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再创佳绩
10月12日至1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南昌大学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系列活动。本届大赛中我校共获得1金6银5铜共12个国赛奖项,时隔5年再次获得高教主赛道大陆项目金奖,获奖总数再创新高。获奖项目中包含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切实解决科技、民生等领域的问题,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重要回信精神。
基于腐蚀大数据技术的医腐科技创业项目由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教授李晓刚、程学群和张达威指导,博士吴伟负责,获得高教主赛道师生共创组金奖。团队在北京材料基因组工程高精尖中心和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的支持下,聚焦于材料腐蚀失效诱发恶性事故这一严重问题,紧紧围绕智慧化城市建设和装备设施安全的主题,基于腐蚀大数据原创理论,建立了相关的技术体系,结合芯片级硬件开发和机器学习算法优化,建立了国际领先的装备与材料腐蚀大数据安全在线监测和智能诊断平台。目前,该项目已经应用于“一带一路”中马友谊大桥、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化城市建设、国家电网、川藏铁路和国博文物监测等国家重大工程和单位,取得了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天工科技创业项目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廖庆亮、副教授赵璇指导,博士生徐良旭负责,获得高教主赛道师生共创组银奖。项目聚焦于万物智能互联时代的重大需求,首创了“人机物”三元融合底层硬件技术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研制的基于纳米序构的应用级电子皮肤,旨在消除人机物界限,满足全场景的应用需求。目前,项目已与多家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完成多项科研成果的应用落地,持续通过柔性材料赋能电子科技,助力“人机物”深度融合。
参赛人员合影留念
驰热新瓷创业项目由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教授秦明礼、曲选辉指导,博士张智睿负责,获得高教主赛道师生共创组银奖。项目为满足我国集成电路、国防武器发展需求,实现了高品级氮化铝粉末的自主化生产,工艺流程短,成本低,粉末纯度高,粒度形貌可控。目前,项目与厦门钜瓷公司技术合作,实现了产业化,解决了“卡脖子”难题,打破了国外对高品级氮化铝粉末的垄断,使氮化铝在中国买得到、用得起。
鼎新钛材创业项目由工程技术研究院教授路新指导,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博士孙健卓和工程技术研究院博士潘宇负责,获得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银奖。项目针对钛材料在国防、航空、医疗等领域的重大需求,独创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高性能钛粉末注射成形技术,解决钛合金难加工、成本高的行业难题。目前已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攀钢集团等企业签订科技转化合同,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万众医芯创业项目由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肖若秀指导,硕士陈虹宇负责,获得产业命题赛道银奖。项目使用华为云ModelArts一站式AI开发平台实现快速开发,并运用AI、3D数字孪生、MR等最新的科研成果,创建了“医疗+AI”数字孪生医疗平台,具有辅助医生进行临床疾病的诊断、辅助手术、远程医疗等功能,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已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全国二十余家三甲医院建立合作,提供上千例手术技术支持,产生重要社会效益。
易呗智农创业项目由我校校友、高等工程师学院14级本科生蒋世界创立,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作为最早一批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号召的喀什本地服务商,易呗智农依托物联网技术开发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虫情诱测报杀等智慧农业系统,用智慧化方案解决南疆农业发展的痛点问题,近两年累计为疏勒县农业农村局等80余家政府单位提供技术方案。蒋世界作为援疆人员,荣获2020年新疆科学技术英才奖、2020年新疆优秀企业家称号。
参赛代表合影
国际学生中心推荐参赛的中巴国际合作项目“Dream Space Manufacturing”由葛昌纯院士指导,M.Irfan和 Ifrah Kiran博士负责,获得高教主赛道银奖。项目聚焦航空航天应用材料面临高温、辐射等问题,依托中国巴基斯坦的顶尖科技研发平台,首创不锈钢粉末气体雾化技术,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显著增加性价比。中国青年和巴基斯坦青年共研、共享、共赢,一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科技力量。
此外,由顺德研究生院推荐参赛的国际项目“Graphene Bright Science and Technology”获得高教主赛道银奖,“Promising”和“Tian Lin UAV”获得高教主赛道铜奖。由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推荐参赛的国际项目“Ti TECH”,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推荐参赛的国际项目“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oating for Marine Application”获得高教主赛道铜奖。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等12个国家部委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共有来自国内外121个国家和地区、4347所院校的228万余个项目、956万余人次报名参赛。我校自2020年11月开始筹备,在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由校团委牵头,联合教务处、研究生院、国际学生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及各学院开展项目挖掘、培训和指导工作,助力我校创业团队取得佳绩。
(摄影:校团委)
(责编:高晨萱、邢华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再创佳绩
相关推荐
- 我校受到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报表扬
- 我校2019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校级答辩圆满结束
- 昌平区科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晨光一行调研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 抗疫前线的退伍女兵:依然是祖国忠诚的战士
- 北京科技大学第五届“魏寿昆科技教育奖”颁奖典礼举行
- 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成立
- 远程打包代邮寄,京城高校花式启动“毕业寄”
-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 在京高校线上教学时间公布,最早17号开课
- 北科大成立大安全科学研究院,尝试培养本硕博贯通式新型人才
- 学校与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Across China: Translators join fight against coronavirus
- 北科大干部教师及基础教育工作者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少先队员代表的回信
- 机器人领域的“小黄埔”北科大MEI团队百名校友返校
- 驻村第一书记的“小寨版”扶贫路
- 北京科技大学运用信息化手段助力疫情精准防控
- 学校举行智造名家讲坛启动仪式暨第一场报告会
- 我校段小丽教授主编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露风险防范手册》正式出版上线
- 人生无捷径 坚守成大器
- 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
新闻公告
- 打好配齐建强“组合拳” 锻造铸魂育人关键力量 03-17
- 校领导带队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及工程施工进展 03-16
- 绘就“大思政”育人同心圆 齐心协力助推思政课建设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学生座谈会 03-15
- 学校召开2022年纪委(扩大)会议 03-14
- 冬奥会闭环志愿者圆满返校 03-13
- 海淀消防开展消防安全服务进校园活动 03-11
高考招生
- 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科大国际本科3+1第七届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