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接受肺移植的新冠肺炎患者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出院
通讯员:杜巍巍、杨岑
7月21日,因新冠肺炎导致肺部不可逆纤维化、接受湖北首例肺移植手术92天后,65岁的崔志强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生出院。据悉,崔志强是目前全球已开展的10例因新冠肺炎接受肺移植手术后,首位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
从1月23日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到使用ECMO+呼吸机维持生命62天,一度被认为“救不过来了”的崔志强,4月20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双肺移植手术后重获新生。在92天的漫长术后康复期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多学科20余位医护人员帮助崔志强闯过一道道难关,直到护送他安全出院。至此,崔志强在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后,在医院救治了166天。
上了62天ECMO后,惊心动魄肺移植
今年1月23日,崔志强出现发热症状,2月7日确诊新冠肺炎后入院。2月17日其病情急速恶化,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支持后,崔志强血氧饱和度仍不能维持,次日紧急接受ECMO(俗称人工膜肺)治疗。
3月18日,当崔志强被转运倒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时,与他身体连接的ECMO已经运转了1个月,细菌通过穿刺插管进入他的血液,引发严重感染。东院ICU主任周晨亮等为他徒手“盲穿”股静脉,冒着巨大风险更换了ECMO管线,控制住了感染。
治疗期间,崔志强核酸检测多次呈阴性,已是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但因新冠肺炎已导致他的双肺出现不可逆的肺纤维化、呼吸衰竭,他始终无法脱离呼吸机和ECMO辅助,生命危在旦夕。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肺移植专家组成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林慧庆教授对崔志强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后,确认崔志强符合肺移植标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多学科各部门紧急开始肺移植手术各项准备工作,并与国家专家组各工作小组密切合作,进一步完善术前评估、围手术期管理与术后治疗方案,充分做好术前各项准备。
4月20日,云南一例脑死亡患者爱心捐献的肺源与崔志强配型成功。当日下午,爱心肺源通过南航“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空运到武汉天河机场后,在武汉交警的护送下,仅用40分钟即抵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
4月20日17:43分,供体肺源送达东院负压手术室。陈静瑜、林慧庆等肺移植国家专家组团队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心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历经6个多小时,顺利完成双肺移植手术。
林慧庆在完成手术后表示,新冠肺炎终末期患者肺移植手术风险很大。参与移植手术的20多位医护人员要在负压手术室间、全程穿着隔离防护服、戴着正压头罩开展手术。“戴上正压头套后,手术中医护人员根本无法用语言交流,完全凭经验和默契完成手术操作。”林慧庆表示,这对手术精细度和医护体力心理,都是一种极限挑战。
医患携手,赶走移植术后多只“拦路虎”
好消息不断传来:手术2天后,崔志强成功撤下了辅助他呼吸62天的ECMO。4月27日开始,他开始陆续拔除胸管、尿管、PICC管等辅助治疗设备。5月5日,崔志强开始尝试靠坐和平衡训练。
但肺移植手术后的康复并非一帆风顺。崔志强术后主管医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李光副教授带着10多名医护团队轮流值守,24小时守护着来之不易的生命。
5月9日,崔志强出现明显的移植后排异反应,医护团队立即给予激素冲刺、球蛋白等治疗,帮助老崔挺过了“第一波打击”。5月25日开始,崔志强又出现了医生最不愿意看到的感染加重、多重耐药菌等,同时合并肠功能衰竭。李光和团队精准施策,给予加强抗感染,以及床边胃镜置入空肠营养管、刺激肠道蠕动等治疗,逐渐控制感染,恢复了肠功能。
由于长期卧床,崔志强的全身肌力几乎为零。术后的头几天,他只能靠转动眼球配合治疗。每天上午和下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康复科汪军民教授等组成的康复团队,为崔志强制定包括感觉听觉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本体感觉刺激、关节活动训练,以及穴位点按、音乐疗法在内的一系列周密的康复计划,帮助他术后加速康复。医院还调配了一张专门用来站立训练的床,两个多月后,崔志强的肌力恢复从原先的0级,慢慢恢复到3-4级,到了6月中旬,他可以尝试着自主站立。
李光介绍,经过两个月的磨合,移植肺已经完全适应了崔志强的身体,他的氧合指数已经达到380以上,达到了正常人的肺功能了。但长期卧床造成的一个巨大的难以愈合的压疮,随时可能继发下一波感染,成为崔志强生命的新威胁。
经过反复评估,李光团队认为,崔志强的身体可以耐受一次中等规模的手术。6月19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主任余墨声教授为崔志强进行骶部深部清创+皮瓣移植手术,将其臀部的一块皮瓣成功转移到压疮处。术后,原本碗口大的压疮愈合良好。
李光介绍,这一次压疮手术大大加速了崔志强的康复速度。7月9日,崔志强首次坐上了轮椅,开始在仅收治他一个人的楼层内“巡游”。7月20日,连日阴雨的武汉阳光初现,崔志强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坐着轮椅来到医院广场,享受了半年多来第一次“日光浴”。
“感谢医护人员!感谢党和国家!”
