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闹热闹”到“也很重要” 高校第二课堂这样育人
最近几天,王秉域顺利地拿下了心仪的录用通知。他能感到,找工作,拼的是综合实力。
他是2021届北京科技大学材料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在校期间,他活跃在社会实践和团学组织工作中。这些“课外”活动,一点点提升了他的综合能力。
工科生一般和实验仪器打交道多,和人打交道少。王秉域不一样。在课外,他参与的项目、负责的工作,都需要协调、统筹、协作,这“拉满”了他的沟通技能。
这些课堂教学计划外的,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面向未来能力为宗旨的,形式灵活、内容多样、覆盖全面的各类校内外活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二课堂。
此前,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
第二课堂,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办办活动,热闹热闹”,它已是高校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第二课堂也在综合育人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空间。
第二课堂可与专业“不搭界”
“我们认为,第一、第二课堂的地位是相同的。”北京科技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崔睿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本质上来说,第二课堂是高等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一课堂共同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团委书记肖磊是该院的研究生,他表示,在像西北工业大学这样国防特色浓厚的理工类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更要凸显学校和学院的特色。所谓凸显特色,不仅要和专业结合,有时候看起来和专业“不搭界”的第二课堂,也能让工科生受益匪浅,比如体育、人文类的第二课堂。肖磊一直在参与团学工作,他们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很多工科课程都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学一门课,尚且需要懂好几门课才能学好;培养一个人,更是如此。”他表示。
有研究者指出,虽然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第二课堂制度是不完备的。国家对高校缺乏明确指示与建设导向,在制定第二课堂教育培养方案时,高校第一课堂专业教学与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有时会严重脱节,第二课堂处于低效状态。
崔睿也坦言,和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最常见的问题,是缺乏规范、科学的设计,第一课堂有教材、大纲、进度表,老师也知道在什么时间节点教什么,建立了各种规范的考核形式。但第二课堂没有这些,得靠学校自己探索。
2017年,北京科技大学就在本科生中启动实施第二课堂学生成长助力工程,包括了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长共七大类。学校还专门统计了每个专业学生的课余时间,尽可能地科学安排第二课堂。每个学院,甚至每个专业,都在制定他们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性地打造新工科实践人才
未来,新工科人才需要技术扎实,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他们要知道如何将科学、人文、工程进行交叉融合,要具有整合能力、全球视野、领导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成为卓越工程师,工程素质必不可少。学生要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知识理论,也要能动手操作。一般来说,第一课堂大多偏重理论;第二课堂可以有针对性地打造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的实践育人平台。
崔睿介绍了发端于北京科技大学的一项工科类比赛——金相技能大赛。
该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正在建设一流学科。专业学习中有一项重要的基础内容,就是了解和分析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的成分结构。在第一课堂,这些结构通过图片和数据进行展示;而在第二课堂,学生就得亲自上阵、一展身手,磨光、抛光、浸蚀、对材料进行显微观察……忙活完这一通,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幅属于自己的作品——一张展示材料微观组织之美的照片。
崔睿说,类似的实践性比赛有很多,冶金专业有模拟炼钢比赛,土木专业有建筑结构比赛……这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第二课堂。
能力画像搭起学校和企业间人才桥梁
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除了拿上第一课堂的成绩单,也可以自愿选择打印第二课堂成绩单。也许学生在文艺上的特长,在团学工作中的贡献,恰好能为企业所青睐。
2018年7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指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实现共青团组织实施的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拓展提升、社会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公益和自我管理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高校学生参与共青团第二课堂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的一整套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
这其实也对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党委书记周国桥认为,高校要不断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形势,建立第二课堂信息管理系统,对第二课堂的模块建设、信息发布、教学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进行有效管控,对各教学单位、部门、学生组织发起的第二课堂活动实施管理、监督、考核和评价。通过建立“客观记录+学分认定+综合评价”的第二课堂考核评价机制,拓展评价的应用。一些高校已经搭载了数据信息管理平台,挖掘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应用价值,让第二课堂详细完整地记录和展示学生在校的活动轨迹,为学生绘制能力画像。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李娇楠也撰文指出,越来越多的就业单位不再把学生的第一课堂成绩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越发关注学生的软实力。由学校出具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在学生、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搭建起相互了解和认可的桥梁,它提升了学生参与积极性,也提升了第二课堂的社会认同。
原文链接:科学网
(责编:孟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从“热闹热闹”到“也很重要” 高校第二课堂这样育人
相关推荐
- 深入一线靠前指挥 身体力行狠抓落实
- 立德树人 培根铸魂 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 追梦青年,唱在中国——我校学生荣获《青春中国》歌唱展示全国总决赛亚军
- 学校召开2019年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研讨会
- 臧勇副校长代表我校赴哥伦比亚、墨西哥、美国访问交流
- 我校青年教师刘白羽荣获第五届全国青教赛理科组第一名
- 助推“碳中和”国家建设——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二氧化碳科学研究中心
- 伸出手臂奉献爱心 首都献血服务热线8天694人预约献血
- 我校马院与北京中复集团共建 合作开展当代马克思主义读书活动
- 总书记关心的教育事:有本事就有舞台
- 70后吕昭平任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人选、党组成员
- 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
- 高校就业处老师化身“网播” 为求职学生指点迷津
- 情系母校 感恩成长——学校召开2021届毕业生代表座谈会
- 我校开展“二级教职工小家”升级验收和“三级模范教职工小家”评选工作
- 学校党委常委会专题讨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落地两大国家级合作平台
- 我校学生李晓彤、陈星翰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
- 图解第十二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
- 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获评“北京高校就业创业金课”
新闻公告
- 打好配齐建强“组合拳” 锻造铸魂育人关键力量 03-17
- 校领导带队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及工程施工进展 03-16
- 绘就“大思政”育人同心圆 齐心协力助推思政课建设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学生座谈会 03-15
- 学校召开2022年纪委(扩大)会议 03-14
- 冬奥会闭环志愿者圆满返校 03-13
- 海淀消防开展消防安全服务进校园活动 03-11
高考招生
- 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科大国际本科3+1第七届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