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主页

变思想 重设计 开启线上教学新篇章—通信系教师巩荣芬

2020-04-13 0 新闻公告 来源:辽宁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新闻网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停课不停学”已成为2020年的全球热搜。“线上教学”、“在家上课”、“同上一堂课”成了家喻户晓的词,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另一个热点。疫情改变了教学环境、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也改变了我。下面就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组织三方面谈谈我个人的变化。
一、参校培训未雨绸缪 居家办公改弦易辙
从2018年以来我参加了校教务处组织的关于“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多次培训,可以说对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制作过程、优势等已经略知一二了。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和习惯,我对“线上教学”一直没有认可,也不想参与其中。由于疫情的爆发,本学期所有的大中小学均延期开学,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实行线上教学。这一举措使所有任课老师不得不尝试线上教学。对大部分老师来说,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就在很多老师手忙脚乱之际,我心里还是有些自信的,因为之前的校内培训,我对线上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包括平台的使用等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疫情成了线上教学的催化剂,成了线上教学最大的幕后推手,必将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一流课程的建设。作为老师,不管你以前接不接受这种教学形式,现在必须要转变思想,实施线上教学,实施翻转课堂,实施教学的过程化管理。正是这学期的居家办公,让我从思想上接受了线上教学。经查阅,发现《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目前辽宁省还没有网上资源,国家级的资源也较少,而且有的录制效果较差。我决定尝试建设这门课的资源,按照大纲学时将知识点进行分离,做成一个个短视频。一来,可以让同学作为课前预习材料,实施翻转课堂;二来,年老时,可以回看一下自己年轻时的模样,回味一下当年的风采。三是若能让更多的学生或者老师收益,那更是一种荣耀和欣慰。
二、平台直录五花八门 教学设计重中之重
二月末,为了线上课堂的顺利开展,学校对全校老师分批分次的进行了线上平台教学的培训和指导。培训内容主要是如何登陆和使用平台、如何有效利用精品资源、如何自制视频资料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集训,一线老师们最终选择了一款适合自己的在线教学平台和上课的形式。老师选择的平台有钉钉、微信、QQ群、超星、雨课堂、蓝墨云班课、学堂在线和学银在线等等;上课的形式有直播、录播、借用网上资源或者是这几种形式的结合体。我选择的平台是雨课堂,下放的学习资料包括:录屏、一部分自制的PPT、语音以及慕课视频。平台的使用对老师们来说不是问题,对学生来说更不是问题,因为他们比我们玩的溜多了。师生共同选择好平台后,经过简单的测试,就进入了课程的学习。进入课程学习后,我发现,不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最核心的还是教学设计。下面就结合我的课程内容来谈谈教学设计。
1、复杂概念生活化
(1)选频网络的通频带与品质因数称反比。
在讲解该知识点时,我将选频网络与生活中的“筛子”结合起来。
第一步:根据“选频网络”的定义将其与滤波器对应,将“滤”扩展为“过滤”,然后对应生活中的“筛子” 。
第二步:结合“筛沙子”理解“滤波器”进而理解“选频网络”。



第三步:将“筛得沙子的粗细”与“品质因数的大小”对应;将“筛得沙子的多少”与“通频带”对应。
最后,得出通频带与品质因数成反比的结论。


(2)调制
在讲解该知识点时,我将调制与生活中的“坐飞机”结合起来。
第一步:根据“调制”的定义由关键词“附加”联想到“坐飞机”。
第二步:借助“坐飞机”进一步理解调制概念中的三个关键词:调制信号、高频载波和调制波
第三步:利用“坐飞机”实例,分析调制的目的:实现远距离传输、调制的不同方法(坐飞机、火车、自驾)等相关知识点。


2、重点难点诗情化
理工科的知识点枯燥和乏味,难于理解,但是如果你用一些押韵的小诗来总结知识点,会非常有助于同学们的消化和吸收。下面就来举几个我教学过程中的例子。
(1)信号流图
信号流图中的术语较多,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 我编写了下面的顺口溜。



信号流图学不难,专业术语要先谈,三点两路是关键,节点、源点和阱点,
概念清晰意义简,前向通路要找全,环路类似公交线,举个例子最明显!
(2)梅森公式
梅森公式 ,用于求解系统的传递函数。我编写了下面的小诗,帮助同学理解和记忆公式。

