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碳中和”国家建设——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二氧化碳科学研究中心
2021年1月13日,北京科技大学二氧化碳科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冶金生态楼616青钢报告厅举行。学校党委书记武贵龙,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薛庆国,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出席了仪式。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焦树强主持仪式。
研究中心是学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重要讲话精神,整合学校二氧化碳相关科研领域优势资源,依托朱荣教授领衔的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团队发起成立的。
张建良致欢迎辞
仪式上,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建良致欢迎辞。中心负责人朱荣教授从建设背景及意义、前期筹备情况、现状与基础、建设目标与任务等方面汇报了二氧化碳科学研究中心建设方案。
研究中心揭牌
武贵龙与毛新平共同为北京科技大学二氧化碳科学研究中心揭牌。
毛新平讲话
毛新平表示,中心的成立恰逢其时,希望中心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努力,提出切实可行的“碳中和”建设“中国方案”,为世界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中国贡献。
武贵龙总结讲话
武贵龙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成立二氧化碳科学研究中心是我校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结合我校学科和人才优势以及行业影响力,经过充分论证、研究后的慎重决定。学校高度重视中心建设与发展,未来将充分发挥多学科、多部门协同优势,把中心做出特色、做出成效,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实质贡献。
与会领导合影留念
二氧化碳科学研究中心目前设有6个研究方向,其中由朱荣教授牵头的国家科技项目与首钢集团合作,已建成世界首条CO2工业大规模循环利用示范产线。该项目获评《世界金属导报》2018年世界钢铁工业十大技术要闻,被列为钢铁行业“十三五”重点推广项目。
据悉,二氧化碳科学研究中心的发展目标是立足世界二氧化碳科学研究前沿,聚焦国家二氧化碳科学研究领域的战略需求,积极组织承接国家和地方任务部署,加速推动我国在二氧化碳减排、捕集及资源化利用领域的重大突破和跨越,为我国建成“碳中和”国家、切实践行“大国承诺”做出实质性贡献。
(摄影:王占奎)
(责编:付云笛、邢华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助推“碳中和”国家建设——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二氧化碳科学研究中心
- 上一篇:北科大牵头首创国内外首部膏体国标
- 下一篇:教师如何用好课堂上的信息化“神器”
相关推荐
- 首都高校迎来网上开学季,“云端”第一课,书记校长都讲了啥
- 学校召开2020年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
- 学校获批4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 14岁少年上清华引关注!多所高校公布新生大数据
- 校友赵金华就任康奈尔大学应用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 中共海淀区委统战部一行到我校调研座谈
- 我校召开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布置会
-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 “四个加强”筑堡垒 “四个有力” 战疫情
- 抗疫前线的退伍女兵:依然是祖国忠诚的战士
- 我校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发表高水平长篇综述
-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各地大中小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 北科大师生党员踊跃捐款用温情支援战疫
- 科技筑梦 实干强国——胡正寰院士高效零件轧制团队荣获“2019·科技盛典”创新团队
- 2019年度“感动北科”新闻人物正式揭晓
- 我校师生志愿者圆满完成“相约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冰球测试活动服务保障任务
- 张勇教授团队获批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 北京科技大学泰国留学生校友会正式成立
- 2019北京国际环境技术大会(2019IETC)在我校举办
- “疫”重情深 学校举办一心抗“疫”线上教学经验分享会
- 北科大等机构出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露风险防范手册》
新闻公告
- 打好配齐建强“组合拳” 锻造铸魂育人关键力量 03-17
- 校领导带队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及工程施工进展 03-16
- 绘就“大思政”育人同心圆 齐心协力助推思政课建设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学生座谈会 03-15
- 学校召开2022年纪委(扩大)会议 03-14
- 冬奥会闭环志愿者圆满返校 03-13
- 海淀消防开展消防安全服务进校园活动 03-11
高考招生
- 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科大国际本科3+1第七届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