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屠新泉)2021年中国经济行不行?看完这5个关键词,你就有底了
(来源:新华社 《中国聚焦》2021年1月8日)
迈入“十四五”,作为过去一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在2021年将如何前行?
各界认为,强劲复苏、绿色转型、创新引领、提质升级、扩大开放,将成为2021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国内市场、不断提高的城市化率、民生改善激发消费新动能……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向好的有利因素十分明显。
2020年,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月的6.2%下降到11月的5.2%;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0.6%……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汪红驹认为,2025年中国城市化率预计将达到65%左右,只要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到“十四五”末达到甚至超过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一系列逆周期调控政策已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主要指标持续恢复,工业生产增长加快,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逐渐提高,产品和行业增长面继续扩大。
国家智库和分析机构普遍预计,中国经济增长将回到正常运行轨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对2021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分别为8.2%、6.9%和6.8%,显示出全球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信心。
中国纺织重镇江苏盛泽,随处可见各种可再生纤维产品的广告牌,扎根于此的企业集群不断攻克再生纤维、无锑纤维等绿色产品技术壁垒,推进绿色发展。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互联网经济等新兴产业逆势成长,“绿色引擎”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推力。
从2020年9月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到同年12月的气候雄心峰会,中国领导人倡议“绿色复苏”,并主动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根据“十四五”规划建议,未来五年,中国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将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持续减少;到2035年,中国碳排放达到峰值后将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晖认为,绿色、生态、环保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绿色产业即将成为新的增长点。“新的环保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仅会倒逼传统产业绿色转型,而且更多绿色新兴产业会加速涌现,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充能”,中国选择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2019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5%;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估显示,中国创新指数位居世界第14位,保持上升势头。
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高于同期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7个百分点;1-8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也快速增长,以新技术为引领的新企业正为经济带来越来越强的动力。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认为,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是依赖创新,中国线上经济、健康产业等发展亮眼,贸易摩擦也倒逼中国加速科技自立自强。
“未来,全球疫情如果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在技术和制度创新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有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刘志彪说。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工业企业累计利润增速在实现由负转正后,继续稳步回升。2020年1至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7445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1至10月加快1.7个百分点,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5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说,2021年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趋势将更明显,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增长,制造业投资将恢复增长,科技创新会催生更多新发展动能。
祝宝良说,随着新冠疫苗接种及扩大内需战略逐步落实,消费也将提振升级。“消费遭受疫情冲击最大、恢复最慢,基数效应也最大,预计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会反弹到12%左右。”
“升级版”的中国制造在新一年将继续为全球提供支撑。
2020年,中国机电产品贸易产值及规模保持增长,引领全国外贸快速恢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说,目前,疫情相关产品的出口需求依然饱满,非疫情产品因为国外进口商补充库存也将加大采购力度。
“疫情不会改变中国世界机电生产制造中心的核心地位,家电行业出口全球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他说。
成功举办第三届进博会、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2020年,中国与世界的纽带不断加强。
“随着2021年各协定顺利推进,中国与东南亚、与欧洲将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说,“合作区域不仅内部,互相间的供应链也将更紧密结合,投资、贸易往来更加活跃。”
他认为,这也为未来中国加入CPTPP、促进中日韩FTA谈判奠定基础。
2020年正式实施外商投资法、自贸试验区增至21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出台、2021年起还将调整进口商品三种关税税率……中国营商环境优化不断释放对外开放红利,吸引巴斯夫、壳牌、达能等跨国巨头携新项目纷至沓来。
中国欧盟商会副会长刘畅说:“中国潜力无穷、投资环境良好,不少外企看好中国市场,投资意愿不减。”
屠新泉认为,系列举措凸显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参与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动性。“中国扩大进口,坚持开放型经济,最终将惠及全球消费者。”
附原文链接: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680429?channel=weixin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新华社:(屠新泉)2021年中国经济行不行?看完这5个关键词,你就有底了
相关推荐
- 《中国教育报》:(金冰 刘金兰)多措并举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 学习强国《现代教育报》:首都高校在行动 | 对外经贸大学疫情防控显担当 党日活动促成长
- China Daily: (屠新泉) RCEP to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global economy
- 蒋庆哲书记率队调研信息学院“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
- 商务部援外学历学位教育项目(IEMBA)开学典礼在校举行
- 通识大讲堂图书馆人文文化讲座——“沟通的艺术 话语的奥妙”举办
- 百年荣光|军训快报第一期
- 信息学院举办“使命担当、课程思政”主题党日活动暨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
- 《中国教育报》:(陶好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服务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
- 财务理论前沿2021学术研讨会线上线下同步举办
- 我校举行2019年度消防疏散联合演练暨消防安全系列教育活动
- 《中国经济时报》:(卢进勇、杨荣静)新形势下应加大稳外资力度
- 国际学院召开新学期工作部署会
- 学习强国《现代教育报》:首都高校在行动 | 对外经贸大学召开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视频会
- 战疫 | 8名校内学生志愿者的抗“疫”故事
- 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举行
-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北京头条、中国社会科学网 :北京高校宣传部长举行读书班 共议当好红色基因传承的排头兵
- 文君副书记一行视察慰问校庆晚会演出团队
- 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走进校史 融入惠园 中文学院本研新生参观校史馆与博物馆
新闻公告
- 党委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第5次党委常委会 03-16
- 王敬波副校长出席出版社年度工作会议 03-16
- 《人民日报》:(张小锋)上好冬奥思政课(师说)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第2次校长办公会 03-16
- 贸大近期科学研究进展(一) 03-15
- 我校成功举办“俄乌军事冲突前景及其影响研讨会” 03-15
- 我校组织新冠疫情日常防控及应急处置工作培训会 03-15
高考招生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生章程(2018年)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贸大远程秋季招生简章(学历)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