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教授团队为降胆固醇药物研发提供新靶点
新闻网讯(通讯员杨雪)3月20日,国际权威期刊Cell Research发表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湖北省细胞稳态重点实验室王琰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首次发现直接调节血液胆固醇水平的GPCR,为降胆固醇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重要靶点。
这项研究论文题目为“Hypercholesterolemia risk-associated GPR146 is an orphan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that regulates blood cholesterol levels in humans and mice”(《孤儿受体GPR146调节人和小鼠的血液胆固醇水平》)。王琰为通讯作者,王琰课题组学生韩芳芳、刘笑、陈传芳、刘艺楠为共同第一作者。
据悉,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大规模人群数据分析表明50%以上的高胆固醇血症由遗传因素导致,而遗传突变中95%以上与血脂异常显著性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定位于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它们引发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还知之甚少。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实验验证,该研究发现非编码区SNPs rs1997243是基因组7p22区域的唯一致病突变,它定位于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并特异性的增加GPR146的表达。深入研究发现,GPR146编码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定位于肝细胞质膜,响应血清刺激并激活cAMP-PKA-CREB信号通路,进而调节肝脏脂质代谢平衡和血液胆固醇水平,这也是首次发现的直接调节血液胆固醇水平的GPCR。GPCR具有良好的成药性,在所有已上市的药物中,有超过1/3都是靶向GPCR,这项研究为降胆固醇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重要靶点。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还包括武汉大学宋保亮教授、刘勇教授、周宇教授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何厚胜教授等。该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111引智基地和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的资助。
非编码区突变rs1997243通过增加GPR146表达导致血脂异常。 A,rs1997243是一非编码区致病碱基突变,与高胆固醇血症显著相关;B,rs1997243致病突变显著增加GPR146表达;C,GPR146编码一GPCR孤儿受体并响应血清刺激;D,GPR146激活肝脏cAMP-PKA-CREB通路,调节脂质代谢
(编辑:付晓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王琰教授团队为降胆固醇药物研发提供新靶点
相关推荐
- 社会各界沉痛悼念深切缅怀宁津生院士
- 武汉大学为毕业生返校做好准备工作
- 【科研战“疫”】新闻传播学者共论历史大场景下的疫情传播
- 我校与太平洋保险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省领导来校看望慰问专家学者
- 【学在武大】王毅天:毅心公益,自天成
- 新冠疫情期间如何开展口腔医疗和教育?JDR发表口腔医院相关论文
- 【战“疫”快报】送给一线工作人员的贴心十条
- 【战“疫”快报】韩进、窦贤康检查校内疫情防控工作
- 全力保障校园防汛安全(组图)
- 【珞珈讲坛】陈炘钧教授谈人工智能应用
- 【战“疫”故事】武大MBA和EMBA学子的抗疫实录
- 校领导带队检查研究生新生报到准备工作
- 【战“疫”故事】留守教师子女给生命科学学院的感谢信
- 【战“疫”故事】战“疫”、科研绝不放松
- 【成才在珞珈】唱响青春励志之歌
- 科创赋能,百余项成果亮相武大专场
- 专家学者研讨生物制药教学发展
- 辅导员标兵评选会:讲好育人故事,展现标兵风采
- 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一行来校调研
新闻公告
- 校长窦贤康检查校园教学和生活秩序 10-03
- 汪成课题组在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取得新进展 10-03
- 教育部来校调研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0-02
- 历史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0-02
- 后勤保障部党委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10-02
- 我校师生举行庆国庆升旗仪式 10-01
- 郑传寅40年戏曲民俗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09-30
- 百余人线上交流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 09-30
高考招生
- 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09年部分外语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