部党委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10-02
- 我校师生举行庆国庆升旗仪式 10-01
- 郑传寅40年戏曲民俗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09-30
- 百余人线上交流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 09-30
高考招生
- 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09年部分外语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