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守候春天的暖心人
通讯员:陈声亮
新冠肺炎的突然来袭,打破了武汉人的正常生活。武大医学部家属区的社区工作者逆向而行,战斗在疫情第一线,被居民亲切地称作“守候春天的暖心人”。
“社区工作平时没人重视,现在是准一线。众口难调,处理起来比平时工作更复杂更困难。”住在家属区的杨芳教授这样评价当下社区工作。
在经历最初的恐慌和混乱后,社区领导把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拧成一股绳,克服不利环境,迎难而上,逐步打开工作新局面。
社区书记郑红虽然身居外地,但心系社区,积极与在校张建平副主任保持密切联系,协调指挥处理各种情况,为解决问题两人经常商讨到深夜。
“我爸爸已经好多天没回家了,家里狗狗都不认识他了,他没时间看群消息,甚至没空回复家里人信息。”“我觉得,让我爸爸不要干高家湾工作站的事情最好了,这样我爸爸就可以回家了!”张建平副主任的女儿在家属区微信群里发出这样的消息。原来,为了学校的防疫工作和小区的安全稳定,张建平一直吃住在单位办公室,已经四十多天没有回家睡觉了。
临近退休的社区老同志刘责良,在疫情初期床位紧张的情况下,临时处理了一起小区租户确诊需送医的突发事件,他反复与街道社区联系敲定各个环节细节,一直到晚上成功送病人入院。疫情期间,刘责良与张建平一道吃住在单位办公室。有人问他与确诊病人接触时怕不怕?他摇着头说:“这是工作,很平淡!”
吴艳秋的丈夫在抗疫一线的中南医院保障组工作,早出晚归,甚至有时在医院抢运物资到临晨二,三点,第二天一早还要接着上班。吴艳秋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每天也奔波在家属区的各个单位为居民提供服务,她只觉得对儿子很亏欠,现在儿子一个人在家上网课,有时候连吃饭也是吃妈妈带回去的盒饭,但是儿子很体谅爸爸妈妈,也为奋战在前线的爸爸妈妈感到骄傲。
社区工作者周涛疫情开始以来坚持奋战在单位,家里厕所溢水都没能及时回家帮老人忙,单位和居民楼两边跑,帮居民送药送菜。网格员熊秀红、陈钟等每日严格督促小区报表、体温上报,外来人员登记,确诊病人上报、居民楼栋隔离等具体措施的实施。
医学部家属区社区(高家湾小区)自2月6日就成立了学校社区最早的志愿者服务队,成员接近30人,多次自发联系搬运捐赠菜、分发团购菜、上门送慰问物资、与高龄老人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滞留小区外地人员等,这些暖心行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慢慢消散了人们心中的不安、疑虑和不理解。
(供图:陈声亮、解维芳 编辑:相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战“疫”故事】守候春天的暖心人
相关推荐
- 武大科技成果云推介专场活动首个项目落地
- 【战“疫”快报】武汉大学连线摩苏尔大学分享新冠肺炎诊疗与防控经验
- 文科院长共话“双一流”建设与学院创新发展
- 【战“疫”故事】战“疫”、科研绝不放松
- 全国首批党内法规研究方向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入学
- 【科研战“疫”】退休教师伍新木积极建言献策
- 【珞珈青年派】走进龙舟队:东湖上划桨的少年
- 【记者调查】世界读书日:捧读新知图书,以求格物致知
-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领略科学与文化的魅力
- 雷神山医院专家为29个国家和地区近600名华人华侨支招应对疫情
- 首届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我校表现不俗
- 【抗击新型肺炎】校医院发热独立诊区工作实录
- 刘耀林教授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 学校基建工作暑期顺利推进
- 【抗击新型肺炎】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17年3次主动请缨冲在最前线
- 2019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发布,武大人民医院位居全国第三
- 一场7.5亿次播放量的“云赏樱”
- 【战“疫”人物】游士兵:一位民革委员的抗疫情怀
- 徐红星团队在光子自旋-轨道耦合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战“疫”快报】弘毅大酒店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新闻公告
- 校长窦贤康检查校园教学和生活秩序 10-03
- 汪成课题组在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取得新进展 10-03
- 教育部来校调研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0-02
- 历史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0-02
- 后勤保障部党委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10-02
- 我校师生举行庆国庆升旗仪式 10-01
- 郑传寅40年戏曲民俗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09-30
- 百余人线上交流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 09-30
高考招生
- 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09年部分外语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