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河钢集团就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共建达成深度共识
今年以来,河钢集团-北京科技大学钢铁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调整工作模式,按照“时间不变、目标不变”的工作原则,通过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的组合对接方式,成功组织校企双方开展了多场次先进科研成果对接交流会,学校与河钢集团就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共建达成了深度共识。
毛新平组织团队与河钢技术研究院开展座谈
5月26日和6月10日,毛新平院士受创新中心的委托,组织相关专业十余位教授,分别访问了河钢石钢新基地与河钢宣钢,对工业大数据平台与全流程质量管控、数字孪生与3D可视化、5G技术应用、智能感知与数据深度融合、废钢质量检测与自动分级、物流规划与无人化库区、电炉炼钢智能控制技术、集中操控与智慧运管、数字化材料研发等多个专题进行了宣讲和讨论。双方拟在工业大数据平台基础上,通过融合冶金工艺机理知识、产品质量多维表征、智能管控模型等核心关键技术,以面向特钢棒线材的冶金生产过程知识图谱和智能化应用为载体,协同构建具有河钢特色的“全流程产品质量智能管控体系”,着力实现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控、动态预测、精准溯源和工艺优化。
毛新平组织团队与河钢集团对接先进科研成果
8月17-18日,创新中心组织了为期2天的先进科研成果线上对接交流会,围绕炼铁、炼钢、轧钢、产品开发、智能制造、节能环保6个领域,邀请了学校24位教授进行了32场次的专题汇报。河钢集团组织各子公司对口单位的相关专家听取了报告,双方就低成本炼铁、高品质洁净钢、钢材质量控制、高强钢开发、智能模型与机器人、废水处理等热点方向进行积极对接和深入探讨。据悉,河钢集团将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择优选择符合其生产实际的科研成果在相关产线推行产业化。
近年来,随着河钢集团与学校的合作日趋深入,协同创新所带来的效益正在不断显现。截止目前,双方共建的多项成果已在各产线得到良好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的公告,双方共有4项共建成果获2020中国冶金科技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三等各1项。未来,校企双方将继续发挥协同互补的优势,以服务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为重点,打造产学研用高效融合的绿色钢铁制造研发平台,着力引领钢铁行业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摄影:冶金学院)
(责编:杜嘉庆、邢华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学校与河钢集团就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共建达成深度共识
相关推荐
- 北京五校发布高招信息 重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 学校召开2021年度定点帮扶工作总结部署会
- 教育部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专家组到校检查指导工作
- “同路北科情 共期中国梦”——学校举行96、97级校友毕业20周年返校纪念活动
- 葛红林会见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校长杨仁树一行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中云一行来访我校
- 学校举办“时代凌宇基金”捐赠仪式
- 学校举办2020年新上岗辅导员培训班
- 思政课信息化平台建设研讨会暨“数字马院”联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 鞍钢集团总工程师张大德一行来访北京科技大学
- 日本法政大学常务理事近藤清之一行来我校洽谈合作交流
- 张龙强校友做客我校校友讲坛
- 学校举办中国材料名师讲坛第一百零五讲暨魏炳波院士报告会
- 学校正式启动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远程网络复试
- 团市委领导慰问我校冬奥会志愿者
- 学校召开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
- 青年师生“活”学党史 “燃爆”青春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北京科技大学干部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 五棵松体育中心首批志愿者入馆培训
- 教育部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西区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新闻公告
- 打好配齐建强“组合拳” 锻造铸魂育人关键力量 03-17
- 校领导带队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及工程施工进展 03-16
- 绘就“大思政”育人同心圆 齐心协力助推思政课建设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学生座谈会 03-15
- 学校召开2022年纪委(扩大)会议 03-14
- 冬奥会闭环志愿者圆满返校 03-13
- 海淀消防开展消防安全服务进校园活动 03-11
高考招生
- 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科大国际本科3+1第七届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