7月21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为崔志强举行了简短热烈的欢送出院仪式,庆祝他重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高华介绍,为救治崔志强,医院认真落实国家卫健委指示,不遗余力、不惜成本、不惜代价,就是希望共同努力救治他的生命、给他生的希望。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表示,人民医院尽全力救治崔志强,在抗击疫情中不放弃每一个生命,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指示精神的生动写照。
6月12日早上,崔志强找医护人员要来了笔和纸,提笔写下了“感谢”两个字,并郑重署上自己的名字。21日的欢送出院仪式现场,崔志强提笔写下“出院了,感谢大家”,他的家属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赠送了“生命至上 医术精湛;人民至上 大爱无疆”的锦旗,并哽咽着表示,他们的感激之情不能对每一个人都说到,但要把内心的这份感情表达出来,“感谢医护人员!感谢党和国家!”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质量与评价处处长马旭东曾在手术室全程观摩了崔志强的肺移植手术,并始终关注着他的康复过程。21日,半年多来一直驻守武汉的马旭东,也专程来到医院欢送崔志强回家。
欢送会上,马旭东为崔志强颁发了编号为“5510”的“战胜者证书”,祝贺他康复出院。崔志强也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抗疫期间收治的所有5510名住院患者中,最后一名出院病人。
马旭东介绍,从4月中旬开始,国家卫健委组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肺移植专家组集合全国最精锐的医护力量,一直在指导崔志强的救治。江苏、浙江两支肺移植医疗团队撤离武汉后,5月15日组织第一次线上会议,并先后7次线上讨论崔志强的救治方案。
据悉,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是全球最早开展肺移植救治因新冠肺炎导致肺部不可逆纤维化患者的国家,包括崔志强在内目前已成功开展了6例新肺炎冠肺移植。在新冠肺炎救治“中国经验”的引导下,意大利、美国、 奥地利、韩国4个国家各开展了一例新冠肺炎肺移植。而崔志强,是全球10例新冠肺移植中首位出院患者。
(编辑:陈丽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全球第一!接受肺移植的新冠肺炎患者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出院
- 上一篇:学校召开“三全育人”工作研究专题会议
- 下一篇:学校召开巡察整改工作专题会
相关推荐
- 师生“一述一评”探究近代哲学思想
- 专家探讨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金课”
- 【珞珈讲坛】徐宗本院士畅谈前沿科学与数学的交互
- 我校代表团访问英国、意大利一流高校
- 【战“疫”故事】欢迎你到武汉看樱花
- 【战“疫”快报】生命科学学院党员突击队为离退休老师送温暖
- 中外专家探讨欧盟贸易政策和中欧经贸关系
- 【战“疫”快报】把责任扛在肩上 把老同志放在心上
- 【党旗飘飘】同饮长江水观天测地,共议青年志彰显党性
- 【战“疫”快报】众志成城,守护家园
- 【战“疫”快报】凝心聚力同舟共进,我们都是战“疫”人
-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来校调研
- 【战“疫”快报】国网南通供电公司校友捐赠我校防疫物资
-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武汉大学宣讲团成立暨集体备课会举行
- 钟波团队抗病毒免疫与自身免疫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 校领导赴深圳调研校企融合共同培养人才
- 武汉大学、教育厅、财政专员办党员干部下沉东湖路社区
- 【战“疫”故事】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战歌
- 【战“疫”故事】社工志愿者:抗击疫情的“线上逆行者”
- 【停课不停学】做教学工作的坚实后盾
新闻公告
- 校长窦贤康检查校园教学和生活秩序 10-03
- 汪成课题组在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取得新进展 10-03
- 教育部来校调研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0-02
- 历史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0-02
- 后勤保障部党委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10-02
- 我校师生举行庆国庆升旗仪式 10-01
- 郑传寅40年戏曲民俗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09-30
- 百余人线上交流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 09-30
高考招生
- 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09年部分外语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