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这个第三学期,学子云端漫步科学殿堂
通讯员:张芳
6月22日15:00,ZOOM云会议室,来自瑞典哥德堡大学的陈德亮教授正在讲授《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可持续发展》,丰富多彩的前沿内容、深入浅出的细致讲解,将学生们带入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地球系统……两个半小时的讲解加上半个小时的问答,让同学们享受了一场学术盛宴。
积极部署,精心组织
为了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组织好跨学科科技类选修课程的开设,2019年底本科生院召集理学部、工学部、信息科学学部、医学部相关学院开展第三学期科技类课程动员大会。2020年4月,本科生院在整合学院申报课程后,明确由测绘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基础医学院、计算机学院、水利水电学院统筹这五大类课程的开课工作,涉及“环境与社会发展”“现代医学与健康”“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地球与自然”等内容,共有33名教师参与了科技类通识选修课程的授课。
测绘学院在第三学期面向全校开设了《地球与自然》,邹进贵副院长组织,由系主任、高层次人才、相关学科教授、教学办公室人员近10人组成“豪华助教团”,对课程的授课专家和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准备。课程在开讲之初便吸引了来自校内外1200人“围观”,其中270人通过zoom会议上课。应其他未选上课的同学和校内外学者的要求,该课程通过腾讯课堂进行同步直播,900多人观看了首场直播。
动力与机械学院开设的《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通识选修课程,课程筹备工作由副院长肖晓晖教授组织,经过近半个月的沟通,最终确定8位教授授课时间及内容。由于疫情的影响,整个课程采用网络教学模式,为保证授课质量,学院设立课程组,并安排马彦昭、李淼两位副教授作为课程助教,做好宣传与课程组织工作,调试网络会议容量,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水利水电学院非常重视学校第三学期国际课程,提前一个学期进行授课各项准备和联系工作。受疫情冲击,课程由线下改为线上模式。由于国外线上教学软件与国内常用教学软件有一定差异,为了保证课程顺利进行,陈杰教授第一时间建立课程群,引导同学安装授课软件ZOOM,课前多次调试,保证了学生线上学习的顺畅听课。
大伽云集,相聚云端
科技类通识选修课程大部分由高层次人才授课,同时聘请国际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授课。《现代医学与健康》通识选修课程由包括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在内的7位教授、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David E. Cohen教授以及南京医科大学孙倍成教授组成的“大咖”教师团队任教。课程围绕现代医学与健康的主题,从疾病产生发展的角度,解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康复。
《环境与社会发展》邀请了瑞典哥德堡大学陈德亮院士讲授“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可持续发展”,陈德亮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国际知名的气候学家,曾出任国际科学理事会执行主席。此外,还邀请了美国杜克大学李文弘教授讲授“地球气候系统与水碳循环”。
《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课程邀请了韩国工程院院士首尔大学 Kunwoo Lee教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Etienne Burdet教授、英国布里斯托机器人实验室主任杨辰光教授、日本大阪大学万伟伟教授、九州大学Kenji Tahara教授、加拿大温莎大学陈翔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熊蔡华教授等专家在线授课,讲解学科前沿知识和相关研究进展。这门课程通过邀请8位国际国内的学术“大佬”为学生做报告,给学生提供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的前沿信息,特别是机器人与AI碰撞的火花,满足学生国际化学习与发展需求,展现工科的学科魅力。
《地球与自然》邀请了8位国内外知名教授组成课程授课团队,分别为台湾大学物理系赵丰、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Jose Ferrandiz、台湾交通大学黄金维、柏林工业大学Harald Schuh、柏林工业大学Jens Wichert、慕尼黑工业大学Michael Schmidt、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赵俊猛和密苏里大学地质科学系刘勉。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在目前外籍教师资源还比较匮乏的情况下,通过第三学期,学校聘请国外优秀教师为我校学生上课,给学生提供学科前沿信息,满足学生国际化学习与发展需求,有利于缓解外籍教师师资不足的现状。
学科融合,提升素养
科技类选修课程都是集合各学科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共同授课,其学科融合模式打破传统学科的壁垒和界限,使课程资源、课程要素和环境整体化产生聚焦效应,促进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实现了学生多样的学习体验和丰富的学习经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香港中文大学的王昌凌教授讲授的《智能制造——从智能设计到数字化制造》,从设计自动化、面向制造的优化、增材制造、数字化制造等四个不同方面对智能设计和制造进行了阐述,内容涉及机械、计算机、数学、医学、人工智能、服装等方面的知识或应用,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讲座结束后,王昌凌对来自不同专业同学的提问进行了解答。同学们表示在此次讲座中收获颇丰,加强了对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的认知、拓展了视野。
