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刘江宁)打造制度创新和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10月28日05版)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把大湾区建设成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可以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强有力支撑,使大湾区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推动大湾区建设将会有力促进香港、澳门和内地经济加速融合,开创经济发展新格局,形成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要充分发挥大湾区在制度创新、改革开放、科技实力、人才教育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开创大湾区建设新局面,尽快把大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充分发挥大湾区制度创新前沿优势。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将大湾区的“制度之异”变成“制度之利”,是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大湾区在制度创新中的先导作用,才能彻底解决一直以来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形成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一国两制”事业模式创新的新实践,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充分发挥大湾区改革开放前沿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发展腹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交通条件便利,以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为代表的大湾区“硬联通”初具雏形。在新形势下,稳步推进以制度、规则衔接为核心的大湾区“软对接”,正转化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要继续鼓励引导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充分发挥投资兴业、双向开放的重要作用,在湾区经济发展中作出新贡献。
??充分发挥大湾区科学技术前沿优势。大湾区的东莞、佛山、中山等城市与广州、深圳形成科技配套,汇聚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很多企业的技术优势位于世界前列。要充分发挥科技前沿优势,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要推动产业创新、开放创新、人才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互动与协同,努力实现创新型产业高速化、传统产业高端化、要素投入高级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化发展。
??充分发挥大湾区教育人才资源优势。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林立,科研人员聚集,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突出,高新技术企业众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优秀人才。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专业资格互认协议》已在广州签署。这是探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重要举措,将畅通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有序流动通道,为粤港澳工程技术人才发展提供保障。
??充分发挥大湾区产业集聚优势。在产业发展上应加强产业协同和集聚区域间的统筹,重视打造完备的产业链,构造一体化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走出一条“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体系和支撑体系—良好的成果转化体系—大规模生产制造的组织能力—良好的技术扩散网络和科研带动能力”的创新路径。
??按照大湾区总体建设规划,各城市在大湾区的组成中分工明确,从创新、金融、产业、人才、技术、旅游等方面构成一个庞大而又相对完整的生态网络。到2035年大湾区将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只要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就一定会把大湾区建设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作者:刘江宁,系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附原文链接: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10/28/nw.D110000gmrb_20211028_2-05.ht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光明日报》:(刘江宁)打造制度创新和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相关推荐
- 中国商务新闻网(肖慧琳):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如何着力?
- 响彻世界的中国声音 我校中国政府奖学金预科教育蓬勃发展
- 金融学院组织辅导员队伍开展党史学习
- 中国社会科学网:(郝旭光)麦克利兰理论与疫情后企业员工高成就需要的培养
- 《中国经济时报》:(孙洁)2022年延迟退休政策将正式开启
- 中国国际电视台:(杨杭军)无人配送能取代人工配送吗?
- 公管学院举办“我和我的祖国”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事迹宣讲会
- 《经济日报》:(蓝庆新)着力稳住外贸基本盘
- 法学院全体2020级法学硕士参与“知史爱党,初心如磐”党史竞答活动
- 忆往昔峥嵘岁月 续中华热血风骨 纪念“一二·九”运动84周年升国旗仪式举行
- 首届冠军:贸法代表队圆满结束“国际模拟投资仲裁深圳杯”竞赛
- 成都研究院赴山东财经大学参加一带一路/RECP合作会谈
- 校领导视察我校2021年高招录取工作
- 保险学院:师生同心 战“疫”保平安
- 北京金融法院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调研座谈
- 法学院成功举办“《民法典》高端研修班”
- 经济日报:(屠新泉)积极主动作为,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 “2021中青年外交官研修班”顺利结业
- 国际经济研究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调研成果交流会
- 新华社:(屠新泉)新闻分析:明年部分进口商品迎来关税调整,释放了什么信号?
新闻公告
- 党委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第5次党委常委会 03-16
- 王敬波副校长出席出版社年度工作会议 03-16
- 《人民日报》:(张小锋)上好冬奥思政课(师说)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第2次校长办公会 03-16
- 贸大近期科学研究进展(一) 03-15
- 我校成功举办“俄乌军事冲突前景及其影响研讨会” 03-15
- 我校组织新冠疫情日常防控及应急处置工作培训会 03-15
高考招生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生章程(2018年)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贸大远程秋季招生简章(学历)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