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河钢集团就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共建达成深度共识
今年以来,河钢集团-北京科技大学钢铁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调整工作模式,按照“时间不变、目标不变”的工作原则,通过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的组合对接方式,成功组织校企双方开展了多场次先进科研成果对接交流会,学校与河钢集团就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共建达成了深度共识。
毛新平组织团队与河钢技术研究院开展座谈
5月26日和6月10日,毛新平院士受创新中心的委托,组织相关专业十余位教授,分别访问了河钢石钢新基地与河钢宣钢,对工业大数据平台与全流程质量管控、数字孪生与3D可视化、5G技术应用、智能感知与数据深度融合、废钢质量检测与自动分级、物流规划与无人化库区、电炉炼钢智能控制技术、集中操控与智慧运管、数字化材料研发等多个专题进行了宣讲和讨论。双方拟在工业大数据平台基础上,通过融合冶金工艺机理知识、产品质量多维表征、智能管控模型等核心关键技术,以面向特钢棒线材的冶金生产过程知识图谱和智能化应用为载体,协同构建具有河钢特色的“全流程产品质量智能管控体系”,着力实现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控、动态预测、精准溯源和工艺优化。
毛新平组织团队与河钢集团对接先进科研成果
8月17-18日,创新中心组织了为期2天的先进科研成果线上对接交流会,围绕炼铁、炼钢、轧钢、产品开发、智能制造、节能环保6个领域,邀请了学校24位教授进行了32场次的专题汇报。河钢集团组织各子公司对口单位的相关专家听取了报告,双方就低成本炼铁、高品质洁净钢、钢材质量控制、高强钢开发、智能模型与机器人、废水处理等热点方向进行积极对接和深入探讨。据悉,河钢集团将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择优选择符合其生产实际的科研成果在相关产线推行产业化。
近年来,随着河钢集团与学校的合作日趋深入,协同创新所带来的效益正在不断显现。截止目前,双方共建的多项成果已在各产线得到良好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的公告,双方共有4项共建成果获2020中国冶金科技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三等各1项。未来,校企双方将继续发挥协同互补的优势,以服务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为重点,打造产学研用高效融合的绿色钢铁制造研发平台,着力引领钢铁行业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摄影:冶金学院)
(责编:杜嘉庆、邢华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学校与河钢集团就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共建达成深度共识
相关推荐
- 柳建辉教授受邀来校做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报告
- 学校代表团赴美参加TMS年会并举行校友联谊会
- “国宏中晶基金”捐赠协议签约仪式在校举行
- 北京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共建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
- 我校成功获准立项建设两个教育部野外站
- 培育高效稳定不育系,提升种子繁育技术竞争力
- 今起多所高校学生陆续返校 出入校制度由审批改备案
- 凝心聚力、不忘初心,培养一流本科创新人才
- 学校召开2020年秋季党委(扩大)会议
- 学校举办2021年春季学生工作干部全员培训会
- 我校在“第六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 评选中喜获佳绩
- 学校与秦安县两中学进行“i科学-科普云课堂”实践探索
- 战“疫”之声,北科人用专属“声音”致敬前线工作者
- 兑现承诺 北科为2020届学生举行毕业典礼
- 北京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倒计时200天宣传片发布
- 校长杨仁树一行赴山东省日照市开展走访调研
-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京开幕
- 校友赵金华就任康奈尔大学应用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 烟台科技园举办第二届知识产权讲坛——专家为企业进行“上门诊断服务”
- 北科大为2020届毕业生补办毕业典礼 校长寄语:成为热爱生活的人
新闻公告
- 打好配齐建强“组合拳” 锻造铸魂育人关键力量 03-17
- 校领导带队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及工程施工进展 03-16
- 绘就“大思政”育人同心圆 齐心协力助推思政课建设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学生座谈会 03-15
- 学校召开2022年纪委(扩大)会议 03-14
- 冬奥会闭环志愿者圆满返校 03-13
- 海淀消防开展消防安全服务进校园活动 03-11
高考招生
- 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科大国际本科3+1第七届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