《现代医学与健康》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影响我国人口健康的6种重大疾病类型,涉及代谢性疾病、免疫相关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发育性疾病和病原体感染性疾病等。通过了解重大疾病相关的顶尖医学难题,紧跟前沿趋势,讲解疾病机制研究、预防和诊疗新技术前沿,包括器官芯片、基因疫苗、基因编辑治疗、抗病毒治疗、人造器官移植等。
《地球与自然》涉及到卫星看地球、地球自转、地球重力、全球对地观测系统GGOS、对流层、电离层、青藏高原动力学及最新进展、地球的结构与活动等内容,旨在使同学们了解地球与自然的知识,开阔视野,探索地球的奥秘。
师生互动,科研育人
为了增加师生课堂互动,提高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老师们运用课堂互动、知识讲授、视频教学及课后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活学活用理论知识,掌握多种沟通方式及技巧,锻炼学生的实际沟通能力。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生动活泼的课堂互动问答、深入浅出的讲解……带领同学们解码科技奥秘。
李红良教授讲授的《脂肪肝与公众健康》,吸引了全校200多名学生选修。在课堂中,为了让非医学背景的学生更容易听懂,抓住知识重点,李红良先从肝脏的结构和功能、肝脏的脂质代谢、脂肪肝的病理生理学等基础方面进行细心讲授,并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让同学们通过讲解肝脏相关的知识点体验了当“小老师”的感觉。 “人体内有哪些器官?”“肝脏对我们人体有什么重要功能呢?”“哪些生活方式有利于肝脏健康?”课堂上的这些提问,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小老师”们的踊跃分享与互动。
课程结束时,同学们纷纷“点赞”“鼓掌”,并表示课堂互动教学设计灵活,增强了自己与老师的沟通交流,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也都在老师一次次耐心的分析和讲解中得到了答案,这次课程,自己受益匪浅。“真没想过肝脏在人体的作用如此巨大,这次跨学科学习让我对生命科学有了新的认识。”来自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坦言,如果不是选修了这门课,都不会知道原来人的身体是这么的神奇,发挥着各种各样的功能。
《地球与自然》授课过程中,测绘学院院长姚宜斌教授非常重视课程的授课效果,从课程的宣传、内容审核都不遗余力,全程在线听课并参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zoom会议聊天室回答学生的各类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
学校推行“三学期制”教育教学改革,积极组织开设学科前沿课程和学术讲座、国际课程、集中性实践实训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科技类通识教育课程,激发了主动思考、积极表达的欲望,提升了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与科学思维,实现了科研育人的效果。
据悉,今年是我校全面实行“三学期制”的第二年,教学周从6月21日到7月18日,共计4周。全校共开设460门课程,已有14300多名学生选择第三学期课程。这个第三学期,1000余名学生选修了跨学科科技类选修课程,在科学海洋里尽情徜徉。
(编辑:付晓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停课不停学】这个第三学期,学子云端漫步科学殿堂
相关推荐
- 全球学者研讨水文科学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前沿科学
- 【战“疫”快报】弘毅大酒店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 武汉大学5人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
- 【光明日报客户端】把党旗插在战疫第一线
- 李斐当选南极地理信息常设委员会联合主席
- 【战“疫”人物】一位肿瘤医生的抗疫选择
- 中共武汉大学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成立
- 《自然?生物技术》发表黄颖副教授文献计量评论文章
- 工程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 学校出台《关于“为受到不实检举控告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和“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实施办法》
- 金九银十,学校着力推进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 【珞珈讲坛】匡廷云院士谈光合作用与种质创新
- 疫情期间武汉大学扎实推进定点扶贫工作
- 【抗击新型肺炎】后勤保障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实景
- 我校2020年本科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 校长窦贤康赴长三角地区与校友深入交流
- 业界专家共探“新时代媒体融合”
- 教师节校领导走访慰问教师代表(组图)
- 省委组织部部长王瑞连调研梁子湖生态站
- 【战“疫”人物】程真顺:坚守疫情防线 为生命保驾护航
新闻公告
- 校长窦贤康检查校园教学和生活秩序 10-03
- 汪成课题组在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取得新进展 10-03
- 教育部来校调研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0-02
- 历史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0-02
- 后勤保障部党委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10-02
- 我校师生举行庆国庆升旗仪式 10-01
- 郑传寅40年戏曲民俗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09-30
- 百余人线上交流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 09-30
高考招生
- 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09年部分外语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