公式参数共有四,两个delta很相似都叫流图特征式,计算方法也一致,
先写1减要谨记,GK计算很容易,找对找全才完毕,结果正确再得意!
(3)抽头等效之规章
抽头等效电路是高频电子线路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从电路图上来看,就是将节点1拉高到节点a(也就是由第一个图变为第二个图),电路图变化后,为满足等效变换,拉高后各个元件的参数又是怎样的呢?为此我编写了下面的口诀,通俗易懂的诠释了抽头等效的变换法则,既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又有助于同学们记忆。


元件A B性相同,同为电容或电感,接入系数却异样,若为电感 B在上,要是电容 A当先。
元件C D E F G,异于A来各不同,若遇相同先合拢。元件连接千万变,万变不离这真宗!
三、投票签到形式多样 兴致压力合成内驱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从教学设计到课堂组织,老师们都花费了很多的心血。线下教学时,我深深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敬畏。因为上课时,他们不好意思喝豆浆、不好意思吃蛋挞,不好意思睡觉,不好意思说话,不好意思迟到,不好意思缺席,不好意思将以上几点揽于一身。多数情况下,我总是劝同学“赶紧把早饭吃了吧,50分钟后就凉了,不要浪费了”;“同学你如果实在困得不行,你可以小睡一会”。因为我觉得“吃饭”和“睡觉”是身体的需要,是有益于健康的。转为线上教学,以上的不好意思可以统统抛到脑后,也不惧揽于一身。因为老师线上教学时,有时将模式设为“全员禁言”,这种模式估计大受学生欢迎,心想终于可以......。针对这些线上教学的问题,一线老师们可以说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下面就来谈谈我的教学组织。
第一步:分组。
我的《高频电子线路》共四个班,180人同时上课。为了便于管理,我将每班分为6组,每组大约6-7人,共24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并将这24名组长提拔为“雨课堂协同教师”,负责批改小组内作业和监督小组成员的学习。由于“雨课堂协同教师”不能提交作业,我又将这24名小组长另建了一个班,他们的作业由我来批改。这样的分组,一来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二来增加一部分同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步:做PPT。
做PPT是花费时间最长的,有时一张PPT做一个上午,除了自己对软件操作不熟练(也就是有点笨)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做课件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学设计的过程,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有了教学设计有了教学思想,还要将它们用PPT呈现出来,这时还需要在网上找各种素材、做各类动画、统一格式等等。做完一张有思想的课件,自己还是很有成就感的。除了自我感觉良好,更重要的是想把这种积极的态度传递给屏幕那端的孩子们。
第三步:发放PPT 到雨课堂添加语音讲解。
光有PPT还不行,还要再加上老师的讲解,一开始我不是雨课堂会员,采用的是这种方式。后来成为会员后,我就把自己的PPT+讲解进行录屏,然后把录制剪辑后的视频文件发给同学。说实话,剪辑很累人的,尤其是对软件不熟悉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使用了从教务处领取的“高漫手写板”,说实话,领了很久了,一直没有,很不好意思。这次录视频和批改作业,手写板终于派上了用场,我也心安了很多。从近两次的直播来看,网络问题较多,所以教师录屏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很好地避免网络卡顿和掉线的尴尬。不论顺畅与否,我都想对他们大声说:“掉线不掉队,隔屏不隔爱”。
第四步:不定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每天都打开雨课堂,看看同学们的学习进度,哪些同学学了,学了多少,还有多少没学。必要时截图将未学习名单发布到QQ群,以作警示,让各小组长提醒未完成的同学及时完成。
第五步:针对同学们的具体问题进行辅导答疑
我在2月28日就向同学发布了第一次课的内容,3月13日正是开课之际,我已向学生发布了三次课的内容。我让每个小组提交了关于这三次课的疑难问题2-3个,最后我将这些问题总结为10个,并在3月13日上课时间用QQ电话进行了直播。直播过程中,每讲完一个知识点,我按照每个小组提交的问题列表,点名小组内成员,询问他们的理解情况。这种随机点名,随时点名的直播,还是让同学很敬畏的,因为他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




以上就是我居家办公、线上教学的亲身体会。内容有些口语化,不是优秀教学案例,更多的是分享自己的心得。最后用一副原创对联与大家共勉。
上联:备课 做课 讲课 重在设计
下联:预习 学习 复习 贵在行动
横批:教学相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变思想 重设计 开启线上教学新篇章—通信系教师巩荣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